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民说瓷】象耳瓶不是唯一的标准

 

>>>>>>>>加关注、点击上↑↑↑↑“海上瓷林”象耳瓶不是唯一的标准陈逸民所谓元青花瓷器的...



>>>>>>>>加关注、点击上↑↑↑↑ “海上瓷林”

象耳瓶不是唯一的标准
陈逸民


所谓元青花瓷器的标准器,这是借用传统眼学的一种说法。在文物鉴定中,传统的方法就是眼学,即用眼睛判断文物的真伪,那就需要鉴定者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标准器型作为参照物,来判断鉴定物的真伪。有些人把眼学说十分神秘,玄而又玄。其实说白了,眼学就是器型学的比较。

比较什么呢?

对于瓷器来说,就是比较被鉴定文物和标准文物的工艺、胎料、重量、釉、彩、器型、底足、声音、宝光、开片、气泡、纹饰、图案、款识、神韵、题记、文献。也就是比较两者之间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文化因子。

其中重量、彩、器型、底足、声音、宝光、开片即器物的大小,几何形状、颜色和密度是被鉴定器物的物理指标;胎料、釉、气泡是物理和化学指标的综合性;而工艺则是更为复杂的一项综合指标;而其余的纹饰、图案、款识、神韵、题记、文献就是被鉴器物的文化因子。

应当说明的是,鉴定不是简单的单个因素的判断,而是所有这些因素的辩证和综合的结果。单凭任何一点作出肯定和否定的结论实质上都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作祟。

图1大英博物馆展出一对象耳瓶
图2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象耳瓶
现在来讨论元青花瓷器的标准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象耳瓶就是一件耳熟能详的元青花瓷器的标准器。它最为国人纠结最为国人叹息也最为国人愤慨,因为它曾经不被承认而远走海外。“至正十一年”铭瓶共有一对(图1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象耳瓶),被送展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的只是其中一件(图2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象耳瓶),这件云龙纹象耳瓶是被业内人员认为具有重要断代意义的元青花瓷器。上海博物馆的陶瓷研究员陆明华先生认为:“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元青花瓷器界限的清晰呈现,无法离开这杆标尺。这对瓷瓶上的纪年文字,给我们用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1]就是这么一件现在被权威专家们认定的标准器,它的命运一开始并非如现在这样的显赫,我们在《不要冤枉吴赉熙》的文章中已经向读者展开了详尽的论述。这里仅仅就它是否“标准”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图3元青花鬼谷子罐
图4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图5


图6


图7
从现场来看,这件至正年间的元青花象耳瓶,单就发色来看,似乎并不标准。它的青花发色青翠,从图1和图2可以明显看出它发色的“翠”,而以图1更为明显。这种带翠的发色没有大多数元青花瓷器的发色那样蓝中带黑的感觉。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图1是大英博物馆的灯光环境所致,那么图2和图3的元青花鬼谷子罐、图4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在相同的展览条件下,在相同的灯光效应下,仍然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为了比较这种不同,我们在上海博物馆把这三件瓷器的局部特写都打了闪光,得到了图5、6和图7三张图片,它们发色的差异更为明显。三件著名的元青花瓷器,三件被业内认定为元代器物的瓷器,它们在青花发色上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实物放在面前的结论,而非书本上的讨论。从上海博物馆前一个月展出的80件元青花瓷器的整器来看,大多数的发色为蓝中偏黑。

因此,单从元青花的发色来看,至正象耳瓶完全不能成为元青花瓷器的标准器,至少不是唯一的标准器,以它作标准,将会否定不少元青花瓷器。

再从象耳瓶的纹饰来看,它能否成为元青花的纹饰标准呢?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8是象耳瓶上的叶子,它和图9鬼谷子梅瓶上的叶子以及图10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上的叶子完全不同,前者的叶子叶片基本相同、最后的叶片基本没有下弯,后两者的叶子叶片有明显的大小,最后的叶片明显下弯。也许有的读者会说,象耳瓶上画的是菊花叶子,而后两者画的是莲花叶子。那么,图11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盖罐上的叶子也是菊花叶子,它也明显和图8的叶子不一样。

由此可见,象耳瓶树叶的纹饰也不能作为其他元青花瓷器的标准。


图12
因为上博展出时这件象耳瓶是放在中心柜中,所以能近距离的仔细观察。象耳瓶的象耳下肩上有一处胎土,如图12所示,绝大多数的观赏者都把它看成是象耳瓶的缺损,藏家应伟达先生却从所谓的胎土下看清了隐隐约约的青花发色,这就说明这不是系环用的瓶上附件,它应该是烧窑时为防止瓶因过高而倒下的支撑点,所以在瓶身两侧都有设置,瓷器烧成后去掉时留下的痕迹,因此它也应该是瓷器上的窑搭。这种窑搭是元青花瓷器烧制工艺的产物。而我们在其他器身较长的元青花瓷器上并没有发现类似的装烧工艺。显然,它也没有普遍性。

从青花发色、纹饰图案和装烧工艺来看,把这件传世的器物作为鉴定元青花瓷器的唯一标准器,将会否定上博展出的其他元青花瓷器。

我们认为,元青花瓷器的鉴定,其作为标杆的瓷器,首先应该是出土的器物,其次是标准瓷器的多样化,无论从器型、釉色、青花发色、图案纹饰、制胎工艺等等来看,它都和其他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有着不少差异,所以说,元青花瓷器的鉴定不能只用一件公认的元青花瓷器作为标准,否则会失之谬误。

——————————————

[1]《东方早报》记者 陈若茜,发表时间:2012-10-19 14:48:37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编辑:雨泽。

---------------------------------------------

作者简介:陈逸民,男,1948年生,著名学者型收藏鉴赏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专业教授,上海古玉研究院顾问,韩国古美术协会顾问。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区级、市级收藏协会副会长、理事。在全国社科类杂志和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数百篇,和陈莺合作著有《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良渚玉器的收藏与珍赏》、《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等十多部作品,影响波及海内外。论文入选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会议和上海书展等重大活动举行过主题演讲,主持过国内外多次收藏鉴定活动。
敬请关注“海上瓷林微信公众号”
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原创投稿发表探究争鸣文章
联系微信号:老古董(ps18268817188)
投稿邮箱:908680903@qq.com


    关注 海上瓷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