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来了】浅谈多肉变异~看完就超神了~~

 

多肉来了:分享美肉,分享种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





多肉来了:



分享美肉,分享种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欢迎添加私人微信(新微信号:duorou400)也欢迎向您身边的肉友推荐本公众号,点击本文标题下的蓝字“多肉来了”--再点击右上角“推荐给朋友”即可!

原作者:王者丶毒蛇



“认知这个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出现新的可能。也许之前自己的坚信不疑的观点会被轻易的击破。”这是蛇在追寻小怪物的道路上,最深最深的感受,与君共勉。





part1:附加状态
先把附加状态的概念提到前面来说一下。
常见的附加状态是姬化、膨大化、木质化。
由于这些更倾向于状态原因,所以不算作单独的变异。除非基因特别稳定,比如某肉在姬化状态下可以选育出丸叶某某。
姬化:表现为植株比常态小,长不大。
膨大化:表现为叶质增肥增大。
木质化:百科解释为,细胞壁由于细胞产生的木质素的沉积而变得坚硬牢固,增加了植物支持重力的能力,树干内部的木质细胞即是由于木质化的结果。




part2:缀化
缀化指的是植物中常见的畸形变异现象,属于一种形态变异。多肉植物缀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不明原因的外界刺激,包括浇水、日照、温度、药物、气候突变等因素,植物的顶端生长点异常分生、加倍,而形成许多小的生长点,这些生长点横向发展连成一条线,并最终长成扁平的扇形或者鸡冠形。【注:本段来自网络】





其中因叶插而生成的缀化现象比较多。而区分是否缀化,不止要看叶子,更重要的是看杆子,缀化后的杆子多呈扁平的扇面形状,常见的是月光女神缀化。





part3:石化
石化之前有一种流通的说法:
指的是多肉植物出现多个生长点,只是石化的多肉生长点指的是叶片不止有一个生长点(所有芽上的生长点不规则),生长点出现不规则的分生和增殖,造成错乱,形成叶片不规则的形状,偶尔附加状态,如带锦,木质化,姬化,膨大化等。





而本蛇更倾向于同意门主的说法(@圣者所罗门 ):
石化是同一片叶子内部有的细胞正常有些细胞退化,两种细胞斑驳交错。整体表现为叶片轮廓扭曲,叶面坑坑洼洼,植株生长延缓,偶尔附加状态。
判断是否石化的方法比较简单,看叶子轮廓是否扭曲,叶面是否呈现肌理状(有的叶子会出现棱),整体感觉,石化后的肉肉看起来都比正常的都要“丑”一点...(哭笑)比如楼下这只像被泼了硫酸的家伙...应该没有人会相信她的正身其实是雪莲妹子
没事!蛇还是挺喜欢的!



part4:“带爪”
这部分找不到相关的文献,用“带爪/长爪”这样的名词也只是蛇一个人的叫法。这里欢迎大家补充指正。蛇和门主讨论后得出以下看法:
在肉肉生长过程中,叶子出现分叉,长角,锯齿状,或者好几个尖尖。看起来就像动物的爪子。
可能是肉肉生长出现变异,同一片叶子出现了多个生长点。
根据小部分玩家实例,该特征具有季节性,受到环境天气等影响会出现退化或被诱导加强。
判断的特征也比较明显,看叶片是否出现上述的现象。








part5:出疣
这里为了避免混淆,分为两个点来写吧:
第一点:带疣家族
粉彩莲E. gibbiflora:E属许多紫色、褶边及疣子基因的来源,Dick Wright钟爱的亲本
乙女梦是所有疣子的始祖,市面上带疣的品种多为她的杂交后代。有兴趣的亲可以去梦桑阁查看粉彩莲家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这里想表达的是,前人通过杂交选育出了基因稳定的带疣品种。这些品种不在少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带疣家族。PS:疣点恐惧,密集恐惧慎入,前方高能。



而第二点要说的是,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出疣的部分个体。
这里用个体而没用品种是因为这些仅仅为个体的变异,暂时不能够通过繁殖延续下来。
肉史上,丽娜莲 花月夜 海宾格瑞变种 厚叶月影 白凤 青凤凰 均出现过变异出疣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乙女梦,也是由粉彩莲变异而来的。

part6:出锦
同样分两点来阐述:
第一点:常见出锦(概念性理解)第二点:血丝锦(和出锦的概念是两个极端)
对第一点想细究的吧友,可以去看岩鸣的文章

蛇在这里提几个个人觉得比较关键的概念点:(注,以下引自岩鸣的文章,小烧脑,没兴趣的可以忽视。想进阶的可以认真看下。)

