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生命中的过往

 

《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了解陶瓷,必须先要了解景德镇。

中国瓷都——景德镇。这七个字,概括了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灌注了历代瓷业工人的智慧和劳动,显示了景德镇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巨大奉献。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不断的产瓷胜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单一行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又称影青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是景德镇瓷器最好的写照。外国人知道它和CHINA—中国—瓷器的关系。所以,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也有瓷器的意思。因景德镇古称昌南,固CHINA的称谓来源于此。在景德镇的每一条老巷。一条条石块铺在地上,虽然有的地方破损、凹陷,但也显的十分光滑。经历年代的风雨洗凿,其表面的每一个印记也都在述说着隐暗的繁盛。两旁的民宅也仿佛在应和这些古道,默默无声,任阴湿的苔藓爬满墙基;也任风刮落黑瓦的碎片。我想,这古宅是以黑白灰三种色调轮转着历史的命盘,把辉煌留在过去,把沉寂送与了未来,又把一种沧桑的无力感留给了我们。它以沉默的色调,放大了历史的细节,把一个个文明洒落的碎片堆积起来,侵袭着过往文人的精神境界。古道也在往昔的岁月中埋藏了自己艰辛,又在现在埋葬了已逝的生命,抚摸着墙壁,沿途走步,到最后不过是手上徒染墙灰。但偶然也会发现惊喜,在一户古宅的门边,看到一个老人家在摆弄着盆栽花,时不时的喷水、修剪,嘴里还哼唱着我所不知道的小调。我在想,到自己到暮年垂首的时候,又能否享受到这种梅妻鹤子的惬意呢?



如今的景德镇,现代与传统相互交错,街道上汽车与板车,行人与挑坯的脚夫和谐交织,这种情形也就在景德镇显得不是那么突兀。外国人骑着电动车与本地人抢道;本地人穿着睡衣在大街上优哉游哉;大学毕业留在景德镇开工作室的景漂;慕名而来的游客;穿着棉麻布履品着茗的隐士;满手泥巴的拉坯师傅;在大街上搓麻将的闲人;每周一次的创意集市;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一的鬼市;以及千年不息的窑火;满大街的瓷器;这就是现代的景德镇。

陶瓷制作有七十二道工序,只要有一步出现差池便成不了瓷。迷恋且逗留在景德镇的日本人,韩国人,法国人,荷兰人以及台湾人便是被这七十二道工序迷得神魂颠倒,又爱又恨的折磨着自己。每每留在景德镇的艺人都在不停咒骂着景德镇的天气、习俗、破旧的城市、不便的交通,但是离开后又絮絮叨叨怀念着他的好。怪堂堂主就是个景漂的典型,麻布布履,白天做做瓷,晚上喝喝茶,无事参参禅,喜怒哀乐全凭自己喜好,遇到识货之人恨不得白送瓷器,碰到不懂行之人贵贱不卖。提及丽江他总是嗤之以鼻,评价就是假文艺,大家摆好造型等着嫖客的临幸,而景德镇却是深闺待嫁的大姑娘。景德镇从不摆造型吸引人,您爱来不来,我该干嘛干嘛。

一纸素笺,涂写着洇满薄雾的平仄,沾满了尘烟的笔端,笔下放置着素胚描绘的青花瓷,清逸,淡烟,她冉冉檀香透过窗,泼墨渲染的印象,于雨里,袅袅散去。



时光的青苔爬满了历史和记忆,但散不去的是屹立在瓷都人鲜活的印迹,还有这个千年古镇精彩的传奇。

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画,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曲调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折,古朴典雅,清新流畅。让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隔着重重历史静观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面对山河之境的云烟低叹,将景德镇这样一个风姿绰约的青花女子,唱遍了世界。

————————————————————————————————

下期看点:怪堂堂主金缮制作分享。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