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赛珍珠的大地

 

赛珍珠生于美国,小时候随身为传教士的父母,移居中国镇江,此后在中国盘桓数十年。江苏的镇江、南京,安徽的宿州...



赛珍珠生于美国,小时候随身为传教士的父母,移居中国镇江,此后在中国盘桓数十年。江苏的镇江、南京,安徽的宿州,江西的庐山等地,都有她的故居。1938年,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赞扬她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就著于南京。

庐山的赛珍珠故居,是一幢小巧的别墅,掩在山间松树丛中,粗犷的石头墙,敞开式的廊亭。三面突出的立体窗子很别致,适宜观景。这里向游人出售赛珍珠的代表作品,我买了她的名作《大地》。

我用5个晚上,读完赛珍珠的《大地》。每晚躺在床上读一两个小时。阅读中常突然停下来,望着天花板上的电灯出神,一些思绪被她的文字勾起,荡开。再把目光移回书上时,眼被灯光晃花了,会有一阵看不清字迹。一本外国人写的书,描述上世纪初期中国农民的生活,干净、温和、深情的文字里,满含中国大地的气息,具有地道的中国乡土味儿,有史的庄重,也有诗的生趣。赛珍珠对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生活的熟悉程度,似乎远远超过了很多中国本土作家。书中除了人物对话偶有西化意味外——也许是翻译问题——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场景、行为、心理、情感、思想的描写,都细腻深刻,情节有力,细节鲜美。“他把锄锄进地里,顺着豆垄放平,小心地一拉,然后用锄板压碎已经锄松的小小的土块。蚕豆长得挺拔茂盛,在阳光下把一条条花边般的小影子清楚地投在地上。”这是赛珍珠描写农民王龙在蚕豆田里锄地的句子。有几个中国作家这样深情地凝视、欣赏、赞美、描绘过中国农民在大地上的劳作?读过这本书之后,阳光下,蚕豆那花边般的影子,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想起《大地》这本书,我首先想起的,就是田垄里那抹花边似的蚕豆影子。我所买的这个《大地》版本,编校不精,但作品本身的文字之美,使我容忍了那些错讹。

《大地》写中国农民王龙及妻子阿兰的故事,他们本赤贫,历经磨难,在土地上苦心耕作,最终富甲一方。赛珍珠笔下的王龙和阿兰依恋土地,视土地为生命,诚实善良,勤劳坚韧,有情有义。正是这贯穿人物一生的、无论在绝境中还是在富贵中都闪现光彩的人性亮色,使普通的小人物有了分量,使卑微的生命透出庄严。书中也写了当时中国农村靡败的一面,有人觉得丑,不适,那却是真实。赛珍珠文学语境中的地主形象,与我们熟悉的几乎被固化的政治语境里的地主形象,大相径廷。这些,或许是此书当年和当前在中国遭受冷遇的原因。据说,当年许多美国人因阅读《大地》,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对中国人生发出善意和敬意。赛珍珠笔下的主人公,多少有些理想化的色彩。因为作者爱他,所以理想化他。

庐山的赛珍珠故居里,有一尊赛珍珠像:她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放着打字机,她正抬手打字写作。赛珍珠迷恋中国大地上的人物和故事,用文字记录她眼里和心里的中国大地,她把自己视为中国大地的女儿。赛珍珠曾说过: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这位美国女子去世后,火化时身上穿的是丝绸旗袍,墓碑上仅刻三个篆体中文字:赛珍珠。那三个篆体字,竖排,围在一个椭圆里,像一枚中国印。字体圆润清秀,有女性的妩媚和稚态。

第一次读到的赛珍珠的文字,是她给林语堂《吾国吾民》写的序言。后来又读过她的《中国之美》什么的。在庐山,与赛珍珠的《大地》相遇,是一段不错的书缘。向赛珍珠的《大地》,以及她的大地,致敬。


    关注 夜读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