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生活是砥砺自我的唯一途径

 

总有那么一天,你必须直面生活,去接受生活的考验,真的要去应付柴米油盐满地鸡毛。只有投入生活里,才能真正砥砺自我。...



其实今晚并不想发推送。原因很多,真实理由很简单——忙、累。但其实任何事情都可以拿这两个字做挡箭牌,虽然这是事实,但若是因为这些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由就放弃事先的计划,自己都有点瞧不起自己了。

我们常说,在生死关头,最能看清楚自己。但其实,在每个最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刻,我们同样可以认识自己,不必非要等到生死攸关。至于什么是艰难困苦,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总之,我牢牢记得在考研前夕,去参加新东方英语班的时候,我的考研英语老师说过一句金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提高自己的时候到了。所以,从那以后,所有的困难到来之际,我虽然还是会绷紧神经、严阵以待,但是心态已经很不一样了——除了解决困难,我有更高远的目标,丰富生命,提升自我。那句话很老土,但是很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坚信,你是一块璞玉。



我记得早前看过一本书,书名很有趣叫做《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这帮看书晒感慨,旅行晒照片,吃饭晒孤独的小妞们在实干家眼里简直是无病呻吟,不知民间疾苦,既不产生GDP又不拉动内需,无益于人,有害于己,着实应该去码头扛麻袋以饿其体肤,将其生存本能激发到只剩吃饭赚钱,然后就消停了。文艺女青年无用,抗打击力差,无法抵抗烦恼琐碎日子的不停消蚀。”



文艺女青年,或者我们把范围拉大一点文艺青年们,之所以给大众留下这么些个坏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书生意气和实际生活是脱节的——他们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面,作茧自缚,与自己的小情绪做着不懈的斗争,而现实是,情绪谁都会有,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固执地不肯轻易踏出真实生活的步子,而与自己脑海里假象的或是从书本习得的艰难困苦不懈抗争,搞得身心俱疲,却毫无结果,还自以为是,并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



(据说是文青标配)

其实不单是文艺女青年,生活里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他们的感慨抱怨都那么空洞矫情,以至于我们觉得他们在无病呻吟;他们其实并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是在发发牢骚,求关注;他们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生活经验,正因为经验的缺乏,所以遇事容易大惊小怪,大呼小叫。



我一个朋友,再累也会记得敷上面膜,再忙也会抽时间健身,再苦,谈起往事也只是淡淡的一句“那都过去了”。当我怀疑她是不是有强迫症的时候,她认真的告诉我,你以为别人看得到我的忙累以及苦衷吗?他们即使看的到,也只是“哦”一声而已,最多报以同情的安慰,更坏的情况是,我的狼狈只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所以越是累,越是疲惫,越是艰苦,我越是要为自己打气,起码镜子里的自己是看的过去的,自然而然,我也会慢慢振作起来。一番肺腑之言当场把我震慑,无地自容。



也许我们只是不喜欢那些总抱怨生活艰难的人。生活中有苦有甜是标配,然而喜欢诉苦的人通常只愿意品尝甜,不愿意吞下苦。并且在尝到甜头的时候从不感恩生活的美好。他们信奉“爱哭的孩子又奶吃”的原则,整天有事没事就一通抱怨哭诉,希望得到同情或者关怀,然而其实别人并不会真正意义上理解你的这些苦痛,别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诉说也根本百无一用,除了暴露你的无能和软弱。我们会同情弱者,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年轻的杜拉斯)



(年老的杜拉斯)


杜拉斯在《情人》里写到:比起你年轻时的美丽,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年轻时的美丽,那就真的只是颜值而已,然而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生的是内在精神。《罗马假日》里的赫本固然秀色可餐、楚楚动人,然而《直到永远》里那个雍容华贵、令人怀念的白衣天使出现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真正的女神,她脸上虽然没有年轻饱满的胶原蛋白,但是她由内而外散发出了光彩,那是岁月沉淀下的底蕴,那是生活历练后的恬淡,那是隐忍刻苦后的豁达,让赫本分外夺目,舍不得将目光从她身上挪开。



(罗马假日里的赫本)



(《直到永远》中的赫本)


文艺女青年这种病,其实不是生孩子治好的,只是生完孩子之后,她们被迫要直面最现实的生活,她们被迫要解决以前一直回避的刚需,尤其是在孤立无援,他人都爱莫能助的情况之下,就只能发奋图强,野蛮生长。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你身份高低,不管你出身贵贱,总有那么一天,你必须直面生活,去接受生活的考验,真的要去应付柴米油盐满地鸡毛。我们要能享得起福,我们也要受得住苦,因为这些都是不能避免的,只有投入生活里,才能真正砥砺自我。


    关注 戈小辰Weekl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