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这里开始——写给兰溪一中80年校庆

 

王曜君,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正高三级),荣获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杭州市“十佳”优秀班主任、杭州市中小学中青年学科骨干带头人、杭州市首届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如果我有了一丝成绩皆因兰溪一中,如果我有了一点成就皆归兰溪一中。”

——王曜君

离开兰溪一中已经20年了,兰溪一中留给我的财富很多很多:踏实、包容、不断追求……已经注入我的身体,相伴相随,不断生长,不断发展,至今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慨万千,不能自己。

 踏实,使我内在的性情更稳妥
走进不太起眼的兰溪一中校门,穿过长长的操场,再进大门便是上坡,走进行政楼需要再上两次台阶。到我住的地方,还要从左边走向长长的斜坡,印象中足有80来米,这是通向高中三年的大道,高中楼就在这里,斜坡中间是无台阶的,台阶在两边,每一级台阶很低却较宽,跨一步太低跨两步太累。每一次走完这个斜坡,都会累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我的家还没到,仰望在半山腰的家,还需再上两次陡行的高台阶,每每到达家门口我都会环视四周当作停歇舒缓……

我在一中工作了五年,就这样走了五年。光是这段路,就让我受益无限,尤其深刻的是那段长长的斜坡,这种设计,似乎想预示点什么,求学、做人和做学问是同一个道理,不能性急,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也是一种修行,步子要小力求稳妥,不求大步只求小步,每走一步都在进步,锤炼三年性情自然终成。一中的教师有着特有的稳重,老一辈教师们的言行榜样传承至深至远,不急不燥,躬耕学科,无怨无悔,形成了一中固有的殷实的学教文化;一中的学校领导风格也是这样,不求风风火火,但求夯实基础稳步向前,在管理上可以很细、很到位,注重细节求实效,让人难以忘却,施鑫水校长、徐亚平副校长、吴牛根主任、祝树连……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我常想,一中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大家天天行走的长长斜坡必有内在关联。走到后来,我已能够一路直上,不喘不累,还时常面对大云山遐想:外面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包容,助我生长的视野更开阔
15岁高中毕业,4年代课和民办教师,2年师范学校学习,而后的8年中有4所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经历。机遇在1991年到来,兰溪一中向全市招聘录用教师,我惊喜地成为了一中的教师。我起点太低,但一中也能接纳我,这是一种包容,包容是一中的文化。这种文化包容,在我进入一中之后体悟至深,让我体会到一线奋斗者的尊严。

这种文化包容,让我感受到名校特有的大胸怀。1991年8月25日走进校门,我诚惶诚恐,一个乡下教师就这样登上了一中殿堂,我好激动,也好恍惚,自己能胜任吗?一中的教师能容纳我吗?我可以融入一中的文化吗?一切的疑惑和不安都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释然,学校领导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和充满期待的心情,以及教师们善意的点头微笑,让我们一起到来的17位新成员感到亲切和温暖。

这种文化包容,让我懂得了人与人的共同融合。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也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更不管是教学一线的还是后勤管理的,大家都那么亲和,那么善待,那么包容。在和谐的语文组,有一批好榜样在身边,毛祥庆老师、裘老师、徐老师、谢老师、沈老师……无比敬业,让人爱戴,留在心中的是对我无私地帮助和无限的关心,同时关爱着新来的每一位教师;在校园中,有一批良师益友在身边,王良谷、谢建国、蒋金山、方建华、益民、锡芳、童蕾、连心、洪星、阿蔡、建斌、卓成、慧斌、晓宏、晓群……还有许多许多,无法全部列出,大家相互讨论,共同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似兄弟姐妹般的善意和包容情怀。

在这种包容的氛围中,又有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在兰溪一中虽然只有五年,但给予我的荣誉很多:年年是学校优秀班主任,很快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评上了市优秀教师,当上了金华市政协委员,还评上了浙江省教坛新秀。

