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人文图典:民国手绘戏文画

 

非遗人文戏曲手绘...



近年来,平时忙得也没有工夫看戏,其实,受家慈的影响,我是很喜欢看戏的。记得前几年,我带过的一位学生带我去闸北区看民间小戏,戏台设在闸北茶文化交易市场附近,演员大抵是苏北过来的民间艺人,戏演到一定时候,化着妆的演员拿着盆子就过来收费了,费用没有统一价格,十元二十元都可以,只要你好意思拿出手。大上海还有这种小戏生存,当时我确实很诧异。

说起来,随着严格的管制,民间小戏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他们的生存状况堪忧。现在的演出都由正规的演艺公司把持,或者社区部门严格管理,说句实话,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表扬或自我表扬,但到底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多少“公共文化服务”,我是不抱乐观态度的。

民间小戏深受群众的是民间文艺中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和民间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地反映出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它形式短小,思想纯朴,曲调优美,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其感情的率真、风格的泼辣和风趣幽默、刚健清新的特点,更为一般戏曲所少有。我小时候的民间文化知识,有许多都是从戏文里听来或看来的。诸如传统戏文传播着中国文化,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似乎都在撕扯着善良人们的心,应该说,这些传统戏文在提升社会道德伦理、和睦社群邻里关系、家庭关系,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票价低廉,一般工薪阶层都看得起。如今,据说要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相匹配,演艺界追求高大上,新奇特,老百姓买不起票,自然也敬而远之。

嗨,不说也罢。还是看今天发的这组图吧——这是一组民国时期藏于民间的手绘戏文图,何人所绘难以考证,原图画在毛边纸上,已经残破,原图有16幅,每一幅画也缺少说明,典型地反映了绘画的民间性。现发9幅。我也不敢妄自臆测,杜撰说明,与读者诸君分享。

















2016年5月18日于沪上五角场


    关注 国风文化记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