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解读与转译

 

中国美院景观系本科三年级课程《如画的风景——风景区规划与设计》...



中国美院景观系本科三年级课程《如画的风景——风景区规划与设计》共七周的课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山水画的解读与转译,第二阶段为珍珠坞景区规划与设计。

第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山水画细细解读其谋篇布局,以自己的理解把它转译为平面图,并以此为基础,写一篇小小说及绘制故事脚本。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散点透视出发,理解山水空间关系,掌握尺度和比例的关系,并尝试用现代平面的语言去诠释,写小小说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景观叙事性语言和情境设计语言。

平面转译示例

△《茂林远岫图》
宋·李成
转译 | 陈悦
△《茂林远岫图》宋·李成
转译 | 刘正浩


△《匡庐图》
五代·荆浩
转译 | 胡怡静
△《雪山楼阁图》
宋·范宽
转译 | 潘冰旎
△《苍山结茅图》
清·髡残
转译 | 俞梦萍
小小说示例
▽▽▽
《具区林屋图》元·王蒙——窥之梦(程犁天)


… …不知道何时,他脚下踩着的小船“砰”地一下,撞在了碎石和泥土混杂的水岸边上。力度刚刚好,不重不轻,男孩脚趾微用力抓着鞋底,但还是随着惯性向前跨了一小步,身体向前倾斜了少许。这时,最后一丝橙色的光束消失在被照得热乎乎的船头,没等男孩收回为保持平衡下意识展开的双臂,寂静便占有了他周围所有的东西。他向远望去,深深的山谷里渗出一缕缕黑色的光束… …



孩的脑门紧贴着石壁,丝毫没感觉到鼻子已经被挤得堵住鼻孔快喘不上气了。他专注地盯着洞外那片红灿灿的枫树林,以及早就飘远看不见踪影的小破船最开始撞击水岸的位置,试图回想自己是怎么到这儿来的。从上岸到现在已经过了好久,却一点记忆也找不回来。难听的拨弦声还是打断了他的思路。那琴声穿过石洞,狡猾地找准落脚点到处反射,就是不愿从其他的石洞透出去。男孩转过身,用嫌弃无比的眼神瞟了一眼对面的大石洞。强烈的光刺进男孩的眼睛里,他马上下意识地闭紧眼,用手遮出一条细缝,更加嫌弃地看着洞外那个大叔。那是一个发福的中年男子,要问是怎么看出来年龄的,男孩不禁感到有些恐慌。他的爸爸和叔叔头发都非常稀疏,爸爸最年长,他不得不剃掉所有的头发来保持形象,好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老气。而叔叔才不到四十,头上罩了一层棉花糖一般轻盈有弹性的头发,却也掩盖不住光得发亮的光秃的头顶。每当男孩一想到这里,总会摸摸自己浓密的头发,确保自己还没长大。而这个大叔跟男孩的家人不太一样,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根可怜的头发之外,在耳朵和腮帮子附近还有有几道口子,不像是伤疤,倒像鱼的腮。大叔的眼睛很塌,微微闭着,轻轻摇动着头,享受着拨完琴弦后扑面而来的的余音,厚重的眼袋也跟着按弦的左手抖动起来。可听这琴声对男孩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看到大叔发青的手指尖以及像鸭掌一样的手掌,还有上翻的鼻孔和地包天的厚嘴唇,他更想象不出世上还能有哪一只难听的曲子能配得上这位大叔的气质了。不过他手肘和肩上的刺青倒是很酷,那是鱼鳞的图案,时不时地还反射零星的光斑,倒像是真的一样。男孩的十根手指忍不住抽了一下,手中仿佛捧着一条鳞光闪闪湿乎乎的大青鱼。



眨眨眼,试图不再去看那个自我陶醉的怪大叔。扭过头去,瞬时间又回到了刚上岸的地方,掌心似乎还是湿的,泛着熟悉的鱼腥味。等他再回头望去,只看到昏暗的水面上他唯一的小木船已带着白日最后一点余热飘走了。男孩向湖岸跑去,整只靴子伸进水里的一瞬间又缩了回来。不少湖水流进了他的鞋里,水太冷,他根本无法游过去。索性沿着湖边走走,找个安身之地将就到日出再想法子。经常外出捕鱼的他对这种独自在陌生地方过夜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倒是希望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好让他度过漫漫长夜。