斑锦,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细胞层面和组织层面(细胞构成组织),即【锦化细胞的形成】和【斑锦嵌合】。
锦化细胞的形成是斑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蛇觉得有必要了解的是出锦的机制和锦化的特点。

锦化的生物学机制:一个正常的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必须在适宜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当中进行,所谓的外环境就是指细胞间的液态环境,而内环境是指细胞的内液。而对于植物体来说,它的外环境就是指自然或者人工环境,内环境则是指植物体的内部。内环境的稳态(Homaostasis)是生命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充分条件,外环境作用于内环境而发挥作用,所以内环境的改变是造成新陈代谢紊乱的直接原因。一些物理(射线、环境骤变)、化学(诱变剂)以及生物因素(病毒),均可以作用于细胞外环境或者直接作用于内环境,这一系列的作用会导致细胞中产生一些“杀伤信号”,一部分信号会被内环境所代偿,仅会有很小的一部分作用于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的指挥者——基因,使得基因突变。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进行之后,某些调控色素生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者启动了相关色素基因的封闭基因;或者使色素生成基因的启动子失活等等。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该基因调控的色素合成受阻,色素不能被合成,表观上就表现为斑锦变异。
锦化变异就可以分为完全锦化和不完全锦化,而不完全锦化又可以分为非融合性不完全锦化和融合性不完全锦化。

明确了锦化的机理和分类,就可以概括出锦化的特点:
自养紊乱性:部分锦化细胞的突变基因恰好是叶绿素基因,那么这样的细胞就不具有自养能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称这样的细胞为叶绿素缺陷型细胞。
其他的色素缺陷也会对自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细胞统称为自养紊乱细胞。
遗传性:关于锦化遗传性,有兴趣的可以去岩鸣的文章里看,篇幅较长这里不过多阐述。遗传性是锦化的园艺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分离性:嵌合体的子一代会形成极端体,这就是典型的遗传性状分离;在组织培养中,当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嵌合体也会发生分离,例如京之华锦的继代培养中就可以观察到极端体(全绿和全黄植株)的形成。
可逆性:这一现象并不是经常出现,但相当一部分锦化(基因封闭型锦化)具有这种可能,也就是已经发生锦化的植株,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经历了几代的无性繁殖后,会自发的发生锦化细胞复位现象,表现为锦化消失。

刚刚说,锦化细胞的形成是斑锦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锦化细胞未必就是漂亮的斑锦,还必须这些锦化细胞和正常细胞恰当的排列,才能变成美丽的斑锦植物。
因此,接下来的部分,会说到斑锦的分类。

锦化细胞的形成角度可以派生出两种分类:形成机制分类和斑锦颜色分类;从嵌合角度可以派生出一种分类:即嵌合分类;从获得途径还可以进行第四种分类。

1、从斑锦形成机制上,可以分为:孟德尔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孟德尔遗传斑锦即斑锦形成的根源在于细胞核DNA的损伤(核遗传),细胞核DNA可以表达多种色素合成过程的控制酶类,包括合成修饰酶、激酶等,其中法尼基转移酶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酶,它对叶绿素的合成和变构起到决定性调控作用,因此这类酶的控制缺失将直接导致叶绿素合成障碍,甚至合成异常叶绿素(这类叶绿素不是绿的,但是可以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这将为未来培育非绿色自养斑锦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彩虹斑锦形成的重要机制),这类孟德尔斑锦可以在杂交后稳定的遗传给子代,为双亲遗传(即父母本任一是斑锦就可以),遗传规律遵守经典遗传学三法则(基因分离率、自由组合律和连锁互换律),遗传模式可能在不同合成酶相关基因上表现不一,也存在显性和隐形的问题(几乎大多数斑锦核控制基因都是隐形的)。

细胞质遗传模式:这类斑锦细胞并没有细胞核DNA损伤,只有叶绿体DNA损伤或者叶绿体分配不均,所以导致叶绿素起始合成障碍,叶绿素完全无法由卟啉环修饰合成下去,所以这类斑锦通常表现为黄、白锦居多,由于光合作用低,所以抗性通常比较差。这类斑锦主要在与细胞分裂有关系的培养中出现(如大规模组培),其遗传模式严格按照母系遗传,即只有斑锦做母本才可能得到斑锦子代,斑锦子代比例没有固定规律是随机的。

