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老街道-旗杆巷旧事

 

丝路盛装有杂志深度的民族文化微信平台小编按语:文章很长,但值得一读。15、章盖(janggi)氏。姓此姓氏...

丝路盛装

有杂志深度的民族文化微信平台
小编按语:

文章很长,但值得一读。

在呼市新城区老缸房街旁边,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名字叫“旗杆巷”。可别看这条小巷不咋起眼,它的名字却很特别。而且,过去在这里还有一座很有影响的文昌庙,据说居然在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倒塌了。关于这特别的旗杆巷和神奇的文昌庙,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很特别、很神奇的故事。

 
遍布各地的文昌庙

说到这文昌庙,过去在北方和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就如同关帝庙一样被人们所熟悉。文昌原是天上六星的总称,有的说它在北斗魁星的前面,也有的说在北斗魁星的左面。天上的六星都各有自己的星名,分别是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这文昌就像现在的某个平民歌手因为参加了“好声音”之类的选秀节目,而一下子火了开始飞黄腾达。文昌帝君也称为梓潼帝君,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文昌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将过去的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了一个神。《明史·礼志》中介绍说,“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也就是东晋时期自称蜀王起义而战死的蜀人张育,后人为纪念他,在梓潼郡的七曲山给他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来,张育祠又与同山的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就成了张亚子。唐宋期间,朝廷对张亚子十分推崇,给了他许多的封号。到了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又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曾73次化生人间,官职为士大夫,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因此,天帝决定凡是世间的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开始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过去,每年的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的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以前在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也有三处文昌庙,旧城小东街北口的一座叫土默特旗文昌庙,旧城海窟街的一座叫汉文昌庙,新城东南角的一座叫满文昌庙。听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介绍,老归绥市的这三座文昌庙比起来,就数新城的这座满文昌庙比较气派,规模也大。据史料记载,新城的文昌庙建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据说这里的香火一直很旺,但是到了慈西太后驾崩的那一年,一阵暴风骤雨过后,这座文昌庙突然就楼塌庙毁,变成了一堆废墟。那这是咋回事呢?传说,这与绥远城里出了个武状元有关。

 
小巷出了个进士

相传清朝光绪末年,在归绥市新城东街的一条小胡同里住着一位寡妇,为了供儿子读书,这位寡妇给人家当老妈子,干着缝补浆洗衣物的营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个寡妇有个儿子,名字叫吴文彬。而在西落凤街有一家老财的独生子,名字也叫吴文彬。虽说这吴老财家藏万贯,但吴少爷却是个整天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眼看进京赶考的日期就要到了,吴老财只好用钱给儿子买了个秀才的名额前去应试。这两位吴文彬在赴京赶考前都在新城的文昌庙里上香许愿,期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等到了皇榜一公布,吴寡妇的儿子榜上有名,中了进士。可是,当京城的喜报送到绥远城将军衙门里的时候,送喜报的差人为了多拿赏钱,就把这喜报送到了吴老财家。而吴老财将错就错,赏给对方一笔银子,接下了喜报。再说这吴寡妇的儿子,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弄明白了是咋回事。于是,他和一些同窗好友联名写了状子向上告状。而这绥远城负责此事的官员照样也收了吴老财贿赂的银子,就假装命手下人认真查办此事。手下人便装神弄鬼地说要求助于文昌庙的梓潼帝君来主持公道。于是,在文昌庙里,道长写了“有、无”两张纸条,敬在魁星墨斗里,告诉两个吴文彬:“你们二人焚香祷告后,各自取一纸条,谁取得写‘有’字的,则皇榜喜报就是谁的。”两个吴文彬按照道长的要求做了以后,吴寡妇的儿子打开纸条一看,顿时昏倒在地!上面写着“无”。吴寡妇母子和众人不服,继续上京告状。吴寡妇每天到文昌庙,指着魁星神像哭骂。文昌庙的道士因参与作弊,自知理亏,也不敢出来阻止。没有几天,光绪皇帝驾崩,又过了不久,西太后也一命呜乎了。这天晚上,吴寡妇又来骂庙。突然狂风大作,暴雨骤至,吴寡妇仰天高呼:“苍天啊!请你为我们孤儿寡母作主啊!”只听得当空一声雷电炸响,将吴寡妇震倒在地。等到这吴寡妇醒来后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原本好端端的一座文昌庙的魁星楼突然倒塌了!魁星神像被雷劈成两半,只剩下半截身子立在那里。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吴寡妇的儿子被皇上“彻底平反”,由新任的绥远城官员陪着衣锦还乡,而原来的官员因为营私舞弊被罢了官。至于吴老财和他的儿子,则因冒名顶替被弄到外地做苦工去了。地方的官员为了安抚这吴寡妇一家和老百姓的情绪,并按照传统的习俗,就在吴寡妇的家门前竖起了旗杆,上面挂着杏黄旗以表示祝贺。打这儿以后,人们就把吴寡妇居住的这条小巷叫做旗杆巷了。(记者 冬雨)


丝路盛装

微信:slszdm

出品单位:内蒙古丝路盛装广告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604710081

投稿邮箱:wxw@54mt.com



关注我们,关注蒙古服饰及文化。

长按二维码关


    关注 丝路盛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