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熬”法

 

处处留心皆学问,熬药也是一门学问,掌握了这些熬药的知识,以后就不用再对着砂锅纠结了~...



随着近些年国家卫生机构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无论是在对中医药学术的普及教育还是临床传承,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了中医院以及以中草药为治病原材料的中国传统医疗机构。



在生活中,周围有许多朋友,遇到我时都会问我中药怎样“熬”?

下面说一下中药的具体熬制方法~

首先,选择熬药工具

熬中草药的最佳工具是砂锅,如果没有砂锅也可以选择搪瓷类器皿,或者选着不锈钢锅。但是应避免使用铁器、铜器之类的器皿。

其次,浸泡中草药

一般情况下把中药放入熬药器皿中浸泡20~30分钟,水量应漫过药物1~2横指,如果是吸水性药物则可适当增加水量;泡的时候不要搅拌药物,使药物均匀浸泡即可。如需先煎的药物可单独提前浸泡。



关于用水,《本草纲目》“水部”中记载了11中水,并记录了每种水的性味以及主治功效。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书中记载的大部分“水”在生活中很难获取,现在临床中常用的水基本上是都“自来水”。

怎样熬制中药

中药熬制一般情况下为一付中药需要熬制两次。

  •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等药物,第一次煎煮时在水沸后用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从水沸后用中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然后把两次煎煮的汤汁混合均匀,然后均匀分成两份,分两次服用。


  • 治疗感冒发烧等外感性疾病的药物,第一次煎煮时等水沸后用中火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从水沸后用中火煎煮10~15分钟即可;


  • 对于像薄荷等芳香性药物,煎煮时应后下,即等其他药物煎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此类药物,减少此类药物煎煮时间,以便保存其药物芳香的药性。


  • 对于像龙骨、牡蛎等密度较大的药物,煎煮时应该长久一点,可先煎一段时间,以便此类药物的有效物质能够充分融入汤汁中。
 

  • 对于像旋覆花、车前子等,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或者直接煎煮后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煎煮时应当采用纱布包煎的方法。


  • 对于像阿胶类需烊化药物,需用煎好的药汤或者热水冲开并充分溶解后服用。


  • 对于像三七等吞服性药物,可用煎好的药汤或者温水送服,也可装胶囊服用。


  • 对于像乌头类的具有“毒性”的药物,应严格按照遗嘱先煎,延长此类药物的煎煮时间,如附子一般需要先煎30~60分钟。


喝中药是的注意事项

  • 一般中药早晚各服用一次,成人每次服用汤药200ml~300ml,儿童酌情减量。
 

  • 中药宜空腹服用,如脾胃不适或具有伤脾胃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 如服用中药的同时服用西药,则需错开半小时服用。


  • 服药期间饮食应避免大鱼大肉。
  • 如已经煎煮好的中药由于放置时间较长而变凉,可将适当药物加温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煎煮中药材时的一些方法小结,你知道了么?


    关注 旋转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