是呢,那船好像不是我的”他边走心里边寻思着。右边的红枫林被风吹得沙沙响,枫树叶子似乎偷走了夕阳的颜色,虽已天黑却透出骚气的红。顺着林子边缘向前走,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山洞前。清透的溪水反射着月光,从山洞里溢出。沿溪行,男孩小心翼翼地进入洞中,好奇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走了没多远,就到了头,身后转角处的石壁上还染着枫树的妖娆气息。溪水从一个拳头大小的洞里不断地涌出,除了流水的响声,从旁边透出橙黄色暗光的更大的洞口里传来哼唱的声音。男孩俯下身,刚好可以通过,便毫不犹豫的爬了进去… …



时从右侧传来了水沸腾的声音。男孩顿时感到一阵灼热,赶紧向左边挪了几下,却还是感觉浑身发烫。他不得不从凉爽的山洞中抽出心思,朝发出声响的那个石洞看去,这才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火海当中。男孩吓了一跳,紧接着被向他伸来的一只大手提了起来,那手满是皱纹,细缝里塞着很多红色和黑色的渣子,以及白色的斑点。那手将他向前倒去,他的头冲向一个大茶杯。一股炙热的东西贯穿了他的喉咙,从他的嘴里涌出了还在沸腾冒泡的水。等添了半杯,回过神来,这时男孩才发现他被放在了桌案旁的一个铁架上。原来那火海是一个火钵,粗糙得像水底的礁石,被火烧的通红,随时都会烧炸开。那钵中烧了一些形状奇怪的东西,像是被烤焦了的水草掺杂了一些形似炭块的物体,闪闪发光像是蚌壳里的乌黑透亮的珍珠。一个长得像螃蟹的老人端坐在桌案前,左手捏着长长的须,右手正要端起刚刚倒好水的茶杯。与其说是茶杯,不如说是一个大大的贝壳,那种外面全是青苔和泥土、里面光滑如丝的扇贝贝壳。老人抿了一口茶,拿起架子上的茶叶罐,抓了一小撮迅速地将茶叶丢进火钵中。看得正入神,从他头顶上小洞口飘下一片红叶,正正地落在他的肩上,男孩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进这个洞时也飘进过这样的红叶,不过那可没有这次这么吓人。那是从正对入口的石洞里飘进来的,从那里传出轻轻哼唱小曲儿的女声。那洞泛着深蓝色,像是晴朗无云的夜空。男孩环顾了一下周围,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太湖石洞。每个石洞的另一端都射进不尽相似的光,看得他眼花缭乱。他小心翼翼地向那个传出歌声的洞凑近,却还是听不清。男孩皱起眉,抬头盯着紧挨着蓝色石洞的另一个石洞——自恋的青鱼大叔开始弹琴了... …



孩闭上了眼睛,长叹一口气,似乎是累了。他躺在温热的石头上,脑中不断闪现这一晚看到的神奇的场景。越想越晕,困意上头,干脆打个盹,终于也放弃了思考到底是怎么到的这个奇怪的地方。迷迷糊糊中,男孩看到了怀里抱着的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青鱼,它直勾勾盯着男孩,眼睛像星空一样深邃。再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已在自家的渔船上。白日的灼热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湖水在脚下翻滚,水鸟吼着难听的调子。

小子诶,别让大肥鱼跑了!抓紧嘞!”在渔船另一头的爸爸喊道。可等男孩回过神,那条大鱼已挣脱了他的手,钻进湖心深处去了。
▽▽▽
《雪山楼阁图宋·范宽——寻仙(潘冰旎)
海之北有一仙岛,内有一巨山,立于岛之中央,划岛为东西两半。岛内多年积雪,群山覆上一片茫茫雪白;多怪木,其状如榖而黑理,且形态各异;有冷泉潺潺,伶仃作响,西流注于海。人间流传岛内住有一位仙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常年在此严寒之岛。寻仙问道之人不少,但从未有人探寻仙岛所在。



日,岛边漂来一艘小舟,舟内二人同坐,凭衣着打扮为一介书生。他们架舟出游,被大浪推至于岸,不知来时的路。书生走出小舟向回顾四周,海色茫茫,听闻涛声阵阵,在这岛屿附近,则水面平静,山泉流下,岛中央立一座巨山,半山腰处有一草房闪烁着烛火。见闻此山,则为仙岛。一位书生欣喜道:“没想到我们屡屡科举失利,不知是否继续科考,欲架舟远游,不料遭遇大浪,被浪逐流于此,却到访到了仙山的踪迹。”

一位书生望了望这被白雪覆盖的仙岛,见半山腰烛火闪烁似有人家,道:“我听闻这山中有寻道的仙人,或许他可以指引我们未来所向。我看夜色即降,岛内如此寒冷,想必在船内过不了今晚,不如趁天色未暗,前去那草屋人家借住一宿,也好打听仙人所在。”说罢,二人便一同前往。

