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景造园说丨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之融合

 

古典园林与古典诗词之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艺术之精深,堪称世界一绝。中国古典诗词则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它的简约,渊源是中国文明文化的结晶。“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北宋欧阳修描写苏州拙政园的诗句,其中园林之景境——文人之心境——诗词之情境,经寥寥七言诗,尽显天地乾坤,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何为诗词,何为园林,在此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相通融的意境,由人的心志筑造,就赋予了生命对关的永恒想象和追求的灵魂。





如何解读园林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陈从周说“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之中,统称为意境。”园林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它应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主客观的统一,两者不可偏颇。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最能表现就是“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之中。古诗词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之法,陈从周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古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有长江天际流。”诗中虽只字未提及诗人的感情如何,但是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清晰可见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在江边怅然的情景。那种深厚的友情溢盈于诗表,所以以景抒情,情更真、意更切,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鸣,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确切地说,这就是意境。那么园林与诗词的意境怎样才能获得呢?对作者来说,只是用强烈而真挚的思想去深刻认识所要表现的现象,目寄心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思维过程,才能达到艺术再现。简而言之,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园林设计中作者用的是“情语”,此情为作者所触所看的感受,进而转化为一种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其实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一个园林一首诗”与当时的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两者达到了高度的融洽。





读园就如读诗,中国的园林是强调人的参与。如果不身处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无论是谁也无法探清其中的奥妙。人们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在浏览的过程中体会到造园者的苦心。浏览的过程形成了流动的空间,这是一种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形成的四维空间。这一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空间中的每一点既是三维坐标中的一点也是时间流线上的一点,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钱咏说“造园如作诗文”。如果从一句诗中抽出任何一字,那么它也就不再是句诗了。园林是融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工艺关术等艺术门类与自然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们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而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也可以说各自艺术的综合,必须彼此渗透和融合,融会贯通,形成一个适合与新的条件,能够统辖全局的总的艺术规则,从而体现其综合艺术的本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主要内容,但中国园林不是建筑、山水与植物的简单配合,而是赋予生命的情的艺术,是诗画和音乐的空间构图,是变化、发展的艺术。





(注: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关注“造园家”,回复对应的数字,自动查看更多热门内容






    关注 钰景园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