水族箱最亲密的兄弟—陆生箱(三)

 

前文说过,陆生箱和水族箱几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诞生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蓄养观察动物。...







陆生箱与水族箱爱好的成因

前文说过,陆生箱和水族箱几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诞生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蓄养观察动物。有文史记录的年代也非常接近,大约在200到150年前。今天,这二者变得更加亲密无间,甚至有些陆生箱干脆就是不放水的水族箱。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形式想我们展示着自然科学的奇妙与美丽,而在我们享受这种待遇过程中也不断改进和发展着它们。这就形成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活动“箱养动物,复制自然”。

是囚禁还是关爱,是利用活体野生动物过程中非常难回答的一个问题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的文学与社会呼吁。在一些动物园中,如果不在灵掌类动物的兽舍中安置玩具,就会受到谴责,因为,这类动物比较发达的智商已经懂得了枯燥和郁闷。然而,我们仍然在利用和贩卖动物,因为观赏动物的美丽和行为会给我们快乐与启迪。不过,文明社会里对动物的利用是有节制的,这就是贸易限制。当大型动物不能被自由贸易后,小型动物成为了动物爱好的唯一利用对象。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近100年来水族箱和陆生箱这类仅能饲养小动物的环境才风靡起来。仔细想一想,饲养有水族箱的人难道就真的很喜欢鱼吗?饲养有陆生箱的人难道只对爬行动物情有独衷?英国动物行为学先驱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在创作巨著《裸猿》一书时,曾就儿童对动物偏好进行过调查,其中最受儿童喜爱的动物是大熊猫和猴子,然后是马、猩猩、海豚、狮子。就连我们的忠实伙伴狗都没有进入暧昧排行榜前五。鱼、蛇、青蛙则分别排在了倒数一、二、三的位置,多数儿童在10岁以前甚至不了解蝾螈两个字到底代表了什么。这个问题,即使是现在也非常显见。随便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拉住一个成人就问:“你知道什么是蝾螈吗?”我相信,至少有一半人回答不知道。小动物中没有如同大熊猫、考拉、海豚那样的“国际大腕”,也不具备马、猩猩、狮子那样的“超级大明星”。之所以,箱养动物能成为大众爱好,多半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的缘故。在华盛顿公约颁布以前,大型动物的贸易远比小型动物多。《动物园的历史》一书中记录了1866-1886年欧洲某动物贸易公司向马塞港输送动物的数量,其中包括700只豹、1000只狮子、400只老虎、1000头熊、800只猎狗、300头大象、79头犀牛……数万只猴子、数千条鳄鱼、数千条蟒蛇和十万多只鸟。但其中没有一条鱼、一只蛙或小型蜥蜴与昆虫。巴拉泰在该书的中注释了当时人们对鱼和两栖动物的看法:“丑陋、邪恶、渺小而不被重视”。所有可考的历史,都可以证明,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家动物园中饲养的冷血动物近乎只有金鱼一种,但仙鹤(丹顶鹤)、梅花鹿、老虎却从汉朝起就非常常见。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证实了巨大的亚洲象在汉朝末期就成为了贵族们喜爱收藏的动物,并视为相互馈赠的重礼。现在的数据正好相反,几十万条观赏鱼和数以万记各色爬虫是大多数动物贸易公司的主要货物,老虎、大象、猴子和犀牛绝对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的稀罕物。小型动物强大的适应和繁殖能力,还使得贸易中的动物不再是野生个体,这既满足了动物收藏的需求,又保护了自然物种,而且人工繁育的动物后代从小被人娇生惯养,饲养箱才是它们的天堂,野外环境简直太可怕了。它们没有了自由的概念,更加依赖人类,我们饲养它们则不是囚禁而是一种关爱了。



那么,究竟饲养动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陆生箱和水族箱又时怎样在大型动物贸易废止的年代里逐步取悦了大众呢?其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  小型动物收藏热

