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一悬崖惊现岩画,作与清代年间

 

点击上方「微黔江」关注我们导读  据重庆市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辑记载,白石乡鞍山村2组的八角庙(...

点击上方微黔江关注我们






据重庆市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辑记载,白石乡鞍山村2组的八角庙(小地名),岩壁上有清代年间所作的岩画,同时这也是黔江区目前发现的唯一岩画,对研究古代宗教、建筑、美术等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近日,“寻源黔江”采访团带着一些疑问来到这里,准备一探究竟。
一问岩画在哪儿




采访团从两河口出发,沿着一条小道步行,约10分钟,就来到了八角庙。据当地人讲,这个地方以前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寺庙,有八角,所以大家称之为八角庙。这里的岩画,内容正是与这座寺庙有关。住在附近的村民李官美(74岁)告诉记者,岩画所处位置在当地还有一个小地名,叫树撑岩。什么是树撑岩?就是在岩壁下方,生长着一棵树,岩壁顶端有一块巨石向前伸出,水滴恰好落在这棵树的根部,加上此处土壤肥沃,这棵树拔地而起,直抵向前伸出巨石,再也无法向上生长,形成了一棵树撑住岩石之势,故大家称之为树撑岩。岩画就在岩壁顶端向前伸出的石块下,藏在树撑岩的树荫里。

记者在采访附近居民的时候,他们说,树撑岩这个地方在当地来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一是这个地方曾经有寺庙,加上这些岩画,给人一种敬畏的感觉;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放有不少棺材,因此显得比较神秘。
二访树撑岩




越是神秘,越是让采访团一行想一探究竟。在白石乡文化中心主任罗青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来到了距树撑岩相隔不到100米的地方。正在这里修路的工人告诉记者,树撑岩原来那棵树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砍伐了,不过,几十年间又有一棵树长大,树撑岩还是没变。站在小路上放眼望去,一棵大树直撑岩下,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透过树荫,岩画所在的区域已经很明了,远处可见岩石整体呈白色,但画面无法看清。

怎样才能到树撑岩下细观岩画?几次尝试,记者无功而返。正在修路的工人说,这中间的一个水田当地人叫“烂田”,水源丰富,常年都不会干涸,田里的淤泥很深,想要踏过水田去树撑岩几乎不可能。如沿着岩壁到树撑岩去,由于现在周边都长满了刺荆,这条路也行不通。他们在开始施工的时候,就准备到树撑岩那里去引水作为工地用水,想尽办法也没有能将水管安设到水源地去,所以只能另找水源。采访团一行也只能远观作罢,甚是可惜。
三睹岩画芳容




未能近距离的一睹岩画真容,着实让采访团一行大失所望。罗青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便找出了4年前拍摄岩画的影像资料。虽然未亲眼见到岩画,但见到罗青提供的图片资料后,已经让采访团啧啧称奇,虽然历经多年,但是岩画的色彩依然很鲜艳,各种图案栩栩如生,部分文字也清晰可见。

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辑中有记载,八角庙这里的岩画在树撑岩天然的灰岩壁上,分布面积约120平方米。整个区域的岩画大致分为南面和北面,南面的岩画宽3米、高3米,距离地面约5米高,上面描绘有飞天祥云,写着“普济岩”及行草墨书;北面的岩画宽7米有余、高3米,距离地面约1.8米,岩壁上有彩绘罗汉、祥云纹,写着“神威赫濯普……佛慧汪洋济心长期□□国泰……”的字样;在岩壁的顶部,描绘有栩栩如生的龙纹。在南北两面的石壁上,残留着彩塑佛像的洞孔及印迹,种种迹象表明,这里的岩画正是曾经的寺庙建筑所附属的部分。

同时,在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辑中有说明,这里的岩画跟早期人类的岩画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在灰岩壁上涂上白石灰,达到平整壁面的作用,再用朱、蓝、橙、墨等深色颜料描绘图案并写字。所以采访团一行之前在距离岩画100多米地方远观,就看到了一片白色的岩壁,十分显眼。
四说岩画




什么是岩画?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在岩石上刻字和涂画,这是古人记录当时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艺术创作,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愿望。八角庙树撑岩这里的岩画,虽然在制作工艺上跟之前的岩画制作有所区别,但正是这一点,恰恰体现了当时建筑和美学方面的不同;同时,它是属于当时佛教建筑的附属部分,这对研究当时这个地方的佛教文化有着更深刻的意义。白石乡党委政府,早在之前,已着手对此进行保护,因此,暂时的不见,是为了以后的常见。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叫花子捡句话——半年丢不下


(记者 王道 王长贵 谭鹏 田丹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


    关注 微黔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