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青春祭》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推荐语

导演是张暖忻,电影的拍摄,她用了一种非常原野、恬美、温脉的风格来进行,特意写意化,使得片子的呈现仿佛一场纯粹的记录与表达,你看到的是很远很远的她们的生活,同时又有一种代入其中的深刻的近,既不虚幻,也不陈旧,这种真诚与质朴,包含着我们每一个对生命怀着向往或追惜的人,遇见而自羞并有所领悟的东西,我便是这样清泪盈眶地触动于此一电影,这样一场曾经。
我二十岁了,其实还未历经这样的青春。我很明白现实的平易与凡常,但一个人的年龄,总是会深深浅浅地暴露出他掩埋与迷失不了的秉性,青春的特点在于美与激情:美的天然与洁净,激情的无度与无由。这两个特点,无法完全抹杀,也无法模仿。早在中学时我便自我意识到,我是一个很“中国”的人,“汉人”,有着天然的病态的早熟,而同时极度的内敛自闭,这二者的结合真是一出默片般的悲剧,尤其青春,尤其江河日下的无风无格的现代化中国,于是乎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一面生起隐隐的刺痛时,一面又觉得安慰:这里的述说确是明净而诚实的青春,纯真无邪、情深而淡,一种本质的简洁。

影片中,下放到西双版纳的知青李纯来到了大爹家,笨拙而努力地与大家一起生活劳作。她是汉人,羞怯而含蓄,以为“不美才是美”,不喜欢傣族奔放直白的爱慕方式,只感到寂寞和心伤。而放牛哑巴举起一枝荷花在她面前的有些丑陋的微笑和纯白的真,傣族女子摇曳在花筒裙束起的腰肢中欢笑的美和愉悦,伢送的银腰带给予她的慈爱和赞美,大哥的挑衅任佳的吸引,包括原始森林的绿和无际的野……这一切,在她麻木的心上吹过一阵阵自由的风,她紧绷的民族与城乡差异的界限之弦也随风吹而无形,至此,她了解什么是生活,青春的生命赐予的那一副肉身与原生的灵魂,可以感受到怎样的美与真。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审美恐惧乃虚弱的第一征兆,忽然知道了问题出自哪里。

只是,李纯终究不是生根于傣族的姑娘,她会离开,当她知道自己早被住家大哥所深爱时,一种自伤与愧疚,使她逃走了,而后伢病逝,她只在葬礼上再见到,再之后,就是上了大学的十年以后回到这里,见到泥石流后故土的“遗忘”与苍凉。电影中,她站在荒凉的大地上思念故人与那段青春时的哭泣声,那样一种思念到凄切的深情,慢慢地染出我的眼泪。






电影的主题曲,《青青的野葡萄》,原是一首诗:《安慰》

顾城的诗

刘索拉的曲

吴静演唱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轮圆圆的红太阳

多么纯真无邪,多么妙善,多么美,这诚挚的爱。



导演

张暖忻。

辽宁铁岭人,1954年生于内蒙古。创作电影剧本《绿野星晨》,获内蒙古自治区剧本创作奖。同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编辑进修班学习。1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助教、讲师。导演的影片有《青春祭》等。《沙鸥》1982年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合撰《关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985年编剧了影片《天涯孤旅》 ,并任副导演。1995年5月28日,因癌症晚期病逝于北京。葬礼于6月3日举行。作家汪曾祺先生书写挽联:“繁花此日成春祭,云水他乡梦白鸥。”

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导演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探索。《沙鸥》以新颖的电影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青春祭》中营造的含蓄、饱满而又温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以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显示出来的潜在激情,在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

她曾说道:“影片要潜在的深情,不要煽情和滥情。影片结构要散,不要戏剧性,一切有如生活自然流动。
电影《青春祭》改编自作家张曼菱自传体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关注 三余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