在现生的脊椎动物里,哺乳动物是进化最高级的品种,但它们的花色最少,外貌特征也相对单一。灰色、棕色、白色和黑色是它们的主基调,除去山魈的脸和狒狒的屁股外,艳丽的红、黄、蓝、绿等色,在哺乳动物身上几乎没有。鸟类似乎漂亮得多,红橙黄绿蓝靛紫在它们的羽毛上都有体现。但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从最大的鸵鸟到最小的蜂鸟,除了体形大小的差异外,它们简直都是一个模样,长脖子、一双翅膀、羽毛和一对爪子。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不论在颜色或形态上的丰富度远远超过了鸟类,除去具备各种颜色外,乌龟有壳、蛇没有四肢、青蛙没有尾巴、有些蜥蜴还长有复古的背鬣。鱼类就更丰富多彩了,它们有长的、圆的、三角形和各种你能想象出的形状的,它们身上的有些颜色你都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它们的肢体也不完全相同,有些鱼有背鳍,有些没有,有的则有多个。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的样式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正是这些动物的以上特征,促使探索者们在被动放弃大型动物后,开始关注它们。收集与分类,是人类很早就具备的能力,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欲望。史前时期,原始人就会把各色的石子收集起来,并按不同颜色放在一起,当这种行为对生存来说并没有实用性,只是他们的爱好。甚至一些动物也有如此的爱好,比如乌鸦喜欢收集光亮的东西,并将其储藏在秘密巢穴里,比如:加拿大作家西顿(Seton,E.T1860—1946)笔下的《乌鸦银圆》。猴子懂得将树棍和石块分别存放。马戏团里的动物稍加训练,就能表演翻牌游戏,显见它们能被动接受了将各种花色的牌分别看待的技能。可以说,自古以来人类对动物的蓄养来源于两种需求。一个是食物需求、一个是收集需求。饲养观赏动物显然不是为了吃,特别是在人类发展到可以安然果腹以后,探索的好奇心让我们收集各种自然“产品”,矿石、树叶、古人留下的文物以及各种动物。

品种越繁多且差异越大的东西,带给收藏者的快乐也越多。这些东西迫使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但永远不能完全了解,于是就更加渴望地去从新寻找并收藏,逐渐入迷。正所谓,快乐是来源与过程的而不是来源于结果。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收藏欲望强烈,有些则非常冷淡。我没有学过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但我知道绝大多数具有饲养动物爱好的人都是收藏迷。我们把一个品种收集来饲养,然后按自然分类法或形态的相似性将它们分门别类。此时,饲养箱就成为了一个个盛满收藏品珍宝箱。它先是占据了我们家居的许多空间,然后迫使我们不得不建立自己的收藏室(专门用来存放饲养箱的房间)。这种做法在当前房价高涨的现实情况下,看上去既荒唐又极度奢侈。但拥有独立饲养室的人群却经常不是城市中最富有的那一部分,有些甚至连中产都算不上,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到底是什么让这群人着了魔,为什么别人却不会呢。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发现了一样的现象。



音响的发烧友们疯狂地收集并组装着各色音响,在他们的家里边随地都可以俭到喇叭和电子元件,各种木箱子拥挤在房间的某个区域,它们随时等待被安装上电路和喇叭,然后发出优美的声音。古董收藏爱好者家中有大量的瓶瓶罐罐,里面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许多古董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收藏室,有些人甚至拥有自己的博物馆,比如:著名的马为都先生。当然,古董价值联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逐步升值,因此,有些人把这种爱好说成投资而不是爱好。这种说法有些迷金而且荒谬,如果不是具有深深的爱好,古董收藏者是不会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的,而没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他们也得不到精湛的收藏品。这和动物爱好者有惊人的相似,在箱养动物的确收集过程中,爱好者必须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不然,就连养活这些动物的技术都不具备,更不用谈收集、分类和繁育了。

通过向音响和古董爱好者的咨询,我了解到道,他们真正的快乐,来源于不断对电子知识和历史知识的探明,当他们解开一个又一个科学或人文之迷的时候,内心的成就感愈演愈烈,心情自然无比快乐。这样看来,收集动物爱好也是如此的,最快乐的时候不是我们饲养动物的那个过程,而是通过学习了解这种动物的前世今生,和它奇妙的自然史故事。而不了解动物本身特点的人,也决不会寻找收集它们。

收藏动物和收藏其他东西一样,都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收藏品本身生值带来的财富。虽然,这些财富不是爱好者们参与收藏的主要目的,但通过自己喜好的事情带来金钱,这肯定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音响爱好者自制的音响在发烧友市场中价格不诽,古董的升值更是让许多人身价亿万。动物,特别是饲养箱中鱼和小动物显然升值潜力不佳,除去近几年少数几种观赏鱼被东南亚人炒做得价格拨动,和黑市上一些动物因逐渐濒危而被看涨外,其余小动物本身都不升值。然而,它们却在我们的家中不断的生殖。在饲养箱中繁殖动物,不但可以带来快乐,而且出售它们的子女还有额外收入。饲养难度越高的品种,带来的收入也越丰厚。这让大量的发烧级别爱好者疯狂地投入到此项活动中。随后,他们把个人的收藏室改成了一个水族店或爬虫店。在当前的动物市场里,这类人群决不在少数,还有很多人正在向往。要想繁殖动物就必须有足够的亲本,并且将它们分开饲养。水族箱和陆生箱的需求骤然上升。还是那句话,因为大型动物多数已限制贸易,所以笼子和围栏这次没有沾到光。