2、从斑锦颜色上分类,可以分为:红、黄、白,包括其中的颜色递变色。红锦以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甙类色素形成为主,它们可以轻微代偿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因此植物稳定性和强健度最佳;黄锦则以叶黄素和过渡态胡萝卜素为主,光合作用能力几乎为0,所以次于红锦;白锦则完全丧失所有色素,因此相对红黄锦来说是最差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获得多种颜色在一起出现的“多色锦”(一般都存在核遗传),不过自然界正常极少见。红叶现象可以和斑锦交错,也就是部分锦可以被紫外线诱导加强,使得黄锦变红锦,这个值得注意。
(这里提到的红叶现象,下文会有详细解说)

3、从斑锦嵌合上分类,可以分为:规则嵌合体和不规则嵌合体。
规则嵌合体:覆轮、中斑、内锦、糊斑、琥珀斑。
不规则嵌合体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斑锦,又因嵌合度不同而分为“斑入”、“锦”、“极上斑”几个类型(语言描述方式有很多,表示不同的斑锦嵌合质量),一般锦-绿交错越密集,嵌合度越高,斑锦质量越高。


4、获得途径: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培育模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斑锦,比如实生、对有斑锦潜质的母株进行无性繁殖、组培和基因工程。从来源分,我们可以分为“分裂锦”、“自发锦”和“高稳态斑锦”。分裂锦就是一个细胞在分裂的时候,叶绿体或质体不均衡的分配入两个子代细胞,其中一个细胞形成斑锦,另一个是绿色的。这种斑锦形成几乎占到了我们所见的80%,几乎所有的无性繁殖获得的都属于这种斑锦,分裂锦由于存在细胞分裂的不均衡性、细胞质遗传为主的遗传模式的双重锦化形成机制,所以往往容易出现嵌合分离,表现为我们所说的不稳定。

自发锦,一般是指实生苗(胚期基因改变)斑锦,这类斑锦由于存在一个单一的锦化形成机制,所以比较稳定,不易分离,可以较长的呈现不错的斑锦状态。
(这里蛇的理解是,实生苗在初期的时候就出锦了,理论上是相对稳定的)

高稳态斑锦,这种自然界存在的相当少,一般指代锦化细胞和绿色细胞和平相处、互不侵犯的存在形式,其基础必须是锦化细胞的激素耐受性、光合效率和营养状态都近乎正常细胞,所以必须是叶绿素变构异常,而非合成异常,这种斑锦高度稳定,嵌合几乎不分离,并且有很强的遗传能力,但恐怕只有靠基因工程才可以获得。
(蛇的理解是,自然界几乎没有,所以忽略,哈哈哈)

糊斑,是一种在细胞分布上呈均衡态的斑锦,主要有两种形式:内分布糊斑和融合性糊斑。内分布糊斑是锦化细胞移到表皮外侧、绿色细胞移到叶表皮内侧,窗里透绿窗外锦的特征,由于叶表皮内外激素响应、营养状态都不同,所以恰好给不同细胞提供了最适合的“归巢”方向,因此和平相处形成糊斑;融合性糊斑,则表现为全株黄不黄、绿不绿的交接色,这种细胞实际上发生了细胞水平的锦化细胞和绿色细胞的融合性排布,一个绿色细胞供养一个锦化细胞,因此和平相处形成糊斑。所以说糊斑是嵌合体分离的一个“稳定岛”,因此也是斑锦的结局之一,由于这种结局具有高度稳定性,所以也是价值较高的斑锦形式。
(这里蛇就不写个人理解了,让大家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对锦的概念)

一般来说,斑锦随着生长,嵌合细胞会慢慢的分离,以最终达到平衡。所以任何一个斑锦植物都只会有三种结局:全锦、全绿和糊斑。
(蛇之提醒:全锦会挂,全绿是退锦,糊斑是上文所提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斑锦,而再往下,蛇会提到关于糊斑的分类)

以上,花了相当大篇幅来介绍关于锦化的一些学术概念,下面先进入第二点,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血丝锦(依然要花好长的篇幅...头疼


