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我的金钱观与养生之道

 

人老了,就变回孩子。由出生时的啼哭,需要抚爱、拥抱;到开始学走路,开始抓取自己的东西;到越长越壮,觉得天地之间,可以处处为家。然后,过了中午,太阳西落,随着身体的衰老,逐渐收回遥远的步子,躲回家,躲回自己的房间,抓紧自己的“存折”……...



别让传家宝成了垃圾

我的邻居老太婆不久前死了,给我很大的打击。

你可别想歪了!其实我跟那老太太不熟,打击我的是她儿子对“妈妈去世”一事的处理态度。

老太太没死多久,据说住在外州的独生子就来了,接着叫来一个大车斗,就是美国人专门用来装大量垃圾的容器,装满了,打个电话,会有专人把里面的废物拖去扔掉。

只听她家传来叮叮当当东西砸碎的声音,我好奇,过去看看。只见车斗里除了很不错的家具、犹太人蓝瓷彩绘的台灯碗盘、盆栽画框外,还有不少名牌包包。我心想,这儿子八成不知道那些包包在二手店能值很多钱。

父母的宝贝,儿孙的废物

真正令我心惊的,是看到好几本有着锦缎烫金封面和蕾丝花边的大书。伸手翻翻,原来都是相册,里面有黑白有彩色,全是老夫妻的生活照。我翻了一本又一本,全都精美极了,而且一张不少——显然那位“孝子”半张也没拿,搞不好看都没看就随手一扔。

可不是吗?那是他爸妈的照片,二老当宝贝,儿子可不见得珍惜。他现在也五十多了,据说是位大老板,他往前看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回头怀旧?怪不得他才回来几天,就把东西噼里啪啦全扔掉!接着找掮客,卖房!

这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有一天我指着自己珍藏的几方“端砚”,对他说:“如果我将来传给你,你会卖掉,所以最好捐给博物馆。”

儿子当时想都没想就说:“还是现在捐了吧!就算我不卖,我儿子也可能卖,儿子不卖孙子也会卖,照这个逻辑,还是活着捐了吧

“活着捐了吧!”这句话也有理。好比买坟地,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自己去买,八成不会太贵,但是等你住进加护病房,身上插满管子,门口一堆殡葬公司的人跟你子女推销,可就要被敲竹杠了。

活着捐,别死了捐捐东西的道理也一样,除非是珍稀版本,你以为等你死了,把藏书捐出去,获赠的单位会感激涕零吗?错啦!只怕他们要骂你给他们添麻烦。是啊,连我去年捐书给母校,除了把几千本书送去,还奉上十万台币现款,为什么?为了补助他们处理这些书!活着尚且如此,死了还用说吗?



送东西也一样。今天你活得好好的,有亲朋晚辈来,在家人没意见的情况下,找两样还不错的小东西,问: “你喜不喜欢哪?”晚辈点头,你就豪爽地把手一伸: “好!送你!”这感觉多好哇!连他爹娘或另一半,都会感激你的大气。

相反的,你活着的时候一毛不拔,等你腿一蹬,再留给这人两个、那人两个,感觉就差多了。人们会想,你死了,终于撒手了!而且东西八成是你儿女看不上的,扔了可惜,只好便宜了我们。

可不是吗?如果再碰上我邻居那样的宝贝儿子,看都不看,全扔了!摔了!你在“地下”伤不伤心?更令你急得从棺材里爬出来的,是拿到《鉴宝》节目里能让人大吃一惊的古董,也可能被你不识货的孩子扔掉。

不单因为他不识货,更因为只有你识货,却从来不说,所以全家都不知道。也因此有那么多“捡漏”的行家,专往老宅跑,去找什么?

找愚昧不肖的子孙!

不要给子女留下谜团

有位朋友,假日总不见人,原来他忙着去“捡漏”了。

“捡漏”是古玩界的词儿,就是捡那些别人没发现的好东西。譬如在跳蚤市场以几十美金买回一张毕加索的画,在潘家园以几百块买个宋代钧窑的瓷器,那简直有挖宝的刺激和乐趣啊!



