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读》:第九章 《诗经》

 

------第九章 《诗经》------



“相关链接”

孔子删《诗》

孔子“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

孔子晚年,在离开鲁国14年之后,又回到了故乡鲁国。当孔子的现实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埋头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在被自己的时代拒绝之后,他成功地通过文化符号进入了未来的世纪,在被几个诸侯国的诸侯和政客拒绝后,他的影响力却遍及全世界,名声响彻天下。

孔子本来是想通过立功来传名后世的,像他终生倾慕的周公一样。但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地没有可能了。于是他便想通过立言来达到不朽。在这一点上,他成功了,而且在立言中他还立了德。正因了他的手,那些积满时光尘土的古典才成为“经”,而为后世不断地钻研,又在这不断的琢磨中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正因了他的手,那些积满时光尘土的古典才成为“经”,而为后世不断地钻研,又在这不断的琢磨中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那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305首“诗”,记录着那么遥远时代的真切的痛苦,更是因为他的手订,由愚夫愚妇引车卖浆者流的歌吟,一跃而成为六经之首,“子曰”与“诗云”并称。他把《诗》当做教材,传授给弟子们,正是因为这种口耳相传式的传授,才使得《诗经》能避开暴君嬴政的焚书之火和莽汉项羽的复仇之火,斯文不灭。他还庄重地为《诗》回护,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认为古代存留诗歌3000余首,经孔子删订而成今日《诗经》中三百余首的规模。

“原文”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我,应该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注释”

①患:忧虑、怕。

“评解”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真正公平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我们不要在意别人理不理解自己,别人知不知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是自己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要自我贬低,也不要自吹自擂,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国学小百科”

知音的由来

春秋时期,有一位琴师叫俞伯牙,他从小就拜一们著名的琴师为师。他不但刻苦求学,而且善于思考。每弹一支曲子,除了按照严格的指法规定去练习外,还认真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他的老师还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渐渐地,俞伯牙的琴弹得越来越好,成为当时著名的琴师。虽然俞伯牙自已创作了不少的曲子,也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这使他觉得很苦恼。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叫钟子期,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钟子期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俞伯牙听了很吃惊,心想一个打柴的竟能懂得音乐,真不简单!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钟子期上船来细谈。钟子期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钟子期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钟子期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俞伯牙刚弹完一段,钟子期就赞叹道:“真好啊,听到这琴声真像是见到了高山!”俞伯牙又弹了一支曲子,谁知钟子期听后又连声赞叹道:“这琴声多么像流淌的河水,从山涧直奔大海!”俞伯牙连忙出来握住钟子期的双手,称他为“知音”。俩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为了纪念这两个人,人们就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后来人们就用“知音”来称呼自已的知心朋友们。

“相关链接”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讬,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的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

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

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3244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经管理财小说 《《论语》新读》

作者:杨忠主编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论语》新读”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3244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