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叔:阅读与家长成长系列讲座(书香门第课堂讲稿为错过直播的万千家长朋友们)

 

阅读、学习,持续地阅读、学习,是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同不断成长的唯一有效途径。...







(一)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

在现代家庭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种比较典型的现象:过去,一对生活在农村的老夫妻,儿女成群,终日为生计忙碌,家庭生活状况持续拮据、艰苦,有时温饱都成问题;他们目不识丁,在孩子教育上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更不可能具体辅导孩子学习。然而,孩子长大后个个懂道理,勤俭持家,有的还成为了社会栋梁之材。

等他们的子女们长大后成为了父母,家庭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无忧,房、车、家电应有尽有;两口子都受过较好的中高等教育,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一两个孩子的学习上,辅导、督促做作业,引导、鼓励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提高班,还培养孩子具有了文娱、体育特长。孩子看上去是全面发展了,但品行方面明显不如前辈,自私、懒惰,没有进取心,吃苦精神和独立性差,在学习上的产出与投入之比远远小于父辈。

更有甚者,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授、老师,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教育好。对此,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现代社会资讯特别发达,关于家庭教育的信息传播得也特别快、特别广。微信群或朋友圈中经常传一些诸如“六十秒钟教出个好孩子” “三招让孩子学会生存”“培养孩子乐观十招”“三招疏导孩子早恋”之类的攻略。咋一看特别有道理,但冷静地想想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为什么出现家长对孩子成长关注得越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反而还越来越多呢?

面对错综复杂、时常变化的孩子成长问题,作为家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被动、茫然甚至焦虑、恐惧的状态。

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实际在家长。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犹如植物的生长,靠适宜的环境,靠科学的种植“工艺”。其实,我们家长既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工艺”。也就是说,家长的成长决定着孩子的成长。

任何家长都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没有生而知之和一劳永逸。孟母的故事,李双江的故事。

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也是如此,面临许多新的现实问题。现阶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矛盾,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矛盾,独生子女教育与多子女教育的矛盾。



(二)如何破解困局?

我们家长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尽快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听讲座的人和提出的咨询问题,都是直截了当的。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老师您不要讲那么多大道理,就告诉我怎么办。并且,有这样心理的家长还不再少数。在我以往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曾按照这些家长的愿望,只给予操作性的指导,不讲为什么。过后看,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适得其反。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三)怎么样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持续”。

  • 持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打铁需自身硬。家长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好坏和水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只想推荐一本书:《幸福的方法》。书中的基本观点:幸福=过程快乐+结果有意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相信家长们看了也会有些收获。

  • 持续更新教育观念,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根本。


教育需要讲究情景,时间、空间及其在时空中展开的情节不同,相应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以有“教无定法”之说离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以及具体的情景,机械地套用所谓的“攻略”,很难有好的效果。没有观念、理念上的清醒,对于家庭教育中各种矛盾的认识有可能就很模糊;具体做起来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很难对头。在家庭教育方面,既要学习创造一些方法工具,更要在观念、理念层次多做做功课。

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把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弄清楚。

问题一:孩子与家长到底是什么关系? “渐行渐远”还是始终保持亲密无间? ——孩子观

问题二: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成长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成才观

问题三:用什么办法来教育孩子?有形的教育还是无形的教育? ——教育观

  • 持续调整自己的角色,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


孩子一出世,家庭中所有成员立马都统统升了一级。从实践证明,真正进入家长角色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社会角度看,普通人通常承担着职业人和社会人两个角色。从家庭角度看,通常承担着子女、夫妻和家长三个角色。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需要在这些多重角色之间来回频繁转换。尽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一个人主要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但扮演者由于受到过去扮演角色的影响,当下的角色表现自然会与角色要求有一些差异。过去扮演的角色与当前扮演的角色差异越大,这种影响也就越大。例如:领导,老师,商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家长所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具有多重性, “家长需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换句话说,“家长需要因孩子小而小”。那些觉得孩子言行幼稚,总是居高临下地以成人口吻提要求、讲道理的家长,其实并没有与孩子在一个“频道”上交流,实际上是自说自话,结果怎么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一个内部的角色定位问题。孩子父辈与祖辈、父亲与母亲、父性与母性如何分工?如何做好家庭内大人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协调?例如:现代父亲缺位。

  • 持续丰富教育方法,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抓手。


家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出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有的时候感觉到办法不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除了“提要求、表扬、批评、讲道理”这四件“法宝”,手里面就没有别的了。所以,需要随着孩子成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是小技巧,更有大智慧。从培养孩子全面人格和能力角度讲,家庭教育有一个基本态度和两个规定动作。一个基本态度是“和善坚定”:任何时候对待孩子都要和善,同时,要坚定地守住“底线”。两个规定动作是“温柔一推”和“含笑一退”: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长就应该通过适时地“推”与“退”,逐渐拉大与孩子的“物理距离”,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本领。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这一个基本态度和两个“规定动作”没有做到位,不论你其他动作做了多少,结果一定很难令人满意。

例如:处理隔代教育与亲自教育的矛盾。

  • 持续学习思考教育课题,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动力。


与孩子共同成长,要求家长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作为家长,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向自己的父母学习,继承一些好的家庭教育传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学习,遇事回想自己当年的亲身感受。向自己的职业学习,在家庭教育中移植一些成熟的管理工具。向实践学习,思考家庭教育中遇到问题的前因后果。向专家学习,适当参加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讲座。向他人学习,参加家长沙龙,交流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归结到一点:阅读、学习,持续地阅读、学习,是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同不断成长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从下一讲开始,将就家长阅读什么、怎样阅读、如何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等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敬请持续关注!

讲座嘉宾简介丁邦昕

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7岁考入空军飞行学院,历任飞行教员、训练处长、空军司令部飞行技术检查主任;飞行等级特级,职务师职,军衔大校。2005年转入民航,专注于飞行员培训,历任航空学校主任飞行教员、校长等职。出版了3部约一百万字学术专著。其子2010年考入复旦大学本科专业,2014年考入美国杜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政商学界多职业成就,使其具有开阔的视野与跨界性思维;长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研究和亲身实践,使其对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全方位的问题具有深入观察与思考。不一样的专业指导,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 END —


    关注 花生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