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止是你!

 

每年6月,你一定会听到类似的问题在耳边此起彼伏:“XX,我闺女/我亲戚家女娃今年高考,你给提点建议呗,她...



每年6月,你一定会听到类似的问题在耳边此起彼伏:“XX,我闺女 / 我亲戚家女娃今年高考,你给提点建议呗,她该报什么志愿呢?”

常常可能还没等你想好如何作答,对方就先补一句“我听说,……”

这个“我听说”的后面,往往跟着这样的话:

千万不要报艺术,青春饭!

千万不要报文史哲,找不到工作!

千万不要报农业,高考就是要知识改变命运啊!

千万不要报数学,不知道有啥用,据说还掉头发……

如果听从了这些“千万不要”,选择的志愿,不是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

人生有多少志愿,可以重来?

讲几个小故事吧。

- 1 -


有位清华学霸,为小学妹们做导生。

大家七嘴八舌问他:“大学到底该怎么过?”

他笑答:“大学四年,你去当学霸也好,闷在实验室也好,疯狂恋爱也好,走遍四方做志愿者也好,当学生会头头一呼百应也好,去外面打工赚钱也好……只要你没躺在宿舍一动不动地荒废时间,做什么都是好的。”

据他所说,他从小学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保送,成绩斐然,可他最骄傲的是,恰恰是日日汗洒球场,毕业了还不忘在清华毕业晚会大舞台上面向几千师生跪地求婚抱得美人归……恰同学少年的疯狂经历对他日后体制内的工作几乎毫无帮助,但他最宝贵的记忆,是自己花去了整个学生时代赞美自由。

知乎上有个蛮多人关注的问题“在北大数院读本科是怎样的体验?”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么说的:

“和题目无关,我跑偏一下,讲个小故事吧,并不代表任何:

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个聪明男孩。男孩初中就是计算机大神,编程像说话那么简单。本科去了北大物院,没学计算机,毕业时照样去了Google总部做程序猿。你说,在一个计算机神童走向计算机大神的路上,为什么还需要从物理系走一遭呢?男孩在物院也成绩平平,并不图什么。都知他的计算机已经不需要人辅导了,而后来他说,他选择物理系读本科的原因就一个:想完整自己的世界观。

所以,学数学也是一件为了某种自由而进行的体验,艰难且酷,如极限运动,我一直这么觉得。但若你不爱,没人逼你去跳伞。”

这得是多么洒脱,内心多么坚定的听自己心声的人,才能说出来?

又有某创业新贵,前BAT工程师、精通大数据、创业风生水起。一聊起来,却觉他的人格绝非他的事业所能概括。他自小熟读各类心理学哲学,喜捉摸人心,令人不得不惊叹他世事洞明。

新贵说的最动人的一句话却是:

“有时我想,如果我不做程序员,而去写电影,也许我的成就会比现在大。”

这句话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让你明白——你对自己的清醒判断与自己的处境无关,你对自己的喜好,应该保持着一个孩子对待自己喜好的诚实和尊重。
- 2 - 
昨天,OLAY在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发布了一条小视频。没有多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多么出其不意,但是它就是在朋友圈里引发很多人的共鸣,给不少姑娘造成了心理震动。

为什么?不仅是因为它的题目,直面了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女人一辈子要听多少次“千万不要”?》

还因为,它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一种很多女生想了很久,却没有那样的勇气去采取的态度——选择改变,活出自己。

Olay把这种态度归纳为5个字:[b]你不止是你



里面有一个当年义无反顾选择了理科的姑娘,她成为了程序员,可能也像此刻的你,加班,赶工,在电脑面前累得眼睛酸疼。可是她说:“没难度的梦想,不值得坚持。” 你看她,演讲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光芒。
里面还有一个不顾父母反对,理直气壮到省外就读的姑娘,现在已经开始了寰球旅行。她说她一定要离开熟悉的环境,才能发现未知的惊喜。这是一种对旧我的告别,但没有这种告别,就不会有未来的来临。你看她,走路的时候裙带当风,自信上扬。
还有那个理直气壮,冒着被扣上“女博士”帽子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的姑娘,未来她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吧。虽然现在医患关系那么紧张,可不也还是有这样的听自己的心去前行的人吗?你看她,一丝不苟的谋划着未来,向着未来的救死扶伤。
- 3 -


当时间的维度足够拉长,你就会知道,你的选择,是你生命气质的一部分,你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人活一生,无论物质或精神,无非是在追求一种生命气质。

它由很多元素构成:你念过的书,习过的专业,眼见的事,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承受过的起伏,体会过的悲喜。最后这一切都会成为你看待世界的某种观点:理性的、感性的、悲凉的、激进的、风险偏好的、风险厌恶的……这些都如人饮水,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你被迫做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便好像一个信仰者闯入异教徒的世界,那种痛苦是持久孤独而难与人说的。

美国作曲家弗兰克·扎帕曾这么酷酷地说:“如果你最终过上了无聊且痛苦的一生,那是因为你听从了你妈妈、你爸爸、你老师、你神父,或某个电视上的家伙告诉你该怎么去做那些该死的事——这都是你应得的。”

若你此刻听从了他人的限制与安排,那么你接下来只有两种选择:

一,继续听从下去,无知无觉地成为他们期望中的你。

二,某刻,你终于再也不想自欺欺人了,于是你在下一个更费力气的节点,推翻此刻你做出的决定。

要知道:最美好的姑娘都是用生命在赞美自由。

就如Olay这部微电影想表达的:女孩绝对不止于标签,人生的选择,也绝不止于一回严阵以待的填志愿。

你,不止是你。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蜕变之旅。


    关注 月寒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