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国际学术论坛】从研究到设计  聚焦高密度城市的建成环境

 

话题1:从研究到设计5月21日上午08:40话题2:密度、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5月21日下午13:30话题3:城市设计——实践与反思5月22日上午9:00论坛地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205...

话题:从研究到设计

5月21日 上午08:40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C205


从《城市建设艺术》到

“紧凑型城市”

仲德崑

深圳大学


嘉宾简介: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理事会 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教育》  主编。仲德崑教授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结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居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中国传统街区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城市和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曾发表论著数本,学术论文数十篇。并于1990年获得首届霍英东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城市设计及其现代化途径”获得霍英东基金优秀成果奖、1993年因“中国传统城市设计及其现代化途径”研究获得霍英东基金优秀成果奖、1994年因南京牛市新民居项目获的第二届全国“建筑师杯”优秀设计奖、199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中国建筑教育奖。
The creative tensions 

between research and design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John Peponi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ography



Abstract

Learning Values 

in Urban Design:

 A Studio-Based Approach

Alain Chiaradia

Cardiff University


Biography



Abstract

向城中村学习:

具有未来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张宇星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嘉宾简介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处长,深圳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深圳趣城计划总策划人。

内容摘要

深圳很多典型的城中村(如白石洲村、下沙村 、水围村等),都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当代城市空间,而且令人惊奇地符合着新经济生长的规律。比如从资本角度来看,城中村是一种典型的畸形资本积累和发展权异化现象。但从使用和分享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单位空间使用效率却是最高的。城中村独特的集体化产权体系,是其产生高度流动性的主要原因。与高度流动性相关联,是一种适应大量人群短期居住的“时间分享”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机制还有利于化解城市老龄化问题,因为城中村是一个承接年轻人流动性的“大蓄水池”。这种“年轻的流动性”甚至是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源头。因为它成本不高,可以容载最多的人,又因为它条件不好,逼着你走。于是,流动性由此而生,活力也由此而生。
话题:密度、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  

5月21日 下午13:30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C205
密一点,能再密一点吗?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嘉宾简介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建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2002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城市雕塑建设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香港城市与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2005-2015)

 

内容摘要

中国城市化还能有多远?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象征,城市人口规模和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和人口密度,将会如何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一样都会有密度变化。密度带来各种机会的同时也带来问题。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更新,让密度指标成为一个多方博弈东西。

高点,还能再高一点吗?城市更新不止于空间,更不只是密度的事。

有理性的密度标准吗?

城市密度不只是土地和建筑的经济价值,重要的是它还具有社会层面的意义。超高密度却带来对社会服务与治理模式的挑战。超高密度的城市会出现什么样的空间形式和社会状况?……密度是表象,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密度不只是一个经济账,它还会引发其它事。
从微气候研究到

高密度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

周家明

Aedas


嘉宾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专家,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国际圆桌会议专家组委员, LEED认证专家、中国绿建委委员、中国城科会绿建评审专家(建筑物理)、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KGBC)董事局成员,业界标准委员会(ISC)主席、绿建专家(GB Faculty)和BEAM Plus绿建专才、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香港分会)绿建中心副主任。专门从事计算机模拟和分析,包括城市风环境研究、太阳能热辐射计算、自然采光模拟分析、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以及计算机流体力学空气影响评估等。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名誉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的客座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客座助理教授。

Abstract

Urban microclimat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 performance of the localized climate around building clusters and the pedestrian thermal comfort in the open space of city.  How we design the layout, composition and massing of buildings and its surrounding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rban microclimate and hence the livability of users.Laser The lecture will present vario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tudy urban microclimate in high density smart city; and business case studies will be included to illustrate the holistic design approach and the integrated solutions.
高密度环境的公共空间品质:

挑战与对策

徐磊青

同济大学


嘉宾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心理、行为与人体主讲教授,408研究小组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注册建筑师。环境行为学会(EBRA)秘书长。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特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编委会委员。

 

内容摘要

人与活动的分布和每人占有的空间量,都受到了边界的渗透性、空间复杂程度、内部活动强度和环境线索数量等因素的重要影响。而这些建成环境的空间品质都受到了高密度环境的强烈挑战。本报告将从公共空间的边界、可达性与异质性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升高密度环境的公共空间品质。
城市更新中公共开放空间

控制的实效性

杨晓春

深圳大学


嘉宾简介

副教授、高级规划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个人理事。专注城市设计开发控制、高密度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研究,负责国家及深圳市级纵向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教研论文奖、深圳大学腾讯良师奖;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三等奖、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多个奖项。

内容摘要

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的二次开发往往意味着更高经济和人口密度的压力,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手段实现作为城市稀缺资源的公共开放空间,并从凸显地区风貌和文化特征的角度实现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表现形式、规模、界面等的有效控制和引导,是摆在规划管理者和设计师面前的迫切议题。本报告将通过解剖深圳市的两个典型案例对上述问题做出讨论。
75.1% 

冯  江

华南理工大学


嘉宾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以历史人类学方法下的乡土建筑史研究和现当代建筑理论研究为主。出版专著《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合作)。基于历史环境、地形学、类型-形态学、建造合理性和地方性技艺开展设计工作,近期主要从事尝试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设计实践。主持“在阳光下:岭南建筑师夏昌世回顾展”(获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奖)。

