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专栏 工作对孩子来说是娱乐节目

 

为什么蒙特梭利学校把各种教具的练习都称之为“工作”?...







●家长提问●

秋山老师,您好。

我的儿子刚刚进入一所蒙特梭利学校,最近孩子回家都告诉我他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工作”,比如说,“今天做了拉拉链、扣扣子的工作,给娃娃洗澡的工作”,或者是“粉红塔的工作”、“二项式盒的工作”等等。我想知道,为什么蒙特梭利学校把各种教具的练习都称之为“工作”呢?

●秋山答复●

这位家长,您好。

把各种教具的练习称之为“工作”,的确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之处。那么让我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讲为什么孩子喜欢“工作”吧。

那天我一大早到学校,学校的操场上正进行一项维修工程。透过通向操场的玻璃门和玻璃墙可以看到有几个工人在忙碌,一部专业的履带式小工程车用带斗的铲子,将开裂的沥青层成片地揭起来,运走,估计是要重新铺一遍沥青。

早到的孩子们被窗外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吸引住了,从玻璃墙向外张望,后来孩子们越来越多,连老师也忍不住过去看热闹。

校长看了一会儿,说:“你排几张照片吧,多好看的娱乐节目!”我被逗乐了,取出随身携带的小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外面的工人和机器,还有孩子们好奇张望的背影。



由此可见,工作,在成人看来是繁重的、辛苦的,但在孩子眼里,就像一种娱乐活动,有趣、神奇,巴不得自己能上手去做。这让我想起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在第二章用儿童视角解读了工作与游戏的奇妙关系(后面会和大家分享)。

因为孩子希望像大人一样工作,所以蒙特梭利学校将孩子们的学习称之为工作。平时我们在教室里不对孩子说,“你想学什么?”而是说,“你想做哪项工作?”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天性把求知当做快乐的事情,凡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娱乐。孩子在学校的任务当然不是单纯地“玩”,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将乐趣赋予学习之中,保护孩子的求知天性,并让这种“乐趣”分享成人世界的“工作”概念,那么在孩子心中,学习、工作和乐趣不会截然分开、势同水火,而是彼此融合、相辅相成。

最后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从下周开始会推出一个新的系列【解密蒙氏教具】,每次介绍一个教具,教大家如何将各种教具引入到家庭中,让家长也能正确、专业地指导孩子完成这些“工作”。希望你们会喜欢。

附: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工作和游戏的奇妙关系,供大家一笑。

汤姆的姨妈让他在周末刷墙,这可是个苦差事,他拿着刷子在墙上刷来刷去。

他开始想起原先为这个休息日所作的一些玩耍的安排,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再过一会儿,那些自由自在的孩子们就会蹦跳着跑过来,做各种各样开心好玩的游戏,他们看到他不得不刷墙干活,会大肆嘲笑挖苦他的——一想到这,汤姆心里就像火烧似的难受……正在这灰心绝望的时刻,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聪明绝伦,妙不可言。

他拿起刷子,一声不响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咬着苹果出现了,他瞪着眼睛看了一会儿,说:“哎呀,你日子好过了,是不是?”

汤姆没有回答。只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审视他最后刷的那一块,接着轻轻地刷了一下。又像刚才那样打量着栅栏。本走过来站在他身旁。看见那苹果,汤姆馋得直流口水,可是他还是继续刷他的墙。本说:“嘿,老伙计,你还得干活呀,咦?”

汤姆猛然地转过身来说道:“咳!是你呀,本。我还没注意到你呢。”

“哈,告诉你吧,我可是要去游泳了。难道你不想去吗?当然啦,你宁愿在这干活,对不对?当然你情愿!”

汤姆打量了一下那男孩,说:“你说什么?这叫干活?”

“这还不叫干活,叫干什么?”

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哦,是吗?哎,就让我试一试吧。我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试的。”

“本,我倒是愿意,说真的。可是,波莉姨妈——唉,吉姆想刷,可她不叫他刷,希德也想干,她也不让希德干。现在,你知道我该有多么为难?要是你来摆弄这墙,万一出了什么毛病……”

“啊,没事,我会小心仔细的。还是让我来试试吧。嘿——我把苹果核给你。”

“唉,那就……不行,本,算了吧。我就怕……。”

“我把这苹果全给你!”

汤姆把刷子让给本,脸上显示出不情愿,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当本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开开玩笑,可是结果都忍不住想刷墙。在本累得精疲力尽时,汤姆早已经和比利·费施做好了交易。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特权——一个又一个傻小子受骗上了当,接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玩意以外,还有十二颗石头子;一只破口琴;一块可以透视的蓝玻璃片;一门线轴做的大炮;一把什么锁也不开的钥匙;一截粉笔;一个大酒瓶塞子;一个锡皮做的小兵;一对蝌蚪;六个鞭炮;一只独眼小猫;一个门上的铜把手;一根拴狗的颈圈——却没有狗——一个刀把;四片桔子皮;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

他一直过得舒舒服服,悠闲自在——同伴很多——而且墙整整被刷了三遍。要不是他的灰浆用光了的话,他会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掏空腰包破产的。




●作者简介●

秋山,幼教专家,在美国Hope Montessori Academy任教近二十年,曾在为明幼教培训旗下二十余所学校的教师,负责其中几所学校获得蒙特梭利国际认证,并被邀请至搜狐母婴频道做过关于蒙氏教育的访谈。

专攻2.5-6岁的幼儿教育。

●小胖花●

【小胖花】系列是秋山凉凉的问答专区,大家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后台提问。为保护孩子隐私,男孩统一称小胖,女孩统一称小花。

提问的注意事项

1. 尽量清楚详细地写明情况——陈述孩子的问题,举出两三个事例,写写你们是如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孩子又是如何回应的。

2. 请提供孩子的具体年龄、性别、是否有兄弟姐妹(排行或独生子女)、家庭成员(伴随孩子身边的成人有谁)。

3. 请不要问凭空臆想的假设性问题(假使小胖花如何如何,我该怎么做?),而要问那些实际出现的、具体的问题。

4. 将提问的信件发送至

wuxiaopo2016@hotmail.com。

- The End-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转发本文
若以其他形式或平台转载
请于后台同【巫小婆】联系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谁说文艺女青年是种病,生个娃就好了。
我们就是要——带着娃犯病。
- 【巫小婆】 -


    关注 巫小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