)。而分辨锦和血丝锦的我们放到后面一起解说。

说到血丝锦,最初蛇是非常喜欢血丝锦的肉的,收过芙蓉血丝,雪莲血丝,自家特玉莲石化也出过血丝,但是无一例外,都随着肉肉的成长而退掉了。
因此专门针对血丝锦的问题请教过门主,当时门主给出的说法是,和真正的出锦不一样,出锦是叶绿素减少,而血丝锦是花青素增多。
之后,蛇专门去查找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收获甚小。在查阅岩鸣的文章的时候,发现了一篇写红叶现象的,刚好在理论上能够坐实门主的说法。因此,血丝锦这部分,会涉及到一个概念,叫红叶现象。

红叶现象是被子植物常见的一种伴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颜色改变,裸子植物非常少见。在多肉植物中,红叶作为一种园艺类型,普遍存在于许多种类的园艺变种当中,尤其见于星球属的鸾凤玉。在多肉植物中的一些品种也具有类似的现象但季节依赖不明显,如景天科的虹之玉,甚至大戟科的布纹球。传统观念上的红叶就是指伴随季节的变化,尤其是秋冬季节。实际上,所谓的红叶其实是一种自身色素的交替改变,促进这些改变的诱因有光照、温度和胁迫,其中对光照的反应最为明显。

红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自身色素比例的改变而造成的,这包括正常色素的消退、分解,新色素的生成或者正常色素化学结构的改变。这个问题在8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时的理论认为是由于在秋季叶绿素的分解而叶黄素、花青素等诸色素的颜色被体现出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秋季植物表皮变红是由于重新合成了大量的花色素甙的结果,花色素甙通常称鲜红色、紫色和蓝色。入秋以后,表皮细胞中的花色素甙大量合成的是件实际上要遭遇叶绿素的分解,秋季的寒冷和干燥是促进花色素甙合成的主要原因。

花色素甙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由一个氧杂萘和一个苯环所连接,形成双环15碳的化合物。其中环上可以衍生一些羟基和甲基,在相应的羟基上可以由单糖分子形成糖苷。脱去单糖的单纯15碳二环分子就是花色素。不同的碳位被羟基、甲基或者形成糖苷,都会使得这个化和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此外,该化合物由于是甙结构,也含有羟基,所以pH将对它的空间结构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酸碱度的改变会导致颜色变化。

影响花色素甙合成和代谢的因素就是影响红叶的因素,它们包括:
1. 基因型
2. 光照
3. 温度
4. 盐胁迫
5. 其它(叶绿素及感染等)
(PS:这里只是简单的提及,对红叶现象感兴趣的吧友可以搜索岩鸣的文章)
(再PS:关于这方面生物学上可参考的文献非常多,涉猎面也非常广,岩大的阐述基本都是专业术语,但是针对多肉这块一针见血(个人觉得他是从生物工程选取的对多肉植物锦这个分支来进行总的研究和概述)。所以非常的受用。蛇就是看了他的文章才建立了自己对锦以及变异的基本概念。)

红叶和斑锦的区别:红叶是指代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或者反应性花色素甙合成与分解,伴随叶绿素分解和其他色素代谢改变。
斑锦是由于叶绿素缺失伴随其他色素合成亢进。两者共同点就是都与叶绿素的变化有关,都具有色素成分的改变;不同点是斑锦具有叶绿素基因的损伤或者缺陷,红叶的叶绿素基因是正常的或者是周期性正常的,这个是他们的本质不同。
斑锦颜色的产生是由于正常色素的继发性亢进,而红叶则是原发性花色素甙的生成。在遗传学上,红叶的遗传在细胞核,斑锦的遗传大多数在细胞质(质体)。斑锦可以和红叶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叶绿素缺陷或者部分缺陷的基础上半岁花色素甙的合成,这样的颜色往往更漂亮,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红叶鸾凤玉锦。

命名:红叶的命名一般来说就是“红叶某某”;斑锦的命名则是“某某锦”或者“某某斑入”(国内很少用);同时出现的时候,则称为“红叶某某锦”或者“红叶某某斑入”。

让蛇缓会儿...头有点晕..



