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营遇见摄影师,一场穿越时光的邂逅~

 

胸有惊雷却面如平湖,没想到郑营是竟是这样的古村!...



进入盛夏的石屏似乎全世界都属于杨梅
然而杨梅虽好
吃多了牙齿也会酸的嘛~
so,今天小编给大家推送一条“清淡”的微信
给大家换换口味~
当然,如果你还是喜欢杨梅
也可以在文章末尾留言告诉小编
小编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去郑营瞧瞧!
▼▼▼
郑营:深藏明清历史的古村图文

肖育文
从石屏县城沿323国道往西,行不久车子左转进入乡间公路,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野,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就出现眼前。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四合院,宗祠里古老而高耸的檐角,似乎在告诉每个初来乍到的人:这里就是郑营。





郑营村,这个1999年初就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小村,有“云南第一村”之称,它原是明朝屯军后裔建设起来的小村庄,前临赤瑞湖,旁有古榕潭,后靠大青山。远远看去,郑营村有一种庄重朴素的美。但走进村内,外表朴实的老房子,却又流露出一种沉静大气,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将军——胸有惊雷却面如平湖

三街九巷 源自明初屯军

一路竹影婆娑,逐渐走近郑营村,随着距离的缩短,我们身上的汗水就越少。很多郑营人拿个小蒲团,拎个水瓶在村外地势高处的竹影下歇凉聊天。摇曳的竹子把郑营衬托得很秀气,我们想,宝秀传说中那位“年方二八,柳腰杏眼,水仙花一样清纯美丽”的女主人公秀秀的神韵,也不过就如这小小的村落吧。





暑热笼罩的郑营村中,无论新旧建筑一律按照中国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坐南朝北向,依着地势逐渐升高,造型沉稳。村前村后的古树翠竹恰如其分地点缀着整个村庄,赤瑞湖在村前波光粼粼,听说湖中特产的四须红鲤鱼,是难得的美味。村中所有房子的建筑布局严谨,房房相连,犹如整队待阅的明朝屯军。村庄建设者用这种建筑形式,把祖先的军人气质传承了下来。



据村里人介绍,明朝洪武年间早期,当时的郑营村还叫着“普胜村”的小名儿,这里聚居着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明军平定云南后,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看上了这块山青水秀的宝地,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使这块土地上原先的傣族居民只好带着无边的眷恋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普胜村,迁往元江及西双版纳一带——真不知道他们一路上回头望了多少次曾经的家乡呢。



此时的云南早已平定,曾经叱咤风云的祖先们远离了金戈铁马,手中的刀剑被镰锄取代,开始了一种安定的耕种生活,并把这个小村落改名为“郑家营”,把村庄的格局规划成军营的样子,所以有了现在的“三街九巷”。不过这个极有军营味的名字“郑家营”,在岁月的变迁中慢慢变成了“郑营”。

百年老宅的芳华

与建水团山古民居那种张扬恣肆、富丽堂皇和无所顾忌的风格相比,郑营的古建筑是沉郁低调、严谨而内敛的。它们外表丝毫不显山露水,门厅都显得极为普通和简单,但深入其间,却能让你沉溺在它们的纵深幽雅中。随便走进一栋老房子,站在独特的朝南面敞开的开放式客厅前,外来者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



许多人来到郑营,就是为了看古建筑的。规模恢宏的陈氏宗祠,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宏伟的祠堂,以至于我们在村口刚下车,就能感受到一派威严。单是高耸的宗祠大门,除门额上阴刻有光绪十八年进士朱家宝书写的“陈氏宗祠”四个大字外,大门正面和背面还分别刻有云南都督唐继尧、四川臬台赵藩、昆明进士陈荣昌、本村进士陈钧等人题书的匾联。一座宗祠的大门上,荟萃着如此众多的名人匾额和对联,在云南大概也是独一无二,更不要说是宗祠的规模和建筑的宏伟了。



从陈氏宗祠往东走百来米,就是郑氏宗祠。这座建于清光绪八年的三进大院,规模虽不能与陈氏宗祠媲美,但那些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的屋檐却有一拼。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之繁复、细腻、精美,确有超出陈氏宗祠之处。



就在陈氏宗祠附近,我的眼光尾随一位挑着蔬菜的农妇,进入一道悬挂着“司马第”匾额的大门。匾额已经褪色,但隐约还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再走几步,又一位扛着锄头正准备下地劳动的男子低着头走出一道挂着“进士第”匾额的大门,门上荒草丛生,里面是笔直黝黑的砖铺路面。一幢幢华屋美厦和村民间的和谐相处,展示了这里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厚重中透着灵秀

三街九巷的严谨布局,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其间有老人闲坐两旁闲话往事。在进村的街道旁边,三三两两的郑营人一边聊天一边看守着自己的小货物摊子,见到外来的游人,他们动了动,似乎想要招呼一下生意,但却因骄矜而最终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与常见瓦房的青瓦不同,郑营村建造房屋所用的瓦片都呈灰白色,这给规整秀气的郑营村更增添了几分整洁。几乎所有房子的墙壁外面都在巨大的土坯上粉刷了一层白灰。年深日久,片片白灰遗落在了历史的风尘中。



光滑的白色石板路两旁,排水沟迎接着从房顶瓦沟中流下的雨水,也疏导着村里人的生活污水。排水沟曲折回环,村里的水不时通过一孔小涵洞从石板路下钻过,再远远流走。这小排水沟不仅解决了很多村子都存在的污水问题,保持了村内的干净,还多少能增添一些“小桥流水”的遐想,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建造者的匠心独具。





在村里走访的时候,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古榕潭”这个名字,让郑营显得更加灵秀。在村子后边,一棵高大的古榕树用它巨大的伞盖遮蔽着一泓清泉,泉水甘冽清凉,内有四须虹鳟鱼自得其乐地游来游去。古榕树露出的虬龙般的根须紧紧抓住潭边泥土,并一直伸向潭水深处。不时有村民挑着担子来汲水,见陌生人在潭边观望,他们并不言语,只递上手中的水瓢,脸上分明写着:自己尝尝吧,别的地方可喝不到这样甘甜的水哦。接瓢舀水,一仰头灌下一瓢,清甜从口腔直入心底,不仅消去了夏日的酷热,更让人的五脏六腑也分外熨帖。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画龙点睛之后,龙活了。老天爷给郑营安排了古榕潭后,郑营则更具灵气了。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郑营。走到赤瑞湖的河堤上往后遥望时,只见郑营村在夕阳那金黄色的霞光映射下,显得格外庄重、动人。

这就是郑营古村
是不是对它的了解又更多了些~
这样的郑营,你喜欢吗?
相关阅读


石屏3亿年“化石村”火了!全国媒体疯转!

石屏芦子沟 惊艳时光 惊艳你我


    关注 魅力石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