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随笔】友谊的味道(1)

 

说到友谊,世人皆珍惜。其实友谊因人而异,味道各有不同。高山流水的故事,历代中国人都熟悉,熟悉...



说到友谊,世人皆珍惜。其实友谊因人而异,味道各有不同。高山流水的故事,历代中国人都熟悉,熟悉得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复述一遍。

伯牙是楚国人,却做了晋国的上大夫,地位很高的官员。但伯牙能名垂青史的,不是他的官职,而是善古琴。伯牙“善鼓琴”而知音难觅,只有自己欣赏了。有一年,伯牙受晋君派遣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借着山水月色,在一座小山下弹琴,十分优雅。这时,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站在河对岸倾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所以,伯牙的琴声,钟子期全听懂了,两人心灵相通,从此视为知己,我都可以想象伯牙内心的欢喜,愉悦到无比。并约定第二年八月十五再相聚。到了这一天,伯牙带着琴如约而至,但从早等到晚也没见钟子期,失望至极的伯牙便用琴声召唤这位知音,还是不见人影。第二天问村里老人,才知道“子期死”,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还交待要把自己埋在江边,好能够听到伯牙的琴声。得知子期已死,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了一曲《高山流水》。弹罢,挑断琴弦,把心爱的瑶琴在墓碑上摔了个粉碎,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无数的后人,“高山流水”成了千古至谊的象征。今天,在他们相遇的地方,还有一座古琴台。

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被推崇的友谊了!是第一层级的友谊!只见了一次,一天时间,相约第二年的这一天再见,却已是天人相隔。具体哪一年,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伯牙生于公元前413年,殁于公元前354年,官居上大夫,也该三十岁才能当上吧,这样推算,他们应该见于公元前383年至公元前353年,因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的《列子•汤问》记载,伯牙第二年还去找了钟子期,只是钟子期死了,不得相见。钟子期当时多大?没有记载,不知道。他们是同辈,还是忘年交?这已经不重要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短短的一天,这千古友谊却让中国人崇拜了两千多年,也咀嚼了两千多年,而且是越咀嚼越有味道,越咀嚼越感到高山仰止。

一千一百多年后,公元744年秋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了。这一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李白当时已名扬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李白做官不行,看人看不准,但写诗那是“斗酒诗百篇”,与杜甫一见之下,立马感到“天才诗人”就在眼前,看得极准,瞬间成了莫逆!陪着他们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高适,生于公元704年,比李白小3岁,穷,正在社会底层艰难谋生,却是有些名气的诗人,还有一个叫贾至,不太有名,比杜甫还小6岁,生于公元718年,只有26岁。于是诗人们就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骑马,打猎,饮酒,吟诗,真的是浪漫而放荡。知道么?吟诗的时候,只有李杜狂饮狂吟,基本没大诗人高适什么事。我头脑里的画面,野外,烧烤,临风,太白先生一身白衣,长须飘逸,洒脱得到今天还让人牙痒痒的,大饮一杯,诗就随着他下咽的酒,带着酒的温度和醇香,缓缓的从他的嘴里流出。而杜甫多少还是景仰着的,也饮一杯,附和着吟出一诗。高适呢,陪着饮,赶紧添酒,并记录李杜的诗。至于贾至,有时帮着记录,更多的是添柴添菜温酒。就这样饮到冬天,也吟到冬天。

嘿,真是奢侈至极。第二年春天,李杜二人又在山东见面了。又一次重逢,是在秋天了,这次没有玩到冬天,而是在冬天来临之前分别了,这一别,就是永诀。





李杜共同执掌中华文明诗歌王国的王者之尊位,无人能够觊觎。两人总共见了三次,一年多点儿的时间,如此短暂,却无法阻止他们的友谊,杜甫终其一生也难以割舍对李白的思念,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而李白也思念杜甫的吧,虽然从此诗里“没有你的名字”。这大概是伯牙子期之后第二个最被推崇的友谊了。这都不用咀嚼,光闭上眼一想,就让人羡慕得不得了。我是诗人么。

(待续)


    关注 听雨先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