第二、  复制自然的活动只能应用在小型饲养环境里

很显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单纯的收藏动物,那么收集标本则更为划算。它们不吃不喝没有消耗,而且不会因照料不周而死亡。动物标本的确曾兴及一时,但最终被饲养箱爱好所代替。因为,但凡自然科学爱好者都更喜欢活生生的自然环境,而不愿意整日看着“木乃伊”。就如文章开头描述的,体会一下上帝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即使你创造的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动物世界。



将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浓缩在一个小空间里进行欣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最早诞生于中国,那就是我们的盆景艺术。盆景在出现的起始时期不晚于唐代初年。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兴建的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内甬道东壁上就有手托盆景的侍女壁画形象。盆景中不但有小树、花果,还有山石点缀其间,组合成“树石盆景”。宋代诗词大家苏轼在《壶中九华》中提到:

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

这首诗充分赞美了“盆景”这种将大自然景象浓缩体现在小小的陶盆里的艺术。其中“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一句,虽然有些夸张,但证明了当时的盆景已经能将自然生态模仿得惟妙惟肖。

盆景的设计方法在水族箱和陆生箱飞速发展的年代里被广泛借鉴,日本著名的水草造景大师:天野·尚先生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水草造景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盆景的设计技艺,比如在沉木的摆放方面,就与盆景摆石技法相得益彰,既:漏、透、瘦,形成复杂而多变的空间感。天野·尚本人曾提到:“好的水草造景应当能蒙骗鱼的眼睛,让鱼感到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这种思路正体现出复制自然的造景思想。陆生箱更是如此,它们就是在模仿热带雨林、温带森林、沼泽和沙漠等。而且,由于其环境是被玻璃封闭起来的,模仿高湿度环境的时候,要比开放式饲养的盆景更容易。陆生箱和盆景的另一个区别是里面可以饲养小动物。在山水盆景上经常会点缀一些仿真的小动物,常见的有仙鹤、梅花鹿、乌龟等,有的还点缀着渔翁垂钓。在陆生箱里虽然没有仙鹤等大型动物,但如乌龟、蛇、青蛙这样的小动物却都是活的。它们还是箱子里面的主角,我们是根据它们的需要来设计饲养箱景观的。为了更好的体现自然之美,我们在陆生箱里开始采用空间压缩技术,将树变矮、草变细、山石变小。于是,原本生活距离相差几十米的植物会在十几厘米的空间里见面,如生活在树顶的凤梨植物和树根处的苔藓;河边的水草会和丛林深处的蕨类植物遇到一起等。那么,衡量造景艺术高低的标准也就出现了,那就是你的“压缩”本领,能否惟妙惟肖地将大自然压缩成小自然,并让任何一点看上去都与整体环境协同统一,让人感到它们就应当是长在那里的。

第三、  小动物低等而又强大的繁殖力

在自己家中繁殖观赏动物,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在不具备饲养观赏动物的家庭里,如果麻雀或家燕在自己的房檐下筑巢,家人便感到幸福,假设有喜鹊在房前的大树上搭了窝,那就被看成家庭有喜事的预兆。老鼠千百年来一直和我们作邻居,它们在我们的墙角地道里打洞,生子生孙。老鼠偷吃粮食的癖好,在现今在发达城市里已不是必须声讨的坏事了,我们甚至还用多余的口粮喂养仓鼠、金丝鼠等宠物。如果不是老鼠传播恐怖的鼠疫,我想,很多地方会拿它们和燕子一样看待,至少一个鼠洞从某种角度上证明了主人生活的富足(的确还有余粮给老鼠偷)。