近山中则草木越浓密,黑压压地盖住了头顶的天空,怪树盘根错节地抓住了巨大的山石,山石表面坑坑洼洼,起初山麓道路只是泥土松动,到半山腰处路面则被白雪覆盖,稍不留神便会一脚踩空,气温低得连说话都可呼出白气,书生二人裹紧身上仅有单薄的长衫,艰难地向草屋前行。



草屋前,扣门,出来一童子,二人说明来由,便被童子引入屋中。屋内烛光本就昏暗,有被屋外的风吹得明灭间直闪烁,烛光打在屋内一老人脸上。老人知道了书生的来意,招呼他们到屋外的廊边,道:  这岛由这屋后的高山而分割东西,东西两面各有一条道路,西侧的道路引向一座华丽的仙宫楼宇,有美乐回荡,周围雾气缭绕,时常有仙鹤与空中飞过。然而登山路途之艰险,非常人可做到。东侧的道路是建于崖边,虽有人工修建但常年无人行走,木质松动,尽头是一朴素的楼馆。传说仙人在这深山之中,但不知所在的方向,你们若是要寻找仙人,就选择一条路吧。

人谢过老人,决定暂歇一晚明日一早上路,待探道路究竟,再做打算。翌日,晨光熹微,书生背上盘缠,告别老人,便踏上了寻仙的道路。二人走到湖边木桥之上,在前的书生行色匆匆,回头对后面的书生说道:

你看西面仙山云雾环绕,楼阁壮丽,云雾之中不见寻山踪迹,想必仙人一定住在这华美的楼阁之中。”另一书生听闻,摆了摆手。

仙人应不被尘世的华美所迷惑,不拘泥于世,定会在东侧的这个朴素的楼馆之中。

后的黑压压的山石形成一个山洞,一半覆在水下,唯有流水从山崖落下冲击山石,回荡起的流水的拍击声夹杂着他们争执的回音。二人于桥上意见不合争执不下,却也不肯各退一步。

罢了,不如我们就往各自想去的方向去寻找仙人吧。”走在前的书生决定前往西山,后面的书生转身离去去往东山。
往西去的道路上怪石嶙峋,白雪覆盖在被树根抓得紧紧的薄土之上,有些水汽已结成寒冰,行走于上极易打滑,举步维艰。身边的枯枝早已被雪水浸得枯黑,长满了腐生植物,枝条如倒钩状,清晨的晨光从细密的枝条缝隙中透进来,照着雪地白晃晃得直刺眼。书生拨开前面阻挡着的枯枝,想到与他一同前来的伙伴从此一别不知他会身处怎样的危险。我选之路如此艰难,尽头虽有仙台楼阁,却也不知何时才能抵达。



东数十里的栈道上,另一位书生双手紧紧抓住已经松动的木头阶梯,屈身才能前行。山体曲折回旋,栈道依附着山体走向而建,一侧是凹凸不平早已沙土风蚀的石壁,一侧是空音回响深不见底的山崖,欲先行一步,则饱受内心紧张之苦。书生往东侧同伴的方向望去,密林交缠着怪石,却探不到同伴的身影,不经忧心。



闻仙人久居深山,无人一见,不知有无,无论是居于华美的楼阁之内,还是这朴素的楼馆之中,这循迹登山之路,想必行走都不顺利,却也不能知其发生之事,更无法在为难时刻给予帮助。道路非众人同去,而一人前往,其中艰险也必有他人所不能体会,从一开始所选择的路,欲走到底必定到靠自己去完成。

时云雾已经从清晨的清冽阳光照耀下转而泛起了红晕,西面华美的楼阁被橙色的光披上了金碧辉煌外衣,登山的书生慢慢拨开云雾来到楼阁前,却见里面空无一人,并无仙人的身形,正失落之时,闻山谷传来同伴的回音,望向东侧,见他在一座朴素的楼馆前,与自己数十里山路之隔。在他们眼前的并不是仙人的踪迹,而是眼前被白雪覆盖的群山遍林,茫茫海面一如他们来时的波涛汹涌,白雪遮盖了他们登山的足迹,如若无有人来过一般。而他们最终都登上了自己一开始选择的山,遇到艰险也并没有放弃,才能看到这如画的风景。



人下山,想与老人道谢,然已不同昨晚,半山腰处早已没有了那摇曳烛光的草房。山里本无神仙,寻仙问道不过是自我的一次历练,能成就自己最终还是自己罢了。
▽▽▽
《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知音(王梦琦)


○ ○ ○
因篇幅原因,此处小说文字略,只留大概图说












▽▽▽
《庐山高》明·沈周——知音(郭似韵)

○ ○ ○
因篇幅原因,此处小说文字略,只留大概图说









    关注 本来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