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音姬十三端出的是一株昙花吗?

 

从在行到分答,果壳一步一步远离了果壳。...



我们想提问的创始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知名企业家;

·已是或可能是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

·已经和正在做出创新改变的创始人;

·处于媒体平时不常注意到的行业的创始人。

★欢迎自荐和推荐受访者,直接向“九问创始人”公号后台留言。



编者按:
6月8日,最幸福的创业者非姬十三莫属。他的分答项目A轮融资完成,估值超过一亿美金。祝贺声和赞叹声越过他的朋友圈,遍布社交媒体。“九问创始人”却接到一篇质疑的文章,作者自称创业圈人士,他直言对这种低门槛的知识变现模式的前景不甚看好。

姬老板打得一手好算盘。

从科学松鼠会到果壳网,从万有青年烩到知行、分答,大众见证了姬十三以及他的团队的崛起,互联网则见证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力量。可以这样讲,姬十三打响了中国知识分享经济的头炮,在行推出一年多,一路发展可谓势如破竹。6月8日,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姬十三朋友圈的一则截图:在行&分答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金。瓜熟蒂落,借着火热的东风,1亿美金的融资给这把火浇上一整桶油。

果壳的分答与知乎的值乎、live类似,都是知识变现、知识共享的探索。分答的游戏规则很简单,用户在分答上介绍自己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1元到500元之间,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回答必须是语音,时间限制在60秒内。而如果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可以付费1元选择“偷听”,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也就是说提问者也可以赚钱。

一片掌声和叫好声中,台上的网红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是无数饥渴的眼睛:渴望一问成名的、一夜暴富的、窥探隐私的……知识成为裹住丑陋遮掩铜臭的华裳,仿佛一切只要沾上知识就显得高尚非凡,而所提问的却多是八卦内幕为主,争相博人眼球。这让我瞬间联想到网络主播的直播间,一群“文化屌丝”在撒花捧场,好不热闹。

让我们关注分答宣传文案里的一个词:网红,这个词在2016年恐怕是家喻户晓。分答自以为很讨巧,用了“知识网红”这样一个合成词为自己造势,更让人生疑,网红代表知识?还是有知识的人都可以做网红?这实际上反射的是导向问题,互联网1.0时代让我们学会接入、学会搜索,亦步亦趋地面对庞大数据世界;而到了3.0时代,我们积攒十多年的经验值,今天却要被人“喂养”一般、去灌输一分钟“正确答案”?

知乎的优质性在于,再多的大v牛人,它本质上还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分答强行把关注核心从问题转移到人身上,这未免显得过于主观。我们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因此我们信仰的是知识,而非“知识明星”。花钱提问大v→一分钟回答→一块钱偷听→提问者分红一半的模式形成闭环,看似有新意的模式究竟能持续多久?分答的成功融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目前为止共享经济和盈利模式最为清晰的公司,而这种模式在今日的中国市场上,有谁敢说是长久的?

知乎的成功在于连接人与人,这点在行做的也不错。分答和微博不同,它没有持续造血的能力,大v从外部引入注定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你可以通过撰写好答案在知乎上变成一个大v,但很难通过分答让自己出名,分答注定是留给大v们玩耍的玩具。不看好分答,我的根本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知识成为刚性需求的时代了么?我看还早。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做起了生意。从微信推文打赏,到值乎分答这种付费提问方式,且不谈一个平台发展的成熟度与市场的宽容度大小与否,上来就谈钱是不是太急躁了一点?

对此我是矛盾的。一方面,我应该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思想与版权付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我也在担忧这种模式的未来,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就开始玩闭环商业模式,有没有“赚一笔就走人”的感觉?这种模式是否也在走网红的道路,如出一辙。

自作聪明的分答引入“知识网红”,从一开始就根本上打破了对话关系的平衡。身为网红,别人需要向你付钱才有可能获得答案,而普通人没有回答问题的权利。这种问答关系的单向设置与互联网自由、共享的精神大相径庭。

最后我想说,是的,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我们应该辩证理性对待、静观其变。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唱赞歌,需要有人质疑。当人们都冲到前面捡钱时,我们应该告诉后面的人,捡之前务必三思。毕竟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比珍贵的。

有人激动地说,我们的生活、消费方式甚至价值观,都会以姬十三这条朋友圈截图为节点,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我想说,至于吗?
 
 

九问创始人


创业领域原创新媒体

专注创业原点问题的追问

发掘互联网+背景下

创业极客与商业中坚

微信号:jiuwen2016


    关注 九问创始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