我那朋友在美国捡漏,是去豪宅遗物的拍卖会。许多豪门大户,主人死了,孩子或不愿处理遗物,或没子嗣,不然欠了太多钱,全丢给了债权人,他们就把遗物交给专门搞拍卖的公司,把屋子里的东西都“造册”,标出底价,有时候甚至没有底价,出价就卖!

到了拍卖那天,捡漏的人就都来了。有的是真的在行的古董商,有的是一般大众。因为西方人毕竟不太懂中国文物,好多“老中”就去捡漏,很可能天上掉馅饼,买回个好东西。

我朋友常拿他捡来的宝贝跟我炫耀:“瞧!多漂亮的铜香炉,搞不好是几百年的老东西,猜我多少钱拿的?五十块!”

是啊,出价就卖!如果那天凄风苦雨,搞不好下雪,去的没几只猫,很可能你拖一大车古董家具文玩摆饰回家,也花不了几千块。

我常想,那些死掉的庄园主人如果地下有知,八成会从坟里爬出来。“天哪!我当年花多大功夫才收藏的宝贝,你们居然三文不值二文卖了?”

活人讲价,死要钱?

这就令我不能不佩服一位大收藏家了!连他病危,躺在床上,腿都发黑了,还在卖他的收藏。我当时在旁边心想,何必把钱看得那么重要,死要钱呢?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是对的。

第一,他自己的收藏,他了解来历,由他谈价钱不会吃亏;

第二,他是大收藏家,受人尊重,别人出价时也会比较配合;

第三,他非但不自私,而且看得远,为后人着想,与其死了之后让家人为那些收藏你争我夺、猜来猜去,不如趁自己在世的时候,换成钱,直接分。

与其留下谜团,不如写下答案

请注意我说的“猜来猜去”。许多遗产之争,都是因为“猜”,尤其是猜珠宝书画。因为那些东西没个定价,谁拿多了,谁拿少了,谁拿的不值钱,谁拿的价值连城,每个人都怕自己吃亏。它不像现金有个实在的数字,只要遗嘱交代清楚,到时候依法分配,不容易有纠纷。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如果你有不错的收藏,最好活着的时候兑换成现金或捐给博物馆,否则一定要“造册”记录。

你可以把自己的收藏都拍照,一样样写下来,记下当时是多少钱买来的。而且注意市场动向,譬如某年某月某拍卖公司类似的东西卖了多少钱。

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心得,譬如买了之后才发现是假的,其实不值什么钱。

你只要留下这么一份东西,交给下一代,最起码他们不会把宝贝当破铜烂铁扔掉,即使“出手”,也有个根据。

还有一点,如果你的收藏是从大甩卖公司竞拍得来的,一定要留着当时的成交资料。因为只要那家公司还在,子女再把东西拿去,他们就得接,这样能让子女多了份保障。

摸彩最公平

或许你要说你是一般小民,没什么好东西,不必管。

我就又要提醒你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多少人家、多少亲人,只为一只戒指、一张烂画,吵得不可开交!豪门大户有分产不均,告上公堂的,蓬门小户也会因为分配不均,反目成仇啊!

这一点我不能不佩服一位新闻界朋友的老爸。他老爸有一天把三个子女叫去,指着桌上的三堆东西说:“我已经把家里像样的东西分好了,每一堆里都有好有坏,有便宜有贵,价值差不多。现在由你们抽签,抽到哪堆是哪堆!”



别认为他这是多此一举,也别看子女们拒绝的样子,这老先生真是智者,他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而且把自己放在了公平的位置。

抽签是最公平的,每一堆都可能是你的,也可能不是你的,老人家没有任何私心,全凭各人运气。而且老人一定计算过,每堆的价值差不多,抽到哪一堆都很公平。

有智慧的老人先要懂得人性,子女也是人,就算孝顺,也是人!何况他们身边还有另一半,还有他们的子女。

越是残烛越禁不起风,即使一点点风。早早用你的智慧,把漏风的地方堵住,可以让烛火亮得更久。



《年轻不老,老得年轻》,[美]刘墉著
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版


    关注 书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