先说血丝锦(到此,蛇是不是该换个官方的叫法?可素蛇并没有找到很学术的叫法嗷!懵逼
)的区分方法吧,这个比较简单。
无非是看叶面,表现为纵向的拉丝,颜色为红色。(还有更好的区分方法么...求提醒

无论血丝锦是否为红叶现象的表现,蛇需要说明的是,血丝锦具有季节性,多发为叶插初期以及多肉成长过程。(蛇以及蛇身边的小部分玩家实例表明)血丝锦会随着成长逐渐退化掉。
好了,发了好多字,终于可以发个配图了









相比之下,出锦则更为常见,但是,相对而言,锦更难以区分。
区分锦需要涉及到以下的几点:
第一部分:区分真假锦
别人怎么看待假锦我不知道,但在蛇的概念里,假锦包括季节锦和药锦。因为这两者均无法维持出锦的形态。

先说假锦:
1.说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很多肉肉在爆小头的时候,由于接触不到阳光,会因为缺光而颜色变淡或者变白。这种情况跟出锦没有任何关系,缺光就是缺光,多晒就会恢复正常的颜色。但是一些无良商家会用缺光的现象来冒充全锦。所以区分方法就是晒。
(手残蛇,不会撸配图,能省一张是一张吧...其实用缺光的小头装全锦的,大家都见过不少了,真的


2.很多肉肉 在夏天或者天气炎热后,会出现假锦。大概成因是,天气炎热,引起肉肉的自我保护机制。表现为肉肉的某片叶子或某个部分出现白斑。
常见的一叶锦多为季节锦 容易出也容易退。
区分方法是看,真锦因为嵌合细胞稳定,呈现出来的叶面会有明显的纵向斑锦分界线。季节锦则是一块一块的白。


3.在一些多肉种植大省,他们用药来催和用控制光照来制造假锦。
说到假锦,不得不提一个梗:蛇以前对真锦的概念是“纵向出锦的均为真锦”。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以及对锦的认知,这一概念已经不再明确(或者说一开始就不应该这样定论)。这就是蛇开篇提到那句话的原因。
把楼歪回来,继续说。我想,目前应该用这句话来阐述会更合适:“纵向出锦的不一定是真锦,但真锦一定是纵向出锦”。

毕竟目前市场上要做到纵向锦是轻而易举的。比如控制光照,用个纸条贴在叶片上,就能够人为制造出所谓的“锦”。而蛇区分这个的方法是,凡是绿色的锦,白得不自然的锦或者斑锦部分颜色与原色差异不大的锦,都归为假锦。当然,这样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觉,因为这里又涉及到了另一个方面,有关多肉的暗锦,这里要说明白的话,又是非常长的理论概述,所以不做过多赘述。

关于药锦:在福建-漳州,山东-济南、青州,这三个地方 有非常多的打药货。传说药锦是过氧乙酸的产物(蛇并没有实践过)。
区分药锦的方法要简单得多,药锦就一个字,重要的话说三次:丑,很丑,非常丑。
由于打(喷)药,无法控制药效,导致肉肉都是出现成块的异色,比如福建的紫珍珠锦事件。而著名的鹿角海棠假锦则多是横向出锦。所以真锦均为纵向出锦这一概念在此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PS:用药对肉肉的危害非常大,萌新们别觉得好玩,没事去瞎试(哭笑不得)
(蛇写这个帖子足足写了两夜一天,昨晚凌晨想给这部分配图用著名的白牡丹药锦,和某宝泛滥的黑王子药锦的,然后没有然后了...可能是内容太多..蛇忘记了
好尴尬,现在蛇的后期制作小伙伴又补觉去了,所以这层就不配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要,药锦的制造也逐渐趋于成熟,在区分方面也越来越难。
蛇之前和秋阳聊过关于药锦的这方面话题。从他口中得知,在荷兰一个研究室引进的技术,通过定向的药和环境来控制,进行长时间的科学诱导,然后逐步稳定。
这样相对科学的的方式,和目前国内制造假锦的机制不同,假锦掉完叶就现真身了(或者叶心退锦,再或者挂了),而荷兰的,只是用药和环境诱导,通过长时间反复的实验出来的。PS:这种用药诱导出的锦,蛇目前也归纳为假锦,但是其实,这种科学的实验,假以时日,如果三代基因稳定下来了,那么是为多肉锦家族又添了一名新成员。这里还是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ps:这里其实有点涉及到第三部分,关于多肉锦的繁殖)。
由于蛇没有接触到这种锦(或者说接触到了但是并不知道...),也就无从可谈区分方法了

