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网红”又掀出书热  “朋友圈作家”能走多远

 

从互联网开始成为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来,就为图书出版输送了很多作者。从天涯论坛,到后来的榕树下、铁血论坛、豆瓣……不少网络平台的写作者成为了作家。...



快,关注爱网文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新一代“网红”又掀出书热

“朋友圈作家”能走多远


六神磊磊
罗胖
咪蒙
从互联网开始成为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来,就为图书出版输送了很多作者。从天涯论坛,到后来的榕树下、铁血论坛、豆瓣……不少网络平台的写作者成为了作家。如今,随着微信朋友圈的火热传播,越来越多从微信公众号上走出的作者为公众所熟知,罗胖、六神磊磊、咪蒙等知名网络写作者相继出书,其中不少人更被称作“网红作家”。这也让公众看到,“朋友圈作家”崛起的势头。这些依靠网络传播商业化为人们熟知的作者是否能将“作家”的桂冠长久保留,是否会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在业内人士看来,“朋友圈”作者正在带来种种崭新气象,也在触碰跨界接驳中的一个个难题。
  不同于天涯、豆瓣和微博  全新朋友圈作者在炼成
与传统定义上的网络文学作者不同,如今的“朋友圈作者”其实更应该被认为是“互联网写作者”。南开大学传播学系新闻教研室主任何厚今解释说,一方面,曾经如依靠“起点”等网站被人们认知的作者,其实从事的是“网络商业文学写作”,我们熟知的唐家三少、我爱西红柿等都是将实体出版作为网络IP深度开发的一种方式。

现在看来,当然商业写作者中也有不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作家,同样也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比如《龙族》《九州》的作者江南从实体书起家,再进一步利用网游等手段扩大商业营收。而“朋友圈作者”则不是,他们中大多人不能依靠平台写作直接盈利,主要通过广告植入、代言等方式收取费用、换言之,他们的盈利工具是注意力而不单单是文学作品,这类方式应被看做“互联网写作的商业化”。另一方面,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朋友圈作者”表达方法灵活,甚至用对话、视频等方式替代了文字。

虽然天涯、豆瓣上的作者也同属“互联网写作者”,但却很难实现商业化,这是平台不同造就的。在专家眼中,微信朋友圈具有媒体属性。何厚今将其定义为“借助网络工具的人际传播”,传播效果也具有明显优势。在这种商业化的过程中,甚至很多“微博大V”也拼不过火热的微信公众号。

在何厚今看来,这是微信传播方式的天然优势。微信传播的黏度更高,其媒体属性建立在其社交属性之上,互动性也更强,最重要的是,一旦加公众号之后,就会获得一部分组织传播的特点。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被“熟人”感染,自发转发,这种自发传播的动力是很强的。
 朋友圈作者“诚意”十足 自带粉丝让出版公司跃跃欲试


“圈子传播”也让微信的文字表达方式带有鲜明个性,在学术中,这被称作是写作的“噪音”,比如六神磊磊写金庸作品藏头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对于非金庸迷来说或许很难第一时间理解个中含义,但是在微信传播中,这种看似是在大众传播中的“噪音”却成了增加圈子黏度的催化剂。对于朋友圈写作者来说,走向出版的过程中,改变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实则上仅仅是改变了输出定位的方式,而出版传播作为大众传播模式,实际上面对的是“大多数不确定的读者”。朋友圈作者走向出版也面对这样的矛盾定位,而这个过程也很难用传统的方式认知它。

“朋友圈作者”能力超群?除了在第三屏的新领域能够攻城略地,为何传统出版行业也向他们伸出橄榄枝。何厚今认为,传统出版如今面临不景气,原因并非读者变少,而是好书乏陈。相较看来,很多互联网写作者是更有“诚意”的。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作者,无论从事写作出自商业角度,还是个人兴趣,都能在作品中体现最大诚意。在“内容为王”的阅读领域里,不少互联网写作者的写作内容也颇具深度。

