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备进入尾声 91家发起人认缴股本22.35亿

 

作为上海金融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内首家保险交易所--上海保交所的筹备进程一直被外界所关注。据悉上海保交所的创立大会...



作为上海金融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内首家保险交易所--上海保交所的筹备进程一直被外界所关注。据悉上海保交所的创立大会已于5月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包括章程、审核设立费用等多项议程,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就是上海保交所第一届董事会成员。

“大咖级”9人董事会 曾于瑾当选董事长



在创立会上,选举出保交所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等主要高管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立大会上,保交所第一届董事会选举曾于瑾为保交所董事长,自2015年11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后,上海保交所便由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率队筹备。9人董事会成员除了担任董事长的曾于瑾之外,还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助理、上海保交所筹建方案研究设计小组组长朱仲群;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张泓;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放;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任生俊;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田;北京国富资本董事长、中国并购公会副会长熊焰。

其中,上海保交所筹备组核心成员曾于瑾以及朱仲群当选为执行董事,华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尹田、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熊焰则为独立董事。此外,太保寿险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人保财险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王和当选为保交所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监事。

保交所股权结构



从整体架构来看,上海保交所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各行业广泛参与,所有股东均以现金方式出资认缴。

其中,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最多的为1.3423%,相对应的股份数额为3000万股,共有62家认缴;有9家发起人认缴2000万股股本,持股比例为0.8949%;另有19家认缴1000万股股本,持股比例为0.4474%;最少的持股比例为0.2237%,仅有1家、认缴500万股。

据悉,共有91家发起人股东最终参与到上海保交所的设立中,共认缴股本22.35亿元。其中,中再集团、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和中国太平等合计股份占比居于前几大股东之列。具体来看,中国再保险集团及旗下四家子公司共持股1.5亿股,持股比例为6.7115%;平安资管公司及其他四家平安集团保险子公司与“中再系”持 股数量、比例相同;阳光保险集团和太平保险集团则分别由旗下四家公司入股,持股数分别为1.2亿股及1.1亿股;上海国际集团及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 理有限公司共持有6000万股,持股比例为2.6846%。除了以上市保险公司为主的大型保险集团外,另有数十家中小保险公司、两家保险中介机构和一家地方保险同业公会也参与其中。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成为上海保交所唯一以保险行业社团组织身份入股的创始成员。能够接纳保险行业社团组织作为创立发起人之一,说明上海保交所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平台。

有近四分之一的发起人股东来自非保险行业,其中以上海本地企业及科技类、投资类公司居多,也不乏相关上市公司。如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东航金控有限责任公司、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红杉盛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出现在发起人股东名单中。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电子、爱建集团、美年健康、银之杰等四家上市公司也参与其中。此外,上市公司中海海盛的母公司览海集团也在股东名单之列。

保交所功能定位



目前,上海保交所的功能定位是为保险业有关产品提供发行登记、交易流通和信息等服务;为产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提供保险交易场地与设施。

按照有关规划,保交所将搭建保险登记交易、再保险登记交易、保险资管产品登记交易以及保险衍生品四大平台,逐步形成价格发现、交易融资、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产品创新、自律监管六大功能。为支持四大平台功能,保交所已经初步构建了保险资管产品交易、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登记三个业务系统。此外,保交所还将积极打造开户、发行、登记、托管、交易、结算、信息服务、数据分析等系统模块。

与现存证券、期货、黄金、大宗商品等交易所不同,保交所无法完全脱离有形市场,是虚拟交易与实体服务相结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数据测算与人为判断相结合的场所。

上海保交所成立的意义



保险交易所的成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盘活存量保险 改善行业流动性

可以通过保险相关资产的交易转让、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等盘活保险存量,改善行业流动性。

2

为保险创新提供基础运营平台

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电子保单等技术,为增量保险的新渠道、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基础运营平台。

3

集聚更多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保险主体

保险业内人士预计,上海保交所成立后,将集聚更多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保险主体,如航运保险、再保险等专业公司及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中介机构。从欧美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保交所是吸引国际高端保险机构、试点培育新型保险机构的有效场所。

4

推动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

鉴于上海保交所市场化、专业化平台的特质,有望进一步推动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

5

推动上海成为区域性保险产品定价和交易中心

将打通国内与国际保险市场,提升保险资管产品流动性价值,连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推动上海形成区域性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成为巨灾保险发展的重要载体。

6

增强上海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上海保交所成立后,将发挥上海保险市场辐射全国、衔接国际的中枢作用。因为设立保交所能够吸引国内外保险资本和技术,产生集聚作用,无疑将增强上海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7

补齐上海要素市场

目前,上海已经具有股票、债券、黄金、期货、钻石、货币、外汇、航运、产权等各类要素市场,上海保交所将填补保险要素市场这一空白。

国外有哪些保险交易所?



英国劳合社(Lloyd"s)



劳合社只是对其注册会员提供服务,本身不接受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在劳合社市场,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36%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其他承保业务还包括海事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以及各种复杂和特殊的风险。2007年,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

纽约保险交易所



纽约保险交易所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1987年,该所开始停止接受新业务和续保。

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



1997年成立,是一个专门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交易的风险交换系统,允许用户交换他们的巨灾风险暴露。因此,用户能调整他们的风险分布形态,用来交易的有效风险可以在电子系统上“公告”,交易也能在电子系统中商议和完成。

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保险期货交易所(IFEX)模式的代表,保险期货交易所为财产及意外险债券一般针对飓风和地震等巨灾提供保障,大多数寿险债券则是作为融资工具。


    关注 好险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