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海鱼,你得这样钓

 

几种常见的海鱼吃什么?...

海鱼生活在迷人的海里
它们有着迷人的外表
在华丽的外表下常有一颗暴躁的心
大部分海鱼营养价值极高
但也有部分只能作为观赏鱼
海钓的危险性较大
却因此吸引了众多爱好者


俗话说鱼有鱼路,蟹有蟹道,选择钓点要有些讲究,其中关键一点就是找准鱼道。

海水较深的沙底滩。这种滩海底干净,可用一支竿持竿钓,体会鱼咬钩的手感,寻找垂钓乐趣。

②养殖船的装卸点。到了收获季节,养殖船卸收获物的地方,因饵料丰富,可能成为鱼儿暂时的“居民生活小区”,只要抓住时机,鱼特别好钓。

③深水有少量岩礁的地方。因礁石上长有较多的藤壶、牡蚣及低等藻类,是鱼类生存、栖息的好地方,鱼不但多,而且个头大。

④大风浪过后,最理想的钓点是窝风的海湾。鱼儿为避风浪过大,往往会窝在背风的S型湾中疯狂觅食。
守住了鱼道
但如何引诱鱼上钩呢 
鱼饵成为了关键
事实上 海鱼基本以荤饵为主
喜爱小虾、贝类肉、小螃蟹等动物


黄鲈



身体大部分是黄色,有两条黑色条纹,一条穿过眼睛,一条在身体中部。幼鱼期是全黑的。通常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附近,靠近自己的躲藏地点,洞穴或岩石,附近游动。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各海区,北至日本;中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
黄鲈体表可分泌有毒黏液,故不供食用。但体色艳丽,可供观赏。

饵料:小活虾、虾肉、贝类肉、鱼肉丁、小鱿鱼片

小牙石斑鱼



体色随年龄而变化,成鱼全身为褐色,无任何条纹及横带,背鳍基底亦无黑斑。侧线有孔鳞60个。背鳍、臀鳍鳍条部、胸鳍及尾鳍均无白边。尾鳍后缘圆形。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见于南海。

饵料:鱿鱼、小鱼、螃蟹、活虾

青石斑鱼



体呈长椭圆形,稍侧扁,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鱼类之一。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韩国、日本、南中国、越南及台湾。台湾主要产于西南沿海及南部海域。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虾肉、小鱿鱼、贝类肉、鱼肉丁

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体呈红褐色,头、背较深,腹部颜色较淡,头部及体侧密布与瞳孔等大之橙红色斑点;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两侧齿细尖,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鳍无显著之斑点。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为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多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虾肉、小鱿鱼、贝类肉、鱼肉丁

纵带石斑鱼



体侧有绿色和灰色相间隔的纵带5条,两灰色纵带边缘褐售鳍与尾鳍上具不规则暗褐色斑。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域。体长150~280毫升。最重达3kg。
广东沿海习见经济种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饵料:小活虾、小活螃蟹、鲜虾肉、贝类、沙蚕

蜂巢石斑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呈浅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状斑点,腹部斑点间隙较背部为宽。体长7-14厘米。各鳍均具与体色斑点一致的斑点。背鳍具11鳍棘15-17鳍条。尾鳍后缘圆形。
为暖水性小型石斑鱼类,是珊瑚礁盘内最常见的鱼类,肉质鲜美。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海域。在我国见于南海。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鲜虾肉、沙蚕、贝类肉、寄居蟹

侧牙鲈



体红色,被深红色或蓝紫色小斑点。两颌缝合部两侧各有1个或2个犬牙;下颌每颌中部各具2个或3个犬牙。背鳍具9鳍棘15鳍条。背鳍与臀鳍的鳍条部后缘呈三角形,成鱼尾鳍为新月形,上、下两叶延长。
常栖息于热带珊瑚礁的沿岸。暖水性鱼类,高经济价值鱼种,食用及观赏兼具,为钓钩渔业捕捞对象之一。肉质佳,以清蒸食之。因食物鲢之故,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小鱿鱼、贝类

尾纹九棘鲈



尾纹九棘鲈体前半部鲜红色,后半部较暗,有时变成暗褐斑纹。尾部2条白色斜带“v”字白色纹极易辨认。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胯骨均具细齿带,上颌外侧有一条黑纹。眼大、高位,眼间隔约等于眼径,眶前骨下缘有3个钝棘。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渔获旺季为每年的4~6月份。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虾肉、小鱿鱼、贝类肉、鱼肉丁

斑点九棘鲈



体椭圆形为侧扁,吻部较为突出。身体为暗褐色或黑紫色,体侧及各鳍布满具有黑圈之灰色斑点。上颌稍能活动,可向前伸出,末端延伸之眼后之下方;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下颌内侧齿尖锐,排列不规则,可向内倒状;锄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



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东非、澳洲、法属波里尼西亚、豪勋爵岛,北至日本南部、小笠原群岛以及南海诸岛和澎湖列岛、台湾恒春等海域。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小鱿鱼、贝类肉、

黄鲷



金黄的底色上覆盖着微红的鱼鳞。体形侧偏且身体较厚, 眼睛较大且两眼之间向前隆起, 眼睛前的鄂骨较宽。 双鼻孔, 嘴大且稍倾斜, 上鄂后侧稍微超过眼睛前线。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饵料:小活虾、小螃蟹、虾肉、沙蚕、贝类肉、鱼肉

东方狐鲣



与扁舵鲣相似,体呈纺锤形。头圆锥形。吻钝而长,上下颌等长,各具锐齿一行。尾柄细而有力,两侧各具一隆起脊,尾鳍呈新月形。但体背部有6~7条暗色条纹,可加以区别。两腭强壮,尤其是下腭结实有力。体长可达1米,但一般均在50厘米左右。
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温带及热带区域。自日本东北地区以南海域可见,常成群在沿岸表层洄游。

饵料:小鱼、小鱿鱼、小活虾

青干金枪鱼



体粗壮呈纺锤形,横切面近于圆形,一般体长40~70厘米、体重2000~5000克、体强大,头短小,尾部延长。口大、端位、两颌牙细小,犁骨和腭骨亦具细齿。体背青蓝色,腹部灰白色。在胸、腹区有若干淡色椭圆形斑纹。胸鳍黄褐色,其余各鳍黑色。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干南海和东海南部。

饵料:小鱼、小鱿鱼、鱼皮

竹筴鱼



竹筴鱼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35厘米、体重100~300克、脂眼睑发达、体被小圆鳞,侧线上全被高而强的棱鳞,所有棱鳞各具一向后的锐棘,形成一条锋利的隆起脊。体背部青绿色。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且渔场分布广。

饵料:小活虾、小鱼、小鱿鱼

白卜鲔



体纺锤形,粗壮,横切面近圆形。尾柄细,平扁。两侧有发达的侧嵴,尾基有2小隆起嵴。头中大,吻尖。眼较小。两颌、犁骨、腭骨各有细牙一列。背部暗蓝色,有深色斜带,腹部银白色,在胸鳍与腹鳍间有3—4个黑色圆斑。
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温暖海区。我国产于南海。

饵料:小活虾、小鱼、小鱿鱼
海洋与淡水自然环境差别较大
气候、洋流等对鱼类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项新兴运动
海钓渐渐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钓好鱼也成了更多人的追求


鱼老师温馨提醒,海钓不稳定因素多,各位钓友在享受钓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人身安全哟。拜拜~


    关注 找鱼网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