但这些普遍体现个人化的内容,使得这样的类型作品成功和失败的风险一样大,面对大众传播的出版社往往在自主选题的时候不会率先选取。不过,已经聚集了大量粉丝的朋友圈作者就将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出版方式更为灵活的出版公司往往率先将这样的作者签下。
图片、音乐不再能“逃避版权”  接驳需要专业性


当然,内容经过出版流程,最终成为实体书。虽然并非是网络IP的唯一出路,但也是重要的实现方式。何厚今介绍说,这种转化实际上是浅阅读转化为深度阅读的过程,出版过程的深加工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最终引发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样的IP由朋友圈开始被部分读者认识,经过初步的商业化满足“温饱”之后,经过出版经过二度深加工之后,其传播过程才更加完整。

不过,互联网写作者的作品在转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作者的诚意,更需要出版企业的足够“诚意”。在转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的“水土不服”,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解决,就会为两者接驳造成困难。

何厚今举例说:“目前,互联网写作并不重视版权,很多订阅号文章选用的插图以及背景音乐都没有考虑到版权问题,一些注明就可以使用的也没有注明。但是作为实体书进行出版的时候就不得不重新重视。”此外,他也强调图和文字相互配合在订阅号的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版式设计上两者也有很大的差距,手机阅读从上至下,而图书版式是左右版式,如此要想在不破坏阅读体验的情况下将订阅号内容转化为实体书,需要很强的编辑能力。在何厚今看来,很多障碍既不能归责给内容、也不是渠道造成的,归根结底在出版人才的专业性和规范的专业性上。而对于这种全新事物的接驳,这种行业的“专业性”还在一个构建的过程当中。
可借鉴日韩的转化模式

尊重原创英雄不问出处


除了出版面临的技术性难题。朋友圈作者也还面临着传统认识的挑战。这也让我们想到大多数网络作家成为主流作家的艰辛。从整个社会上来看,互联网写作者在主流上,还未得到理解,何厚今表示:“还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网络写作者,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做到英雄不问出处。”

他介绍说,这种模式并非无从借鉴,虽然微信的传播模式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它反映着中国人的特有交际方式,但是在作者IP转化上,国外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模式,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娱乐、漫画产业发达的地区,都有比较成熟的转化形式,其中的核心也是对版权和原创的一种尊重。

实际上,虽然都强调阅读体验,但是作为纸本书出版,标准甚至要求应该高于互联网写作。一些作品如果能够做到既拥有浅显易懂,降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成本,又能提供准确性极高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找到一种深度阅读的途径。
科普IP或打破同质化书市

“畅销书”到“长销书”留待时间证明


互联网写作的发力点如今已经在不少领域展现,文学、杂文、甚至艺术等,各种各样的公众号使这样的门类也越来越丰富。一些人将互联网文字受欢迎的原因归结于“尺度大”,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眼中,“尺度”问题并非核心问题,也不影响作品的“长销”。如今,越来越多的知识性、科普性的微信公众号受到欢迎,知乎、果壳不仅圈粉能力强,也提供了不少有能力的写作者。在专家看来,这些出于“内行”的写作甚至比很多一般书商的类似内容强很多。反观图书市场上,菜谱、母婴书等生活小百科类图书往往同质化十分严重。

何厚今认为,如果这些优秀的公众号内容能够经过良好的编辑,甚至数篇质量上乘的文章就能形成一本质量优质的图书。

曾经有很多因“人”而红的作品转化为图书,互联网平台在凝聚热度,迅速将粉丝转化为读者的上有着良好的先验和示范。但是,那些“网红写手”们是否能“长红”?一时的畅销书是否能够成为“长销书”,从而跻身经典的行列呢?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典”与否尚且是一个为未可知的问题。何厚今认为,一部作品是如果没有经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是很难能看到其真正的价值。然而,微信朋友圈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不过五年的时间,而这些“火”起来的朋友圈作者为大家所识也只是近两年的事情。现在谈“经典”,或许为时尚早。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转发】一下,和朋友们分享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爱网文以后每天都可以收到这样有意思的文章。

点击右下角的【写留言】可以评论文章哦。


    关注 爱网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