大型动物(除去家畜)在人工驯养下的繁殖一直具有难度,直到近100年科技飞速的发展,诸如:老虎、狮子和大象这样的动物才能在动物园里频繁出生。但它们需要的空间依然很大。在所有动物都没有受到贸易限制的年代里,动物标本收藏爱好远比活体动物饲养爱好更被人接受。饲养大型动物不但需要巨大的空间,而且会给房间带来难闻的气味。一只雄性家猫在发情时节,能在近乎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撒播自己具有强烈气味的尿液,让你的房间里到处都是刺鼻的骚气。如果你饲养的是比它更大的猫科动物,那简直是一种灾难。其它动物多数也都具有体味,不少动物干脆进化出了臭腺,这是它们在自然界里相互识别的标志,尤其是发情期。标本不会散发体味,但它不能动,也没有发情期。箱养动物解决了这个问题,鱼、青蛙、蝾螈、蜥蜴、蛇大多不具备浓郁的标志性气味,即便有,在饲养过程中,这些味道也被水和玻璃箱壁阻隔。我们能很容易把鱼等小动物饲养到成熟发情,在家中繁育一、两种鱼,是普通人能轻易作到的事情。



食虫植物是陆生箱中的常客
笼养鸟爱好在最近几年才逐步消减,原因是恐怖的禽流感。中国传统的画眉、百灵、黄雀和山雀并不是在全世界最流行的笼鸟。金丝雀才是最普及的,而且受到广泛的爱戴。公元4世纪欧洲和埃及就有饲养金丝雀的记录,几千年来金丝雀还被改良出了许多变种,仅颜色就有黄色、红色和白色多个。鸽子也是一种被大众接受最广的鸟类,被饲养史也十分悠久,可以追逆到公元前的古埃及。而且,饲养鸽子的爱好经久不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关于变异的许多论述都来源与对改良种鸽子的观察。论颜色和相貌来说这两种鸟类动不具备过于惊人之处,为什么它们能得到我们如此的重视呢?产于南美洲大型鹦鹉,自从新大陆被发现以后,一直是公认最绚丽的鸟类,从16世纪到现在野生个体贸易一直不断。中国人在汉朝就能捕捉丹顶鹤和天鹅饲养在庭院花园里,画眉鸟的饲养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但是,这些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在人工饲养条件的繁殖后代。鸽子和金丝雀则不同,它们入乡随俗,从不会因为离开故乡而拒绝产蛋。这带来了两个好处,在人类不断培养鸽子和金丝雀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突变个体,于是培养者进行保留并提纯繁殖,就培育了更多的似乎是新品种的老品种。再有,大量的人工繁育,使我们不必再去捕捉野生个体,保障了野生个体种群总处于充足状态,该种动物不会受到法定的保护,活体贸易非常自由,普通人容易得到。这是两个重要的优势,也是同样的优势,决定了陆生箱和水族箱在后期的命运。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鱼的疾病能传染给人,它们很少携带威胁人们健康的细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节肢动物也和鱼相似。在排除了潜在风险、疾病、怪味后,这些动物还很容易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后代。箱养动物没有爱情,它们不需要自由恋爱,雌雄的交合不受年龄、相貌、门第、资产的影响,也没有情绪和心理变态。只要把一对放到同一个箱子里饲养,它们就能生儿养女。尤其是当配合上具有生态景观的饲养箱后,你看到的就更富有戏剧性了。饲养在水族箱和陆生箱里的动物都有奇异的繁殖习性,而且不禁相同。鱼类会在你水族箱的沙床上挖洞,然后在里面产卵,也可能是产在水草的叶片上,还可能产在一个旧花盆里,还有很多方式。丛蛙会在凤梨植物芯的积水里产卵,并在干涸后,背负蝌蚪寻找新的水源。蝎子会背负数百个孩子到处寻觅,蜘蛛则具有崇高的母爱,把最宝贵的生命献与后代(被幼体吃掉)。等等这些,当你为它们安排好舒适的小环境后,就开始上演了。我们如同看电视剧一样,坐在饲养箱前观察动物的私密生活—交配、生产和抚育。动物们也以实际行动(繁育),夸赞你是个天才,你制作的这片“森林”或“湖泊”简直和真的一样,非常适合它们培育子女。

这还不够快乐吗?如果以上三点还不够让你觉得快乐的话,那么,显然你可能是不接受这类爱好的人群。就像饲养箱爱好者未必喜欢高尔夫、足球、按摩、赛车……一样。前面说了,爱好的分歧是难以琢磨的事情,有些人天生就喜欢观察收藏,有些则非常厌恶,我们也无权利说哪种爱好更好。


    关注 馨水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