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说钓鱼台、玉渊潭

 

今天阜成门外的钓鱼台和玉渊潭最初是一眼地下涌泉和流水汇聚而成的池塘。金国海陵...





今天阜成门外的钓鱼台和玉渊潭最初是一眼地下涌泉和流水汇聚而成的池塘。

金国海陵王迁都燕京,派大臣张浩主持营建中都。张浩精通汉文化,博学经史,尤其擅长诗词,懂得如何参照北宋京都汴梁营造金国都城。发现郊外这眼泉水及池塘一年四季不竭,竟是活水,灵奇可嘉,就在此建了行宫,水边筑台,供皇上垂钓。章宗完颜璟深得其乐。金国末期,有个精于古学却没能考取进士的文人王郁,就在这里结庐隐居,潜心写诗。作品为人传诵,夸有国风、楚辞韵味,赞其为再世李白。他于是头脑膨胀,自封儒中大侠,走出此地,狂傲不羁,放怀诗酒,游走四方,穷极山水之乐,最后在开封被杀。

元代这里成为丁氏园池。丁好礼,河北蠡县人,字敬可,精律算,官至户部侍郎京畿漕运使。如果说郭守敬开发京畿水利有功,那么丁好礼管理漕运和为漕运立法,大大便利了各方百姓,因而升为户部尚书。他处处节省不必要开支而使国库充盈,当了副宰相。后因论议不和当朝而辞官,闲居于此。开始将钓台及湖水并称为玉渊潭。元代末年明将许达攻入大都,召他出来管理漕运,他不干,硬被抬着到了齐化门(朝阳门)。他不屈而死,丁氏园也随之废毁。

明代官员董越、袁宏道、冯琦、曾朝节及文人墨客带着酒菜,盘桓旧址,在天光云影、沙鸥翔集间感受自甘恬淡的高敞超逸和野老忘机的闲适,雅会清吟,留下诗章。嘉靖朝宰相严嵩踏迹寻访,诗道:“金代遗迹寄草莱,湖边犹识钓鱼台。沙鸥汀鹭寻常在,曾见龙舟凤舸来。”万历皇上外祖父李伟看上这里,掘池造馆,建起别墅,也风光享受了多年。

更朝换代,江山易主。清乾隆皇上一改前人吊古凄情,从开发利用角度前来实地踏勘,发现钓鱼台下旧有池塘是上承西山水脉的结果。每到夏秋雨天,洼处积水断路,愁煞行人。应该索性芟除芦苇杂草大加开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湖。水量不够,就从香山开一条引河,汇纳卧佛寺、碧云寺诸水,再于湖口设闸,控制流量,让湖水在阜成门外分流:一股借三里河入西便门城渠,进正阳门前护城河;一股绕外城东流,进永定门前护城河。最后两股都归入通惠河,以济漕运。工程三步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挖引河,三十八年(1773年)挖掘扩展湖的容量,三十九年(1774年)重新修建钓鱼台并御书三字刻在石座上。

从那以后,钓鱼台游赏功能及玉渊潭水近护城池远济漕运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乾隆为此举自豪,御制钓鱼台诗,认为有“金汤万载巩皇基”的意义。从而又由这个原始池塘发展为游赏、水利兼功的举动得出一个道理:“众乐康衢物滋阜,由来诸事在人为。”

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寻味北京。谢谢。


    关注 寻味北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