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亏欠纸质书良多

 

书籍曾击败过商业如“一个马槽击败了一个帝国”...


“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是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以遗爱人间而含笑而终。”


海莲·汉芙在与查令街84号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往来书信中,这样表示她对书店难以言喻的感激。她的身上有三种爱书之人的奇葩特质:

Ⅰ 对书籍有着“古老”胃口

Ⅱ 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爱极了那种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Ⅲ 每年一到春天,就会“大清仓”书本: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Ⅳ 从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Ⅴ 讨厌虚构故事,坚决拥护“亲身经历”的作者、作品

Ⅵ 对译者和版本有着个人鲜明的喜好
翻页时,指尖与书页摩挲的声音。
属于印度纸、宣纸、平板纸等纸质独有的气息,添上时间的厚度,积压。
纸张独有的味道。


论成就感,书籍是至上的。阅读完一本书你会觉得余音绕梁,吸收亦是缓慢绵柔的。看一部电影和观一本戏剧都无法媲美。书籍是冷媒介,讯息清晰度较低,需要读者高度参与。这也正是为什么ip电影总无法满足原著粉,你的想象、感官都被文字调动起来,真是奇怪啊,运用高科技反而难以调动的东西,平媒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勾魂摄魄。那你得明白,书籍是人内传播,人透过书在跟人“对话”。

有时候经验跟不上书籍思想,缓一缓。某一天,你兴许可以幸运地醍醐灌顶;甚至,你翻开一本“心有灵犀”的书,发现它“应证“了你的诸多想法、观点,不谋而合。这种默契感就像几万年前陨落的星,到今日才在你的地标,闪光。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出现选书不当的失误,尤其在现在畅销书热门的当下,是的,永恒当下。永恒当下是留滞的、踌躇不前的、inactive的。

“有生物学者告诉我们,人类而外的其他动物和时间的关系极有可能只是这样,永恒的当下,记忆湮渺只留模糊的鬼影子,从而也就产生不来向前的有意义瞻望,只剩如此窄迫不容发的时间隙缝,于是很难容受得了人独有的持续思维和精致感受,只有不占时间的本能反射还能有效运作,这其实就是返祖。”


书籍是人类储存记忆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记忆从此可以不随我们的肉身腐朽。而实体书店每况愈下,查令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也早就更为“柯芬园唱片行”。纸质书,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品,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留存形式。也或许对于纸质书的记忆也就停留在了教科书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由毕昇发明,这一步。

最后,海莲在Frank的有生之年也没能来英国,而《玛丽和马克思》中玛丽来到了马克思的公寓,马克思却溘然长逝。

纸上的东西还是纸上说好了吧?

见面这种立刻、电邮这种速效,我们搁一边吧。

距离产生美,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就像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

微妙、漫长

木心先生被用烂了的话

”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等一个人。”

“诶,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Frankie,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只剩你一个了。”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伯纳德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只有我和椰子。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全部。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医生还说,每个人的生命就像很长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洁,还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样,但是大概没有我这么多裂缝。令人欣慰的是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我们可以分享同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玛丽和马克思》
海莲在1969年4月11日的最终决算是:“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这些书信出版了几百个国家的译文,影响了《电子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2》等电影,纸质书的记忆流传下来,经久不衰。
你要问我,你到底在意纸呢,还是在意内容呢?
若是内容,那么,电子书也能达到目的啊
怎么能和纸分开呢?
没有纸质书,哪来一个个别有洞天的精神蜗居良地?
“那是一股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
极目所见的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
当手机代替器官
我很期待看见你钝化的知觉
以及无法合上眼哭泣和透视的
内心


    关注 榆木生椰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