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个欢乐的童年,应该给孩子透明的天空,辽阔的大地,以及能够肆意玩耍的四季。...





三年级时,儿子坐在教室第三排,有一天回家忽然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难道儿子才10岁,就患了近视?验光之后,那副眼镜瓷实地架在了他的鼻梁上,衬着他的小脑袋,显得十分不协调。路遇熟人,总会感到惊讶,“才这么小,就戴上眼镜了?”

我和他爸都是“四只眼”,这下可好,一家三口凑在一起,齐刷刷一副“书生版本”。儿子对我们自嘲,“咱们这可真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让他少看电视少玩电脑,他每每很不服气,“还不都怪你们,把近视的基因遗传给我。我的同学某某某,每晚足足看两三个钟头电视,视力照样是1.5。”他爸恨铁不成钢地说,“我念完高中才近视,学习比你用功一百倍,你为啥好的不遗传我,坏的早早就接班?”  知道孩子过早戴眼镜不体面,从一开始“配”还是“不配”,到如今“戴”还是“不戴”,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护短”。每临上学,他爸就交代,“平时走路别戴它,上课写作业看不清字的时候再戴。”儿子正好怕眼球变形,就把眼镜藏在书包里,趁同学听课没注意才悄悄地戴上。  因为眼镜不常戴,儿子平日看东西都习惯眯着眼睛,形象令人“纠结”。最近他说,“妈妈,我的眼镜要重新配,现在即使戴着它,稍微远些的地方也看不清了。”带儿子再去配眼镜,店老板给孩子验了光说:“一年不到,增加了200多度近视。”“眼睛近视,就要借助镜片给予矫正;近视了却不戴眼镜,就会看不清东西,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度数也加深得更快。”他灌输的道理要是放在以前,我根本不信,事实是,儿子经过断断续续边戴边摘,视力迅速降低,度数由去年的近视150度上升到350和370度。照此发展下去,不用多久,儿子戴的就是两只“酒瓶底子”,简直不可想象。  儿子近视是否遗传我不清楚,但与他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无关系。据我观察,他的日常生活基本算得“鼠目寸光”,每天放学除了趴在桌上看书写字,就是见缝插针盯着电脑打一通游戏,每周难得的一次户外运动,不过是在小区广场溜几圈滑板。其实,像儿子这样的“小眼镜”在校园里已经见多不怪。他们班有17人佩戴眼镜,还有几个正在酝酿配镜计划。微信上有介绍如何缓解近视的偏方,一种是运目和远眺,另一种是食疗,用枸杞和带核的桂圆,一同煲成汤喝下。汤好做,但儿子不愿喝;眼部保健操也好做,难在要长期坚持才有效。  与老公饭后散步,见满天星斗在眼前闪烁,有几颗又大又亮,像会说话的眼睛,让我们重新体验久违了的儿时的那一座银河。遂想着还在家里奋笔疾书的儿子,竟再无我们当年的眼福,他的视线已经被困在一圈锁定的边框里,昏暗、短视、狭窄。  人们把孩子比作太阳,象征未来和希望;把眼睛比作窗户,是折射心灵的净地。我觉得,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码要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的豪迈;起码要有“惯看秋月春风”的长情;起码要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诗意;与草木动物低眉拨弄,与万物自然和谐相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个欢乐的童年,应该给孩子透明的天空,辽阔的大地,以及能够肆意玩耍的四季。目前看来,这些最亲近的东西,倒像儿子不可恢复的视力,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愿景了。


    关注 得与幽人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