这种文化包容,注入了我的身体,影响着我的发展:1996年,离开工作了五年的兰溪一中,我带走了这种包容,助我日后一直能够顺利独步杭城,不管是在翠苑中学担任教导主任,还是在西湖区教育局工作;也不管在“九年一贯、十二年办学”的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担任副校长,还是在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中小学教研、科研、德育和课改推进,都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全是因为一中留给我的财富:同事之间需要宽容,公平是最大的包容,管理中最不能缺失包容。
追求,让我发展的底气更充足
没到一中前,真的不懂教学的真谛,只知道如何提高学科成绩。我对课堂教学的钟爱和探索研究起步就在兰溪一中,是真正把我带入教学境界的一中教师们,当时,只知自己的课还不能登大雅之堂,就向老师们请教,就请求去听他们的课,大家也都诚心交流,乐意接受,所以对课的感觉越来越好,进步也就比较大。自己想起来,语文组老师的课我不知道听了多少节,不计其数吧,在老教师后面跟着听,在名师后面追着听,在教室外面偷着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也不晓得听了多少,只要有公开课、研讨活动的课我就去听,连体育课也听了许多,收获颇多,终身受益。

最难忘的还要算1993年这一年啦,自己上了很多公开课,磨了一轮又一轮,对课的品位也随之提高,相当耐心而又不厌其烦的毛祥庆老师,共同设计一起研讨的王良谷老师,相互听课共同讨论的语文组的老师们,只要无课冲突大家都会来参加对我的研课活动。尤其是参加金华市教坛新秀和浙江省教坛新秀的选拔评比,更是集聚了大家的智慧,大家觉得我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要进一步锤炼,要力求更有效、更精致,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要多看一些好课。之后的那段时间,足有六个月吧,一有空隙我就把自己关在电教教室里看录像片,当时一中存有一批相当可观的名师上课录像带,都是全国各地特级教师的,看完初高中语文的,再看其它学科的;周六、周日不停地看,节假日也继续看,暑假也没停下;学校的看完了,就到市电教馆去借;中学的看完了,看小学语文的。边看边研究边记录,把每一节课的亮点都记下来,想明白为何要这样设计,解读内在的价值,为我所用,看通宵是常有的事情,最后能够顺利胜出也就深感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

在一中的五年,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理解了什么叫尊重学生,体悟了不断追求才有可能不断成就;同时我也学会了教学研究,学会了写论文,懂得了做科研。参加全国青年教师“四项全能”大赛,荣获了论文征文一等奖、教学方案和板书设计《七根火柴》一等奖、下水作文《放风筝》二等奖的好成绩,也获得了金华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和浙江省优质课中学组一等奖。论文《优化课堂整体结构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月刊》发表,后来还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入。我是人才引进到杭州的,人家对我的要求和期待自然很高。所以,一到杭州,我用3个月,连续上了三次展示课,从学校上到了杭州市,杭州的语文老师就都知道了我;我用3年时间,带了一届学生,创造了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辉煌成绩,杭州很多老百姓就知道了我。由此,我被破格和拔尖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同时被评上了“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十佳优秀班主任”、“浙江省中小学德育标兵”。

细细想来,自己的每一点滴都不能离开兰溪一中的这五年。所取得的这一切,都是兰溪一中打下的坚实基础。能够让自己坚守着连续做班主任27年的信念,坚持着对学生持续充满期望和热爱的情怀,坚定着对班集体创建的目标规划和不断超越,都因为在兰溪一中担任五年班主任所积累的经验。

总之,沉淀下来的东西还有很多,似乎无法叙述全部,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总觉得兰一中是自己人生发展的“核”,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可以汲取,可以发散,可以不断迸发……

那时,我住在兰溪一中的最高端,每天行进在走向大云山的半山腰,每每站在高端俯视整个校园,都有万千思绪,也不时遥想着大云山之外的天空会是怎样;而今,我主管着西湖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引领着西湖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所有的教育激情和智慧都应该来自兰溪一中留给自己的底气,总在遥望着自己还能有多大的潜能可以发挥;将来,我对自己的理想愿望和传播足迹还会有着怎样的走向,正在自我规划践行中,但把兰一中的能量不断发挥和远扬应该是自己的追寻方向。

这,就是兰一中赋予我的!

王曜君个人介绍

王曜君,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正高三级),荣获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杭州市“十佳”优秀班主任、杭州市中小学中青年学科骨干带头人、杭州市首届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培计划”指导老师、浙江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名师工作站实践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担任金华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有《构建教学新课堂》等专著10部,主持或执笔省级及以上课题14个,还有《有效整合资源立体化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等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获省级二等奖以上20多篇。成立了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两个:省网上工作室“王曜君特级教师工作室”和西湖区教育局命名的“特级教师王曜君工作室”。


    关注 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