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火柴·打火机作者潘洪波

 

我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饭一帮孩子会经常聚到一起玩儿。记得有那么一句大...

我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饭一帮孩子会经常聚到一起玩儿。记得有那么一句大家扯着嗓子经常喊的顺口溜:“大豆腐厚,干豆腐薄,铁力火柴划不着!”和我年龄相仿的黑龙江人大概都知道,可能也喊过。这句话放在现在应该叫广告,虽然不太给力,但铁力出名了。



那时候家里生火、大人吸烟基本上都用火柴,也有少一部分人用汽油打火机的,但很麻烦,得经常换火石、上汽油。用火柴最方便了,虽然质量不好,但价格便宜,二毛钱一包,每包十盒,有些老人也管火柴叫“洋火”。那时是计划经济,商店卖的火柴就这么一个品种,用就得买,没法选择。这火柴的用途可大了,除了点火外,还可以兼做牙签、掏耳勺用,约定俗成,大家都习惯了,彼此之间也没什么避讳的。现在我一见火柴就条件反射,耳朵痒得不行,非想掏一下耳朵不可。那时判断某人是否吸烟有两个方法:一是闻他身上有没有烟味;二是听他走路时兜里有没有火柴哗哗作响。铁力火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那千篇一律、印刷模模糊糊的火柴盒的样子我至今仍然记得。
改革开放后曾有一时期,有些上层人士开始使用充气打火机了,高档次的叫防风打火机,金属外壳,制作精美,价格不菲,一打火发出哧哧的声音来,特款式,那是有钱人身份的象征,不过得定期充装甲烷气体。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太昂贵用不起,还得继续使用火柴,不过火柴涨价了,一元钱一包,品种、规格有变化了,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有抽条的现象了,根数明显不

足了。也不知道从哪年起,火柴和防风打火机悄然退场,只有在婚礼上和宾馆里才能看到高档火柴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打火机,基本都是塑料的,不能重复使用,打火机再也不代表身份了,社会各阶层统一使用,而且风靡全球,现在从港台警匪片到欧美大片中都出现过使用这种打火机的镜头。到机场或是禁烟场所,保安统一收缴的打火机基本千篇一律,没有人心疼舍不得,掏出来一仍,扬长而去。我从《中国质量报》上见过报道,全世界使用的一次性打火机全部都是中国浙江温州生产的,其特点是价格便宜,便于携带,不怕潮湿,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也算是中国人的骄傲。



时过境迁,那个“著名”的是黄了还是转产了?或者是民营了,也可能厂房拆迁开发盖楼了吧?我不得而知。现在的孩子应该没人知道那句曾经响彻黑龙江的顺口溜了吧?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联草街9号民生大厦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邮编:150001


电话:0451-51895717


    关注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