内容摘要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历史城区中,常见的建筑密度是多少?其形成原因和原理是什么?在更新规划中,合理的目标密度又是多少?讲演者将展示三个真实的案例,其中一个获得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的建筑密度达到75.1%,探讨如何同时契合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和城市更新的诉求,在高密度环境中延续历史风貌和重振旧城活力。
街道活力:
测度、影响因素与设计支持
龙瀛
清华大学
嘉宾简介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剑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他的研究方向是“城市空间量化研究及其规划设计响应”。更多个人简历,详见http://www.beijingcitylab.com/longy

内容摘要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龙瀛博士将基于他与合作者提出的数据增强设计(Data Augmented Design、DAD)方法论和街道城市主义(Street Urbanism)理论,介绍在北京和成都所开展的在新数据环境下针对大规模街道的城市活力量化、影响因素识别和品质评价研究,并将在最后分享在支持规划设计实践和教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高密度城市环境与精神健康:
研究三则
姜  斌
香港大学
嘉宾简介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博士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环境与大众健康虚拟现实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关注城市环境对大众健康的影响、高密度城市环境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问题。

内容摘要

当今有数以亿计的人们生活和工作在高密度都市环境。面对钢筋水泥丛林的桎梏、自然和绿色景观的匮乏、纷繁的视觉和听觉干扰、充满压力的社会竞争,都市居民的精神健康正面临严重的挑战。研究表明,精神压力丶疲劳丶抑郁已经成为都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这些精神问题可直接导致免疫力缺乏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丶自杀丶事故等严重疾病或社会问题。本次演讲将介绍本人在香港丶深圳丶芝加哥进行的三个相关研究,展现不同类型的高密度城市空间对市民精神状况的影响,并展开对这一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的讨论。
话题:城市设计——实践与反思 

5月22日 上午9:00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C205
福田中心区中轴线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实践与反思
陈一新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嘉宾简介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建筑学博士。长期致力于深圳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实施、规划研究、资料收集和学术总结,并形成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其中近年出版专著有《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规划探索——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规划实施历程(1980~2010)》、《深圳福田中心区(CBD)城市规划建设三十年历史研究(1980~2010)》等。

内容摘要

福田中心区作为深圳最早和较完整实施城市设计的实例,本次演讲聚焦中心区中轴线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实施机制、实施效果及经验教训。虽然中轴线城市设计始终坚持承上启下、不断深化的思想原则,但由于实施过程漫长曲折,中轴线二层步行平台至今未能贯通,由此深刻反思城市设计的立法和实施机制。
MGC: 兼顾生态与历史的
高密度栖居模式
黄伟文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未来+学院


嘉宾简介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创建负责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哈佛设计学院Loeb Fellow学者,“土木再生”专业志愿者机构共同发起人。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专业训练和实践背景,自1996年起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主要关注中国快速城市化中的空间质量与宜居环境问题,反思中国城市建设理论和观念,探索中国城市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内容摘要

高密度城市越来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如何超越传统“混凝土森林”的高密度模式的现有弊端,最大化平衡好城市文脉(自然生态和历史遗产)和高密度开发的关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基于栖居理念和设计思维方法论,结合一些实践项目探索出多地面城市MGC(Multi-Ground City) 系统,作为一种超低冲击的高密度开发模式,试图追求空间效益与生态、社会和文化效益的共存共荣。
走向精细化城市设计
王耀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嘉宾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深圳市城市规划与决策仿真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市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

现代城市设计自19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本土化转换。当今,从学界到政府都越来越意识到,城市设计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在我国城市建设从注重速度到注重质量的转型中,也必然要求城市设计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

精细化城市设计要求我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城市运行的规律与特征,更加正确地诊断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设计对策。这些更高的要求在以往大多依靠经验性的定性分析,而如今则可以借助多种数据分析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使城市设计依据更加充分、更加科学。本报告将以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国际低碳城等城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相关高密度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精细化城市设计将是下一代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超都会:
超常的密度、超常的手段
刘晓都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嘉宾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香港大学、湖南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及评审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1999年与孟岩、王辉共同创立都市实践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团队之一。都市实践的多项建成作品成为城市生活新地标,获得多个重要建筑奖项,发表于权威媒体上并参展重要的国际建筑展。

内容摘要

巨大又高密的超级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2015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五大板块之一“珠三角2.0”的展览里,都市实践提出了这个课题,不是做结论,而是打开一个话题,希望能够引起一些人开始进入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当前人想象的超级密度,纸上建筑,和夸张的影视景象逐步开始变成中国城市的现实时,乌托邦的实验变得开始具有现实意义,构建城市栖居环境的建筑师在这种无声息的变革中,将身处何处?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又有什么样的手段?
城市设计的价值实践
黄卫东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嘉宾简介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常务副院长、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总监,国家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首届十佳青年规划师。长期致力于人性化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技术方法研究,积极倡导和探索多学科参与的城市规划综合解决方案实践。主持编制了深圳市和各地政府的多项重大城市规划、研究课题,并获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多个设计奖项。

内容摘要

“设计”是智慧的集成。城市设计是人们向城市注入共同价值取向的公共治理决策过程。伴随着城市的复杂性逐步呈现,从浅层作用于物质空间到深层次影响城市治理与运行机制,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思维逻辑和方法积极地促进城市与人的融合发展,激发多元、差异、包容的城市价值。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需求,城市设计正在通过多样灵活的方式展现其重要价值:比如成为一种战略思维影响城市发展决策,一种灵活的综合性策略适应差异化的城市需求,一种公共机制介入多元价值下的城市治理等等,不断服务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致谢:此活动信息转载自“深大建规”公众号。
深圳讲座展览活动
WeChat ID : shenzhen_info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文艺 | 设计 | 新知 | 深活
Art | Design | New things | Lifestyle


    关注 深圳讲座展览活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