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臣:竹雕追梦

 

“我的梦想就是创办一个徽州竹雕博物馆,利用徽州竹雕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传统竹雕,传承徽州传统竹雕技艺。”...



一手紧握刻刀,一手拿着竹筒,伴随着刷刷声,竹屑纷纷扬扬飘撒一地。一个

毫不起眼的竹筒,在26岁青年汪海臣娴熟的刀法和精湛的技艺演绎下,被赋予了灵性,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鱼,或鸟兽……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汪海臣(右二)
家住歙县徽城镇旸村村古溪的汪海臣出生于1988年,却有着11年的竹雕从艺经历。16岁那年,汪海臣来到竹雕艺术大师洪建华的家中,第一次接触竹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拜师学艺。“竹贵清雅,竹雕也必须雕出清雅之气。”在洪建华的悉心教导下,汪海臣投身竹雕艺术的热情被激发了,创意、制胚、绘图、雕刻、打磨……汪海臣没日没夜地学习着,技艺也一天一天在长进。潜心学艺之余,他悉心揣摩各个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各个流派竹雕艺术之长。从模仿传统的竹雕与技法起步,汪海臣用了3年时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天晚上至少要学习两个小时,10来年了,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竹雕技艺无论题材、技法,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需要有扎实的书画功底。在闲暇的时间,汪海臣的一大兴趣就是阅读绘画和书法书籍。“竹雕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技艺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对雕刻者综合素养的考量。”汪海臣说,一件作品,尤其是古代题材的作品必须要有很严谨的考证,一件衣服,一个发髻,一个饰物都不能弄错,要查阅很多资料才能最终确定,否则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在汪海臣家中,有一间专门的陈列室,整齐地摆放着他已雕刻制作好的一件件竹雕作品,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特别是其镂空雕刻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枝叶灵动,人物逼真,体现出徽州竹雕艺术的无穷魅力。所有作品中,汪海臣对《徽商行旅图》最为得意,该图表现的是古时徽商艰苦行旅经商的意境,在直径10来厘米的竹筒上,刻着十多个人物,有的下棋,有的烧水,有的递柴火,人物虽小,却栩栩如生,甚至衣服的纹路和头饰都清晰可辨。

汪海臣的竹雕作品,注重根据竹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因材施艺”,刀法轻灵细腻,线条疏密有致,让人觉得自然和谐之美扑面而来,既彰显了豪放之风,又传达了细腻之情。“完成一件作品,少则十天半月,多则耗时半年甚至更长。先在竹筒壁绘上草图,每刻完一层,再绘下一层图样,最多时要刻七八层,一条两个厘米长的衣纹,往往就要刻十多刀。”



徽州传统竹雕雕刻工艺费工费时费神,一件作品从采集原料到制成艺术品往往达数年之久。汪海臣选择了“竹雕”,就等于选择了长期在寂寞中坚持,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来说尤为难能可贵:因为坚守寂寞,便是坚守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就是创办一个徽州竹雕博物馆,利用徽州竹雕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传统竹雕,传承徽州传统竹雕技艺。”汪海臣坚定地说。


    关注 匠心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