再补个刀,最近岩鸣的合作者晒出了用多肉出锦药膏弄出的覆轮锦。
由于蛇没有去深入了解,所以不做任何评价~
相信不久以后,我们就会看到岩鸣大师的新的研究成果。

顺便一提,目前市面上那些想趁着东风捞一笔的商人们已经跃跃欲试了。
但是那些廉价的药水当中的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大家都不傻,蛇也就不把话说得太透了
真的,没事别折腾自家的肉。

第二部分:斑锦的分类
好吧,斑锦从不同的角度能分成四种分类...蛇又懵逼了。
这里从比较实用的斑锦嵌合分类来叙述吧。


然后,再把几个常用的进行名词解释吧:
拉丝:叶片上出现有别于原色的斑锦条纹。









(PS:准确来说,图一图二图五是糊斑,拉丝锦是糊斑的细分)

覆轮:整片叶子边缘都镶有白色或黄色边线(即锦规则的在整片叶子边缘)。















(PS: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图一图二并不能算作标准覆轮~)

阴阳:锦与非锦呈现对半的状态。









(PS:不知道大家对阴阳锦的概念是什么,蛇心中的概念就是锦和非锦对半分,无论是双头阴阳还是主头的对半)
(再PS:有人喜欢覆轮,而蛇最喜欢的是阴阳。图一图二是朋友用来诱惑蛇的,图三蛇没抢到~图四,图四,图四挂了


中斑:与覆轮相反。即斑锦线条状分布在每片叶子的中间。
(蛇的智商有点堪忧了...蛇居然没有撸中斑的图,是完全没有想起她....唯一的一张,是把她当成了覆轮才撸过来的...懵逼的蛇刚刚往上翻了翻才发现....
不闹...这个不能算标准的中斑哈,大家知道出锦方式就行了...请默默的看图的上半部分



全锦:侧芽或主头完全白化的是全锦。由于全锦缺少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离开母体后就会死去。



第三部分:斑锦稳定性
斑锦变异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变异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单一的分析斑锦变异的成因是不够的。以前我们曾经提到过斑锦变异形成的两个机制:基因封闭和细胞融合,根据这两个观点可以将斑锦变异植株划分为:完全锦化和不完全锦化;不完全锦化又分为融合性不完全锦化和非融合性不完全锦化。这样划分的论据是来源于“组织培养”中出现现象的分析,然而锦化变异植株是高度不稳定的,这个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在长期的养护、杂交、嫁接等人工干预过程中,斑锦变异植株不停的发生着变化。

那么如何区分出锦肉肉是否稳定呢?
这里先提一点:环境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肉肉的斑锦。也就是锦在特定环境下出锦了,换一个环境很可能就会退锦。
锦不喜欢太好的阳光,太好就全白了或者大部分变白。太阴凉就绿了。(秋阳论点,说明锦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因为环境原因退掉,也可能会被诱导加强)

叶心有锦表示持续的出锦状态,理论上会稳定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玩家们在收锦的过程中,总喜欢问叶心是否有锦的原因。

斑锦界限不明显的称之为散斑 是基因嵌合不稳定的表现 也说明锦的不稳定
所以蛇身边有个玩锦的小伙伴,买锦只买斑锦分界非常明显的“刀切锦”。这就很大程度的避开了买到季节锦的风险。

一般来说,锦-绿交错越密集,嵌合度越高,斑锦质量越高,就是我们所说的越稳定。
以上针对的是不规则嵌合体。

而规则嵌合体,本身就是相对稳定的(注意是相对稳定而非绝对稳定),比如我们常见的覆轮锦,中斑锦等。

啊,突然想起来,还有一类是生石花类的出锦,几乎都是蜕皮之后就退锦了。但也有少数例外。

art7:唔,以上是蛇所知道的关于多肉的变异情况。再往远了聊就只能聊变种了...
如果大家有补充的,欢迎楼下补刀!特别是斑锦分类和斑锦稳定性这里,写了整整两天帖子,写到最后这部分真的是头昏脑涨的,等于是勉强把帖子收个尾。如果出现纰漏,欢迎大家指出。

底部右下角“写留言”功能已经开启,
欢迎大家互动,留下您的精彩点评!
版权声明:文章若未注明出处即来源于互联网。我们尊重原创,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因部分文章无法查明原出处,故暂标注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新微信号:duorou400)。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关注我们






    关注 多肉来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