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特辑】外面的世界——寻虫记

 

【SKY|特辑】外面的世界——寻虫记...

特辑之二
在这个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外面的世界”之第二次特辑——寻虫记。

此次转载的内容来自2014级生科本科刘灏文对身边昆虫的观察和记录。同时,刘灏文同学也有自己的公众号——寻虫记。这里记录了他和昆虫的点滴故事,虽然昆虫不像植物那样广受喜爱,但是倘若静下心来观察,也能领悟到微观世界的别样美丽。这个公众号既是大家了解昆虫世界的平台,也是刘灏文同学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追寻,所谓醉虫之意不在虫,在于天地之美也。
校园动物记录/2016年春季1
我一直想做一个类似嘎嘎昆虫网或者EOL的图鉴网站,百度贴吧、中昆网之类的论坛类社区对于分类鉴定是非常不友好的,然而无论是自身写代码的水平还是用于获得服务器的财力,都与此目标相去甚远,拖下去遥遥无期,说不定哪天就彻底忘了。

于是,我模仿物种日历,定期发布一下照片,虽然昆虫不像植物那样广(liao)受(mei)欢(shen)迎(qi),也多半没什么人催我更新。然而,连载开起来就是一种挂念,纵然捧场者寥寥,总也能鼓励我出去走走。

假山及周围

鼠妇Porcellio scaber
路过刚刚浇过水的假山,为水汽所激,素来隐于地下的鼠妇攀到了岩石上。见人靠近,遂四散逃窜,不料岩石崎岖,这只鼠妇的触角以奇怪的姿势顶到了一个小突起,骤停。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
岩石旁边有一簇盛开的早开堇菜,靠近一觑,内有一枚蜗牛壳,壳内有黑色泥土,表明壳的主人早已在上一个冬天死去。葬残骸于花丛之中,比所谓风水学问高明不少。

戴胜Upupa epops
极其常见的鸟,常见到《博物杂志》的官微都不想鉴定。古北界广布,有数个亚种。我不是鸟类工作者,可是我见得多了。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雄鸭头部有碧绿色羽毛(忽略我极为业余的拍鸟技术),雌性的绿头鸭则平淡朴素。我在广西见过当地家养的鸭子,与绿头鸭极为相似,与平日所见大不相同,也可能确实是绿头鸭,只不过被豢养而已。

花间

迎春和连翘(或者金钟花)算是北京开得最早的观赏花卉之二,金钟花很奇怪,至今不见有动物访花。采迎春花蜜的虫却已经出现,共计3种蜂,2种蚂蚁。还有一种蛾,是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这是一种白天访花的天蛾,移动迅速,我没能拍到美观的照片。在北美洲,长喙天蛾属的物种因为飞行形态和访问长距花的习性,常常被误认为蜂鸟,小豆长喙天蛾在远东和美洲都有分布,但东亚不产蜂鸟。



杂无垫蜂Amegilla confusa (Smith 1854)
无垫蜂属隶属于蜜蜂科条蜂亚科,常以具有金属光泽的腹部条带闻名,有科普文中讲的“青条花蜂”实质上应该是此属的某种。其实,不是所有的无垫蜂都如此艳丽,图中这种就显得黯淡无光。

它可能是早春最早外出访花的蜜蜂,下面记录的条蜂似乎还要稍晚与此种。迎春花有着细长的花冠筒,这使得吻(“吸管”结构)不够发达的家养蜜蜂采不到迎春花花蜜。无垫蜂吻长,故能吸食花蜜。无巧不成书,蜜蜂不会在迎春开花这么冷的天气出门采蜜,而杂无垫蜂又足够耐寒。是以没有迎春花蜜售卖。市面上常见的槐花蜜,其蜜源植物刺槐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开花。

最后,大家不要想迎春花蜜或者无垫蜂蜜的事了,无垫蜂和下面讲的两种蜂都是独居蜜蜂,没有大型的蜂巢,这就是说,一次最多只能找到几十微升的蜂蜜——如果你是一只艳斑蜂或者红腹蜂的话。



黑颚条蜂

Anthophora(s.str.)melanognatha
鉴别条蜂属并不困难,只要看一看条蜂浓密的长毛和奇长的触角,就差不多知道是条蜂族,下面只要几个特征,就到了属。然而,要从条蜂属一百种左右的条蜂里找到这一种,这就很尴尬了。《中国动物志》中,对于黑颚条蜂的描述之后还有一段,专门写了该卷作者在北京三月份采到此种条蜂的记录,作者认为这是北方早春出现最早的条蜂。此种与上一种在行为上颇为相似,活泼好动,对接近的人类有相当程度的抗拒,会迅速躲开,难以拍照。

我在很久以前,把长有长毛的蜜蜂认成熊蜂。后来,读的书多了,知道这些蜜蜂的毛还不够长。。。熊蜂族有社会性,条蜂一类则独居。熊蜂浑身绒毛,传粉效率极高,故有果农之类养熊蜂用于传粉,但淘宝上还搜不到熊蜂蜜,有想吃的,可以找养熊蜂的果农。

隧蜂属Halictus sp.
这又是一类属下分类很尴尬的蜜蜂。虽然确实采蜜,却不在蜜蜂科,而是在蜜蜂总科中单列一科为隧蜂科,隧蜂独居,掘土为巢,常构筑出交叉繁复的地底廊道,与蚂蚁颇为相似。隧蜂属在全世界有几百种,这个规模在隧蜂科的属级阶元中只能排到第三,第一是红腹蜂属,第二是淡脉隧蜂属。同属之内,有独居、寄生等多种生活方式。

大多数常见的大中型蚂蚁都还龟缩在地下,少数耐寒(或者身材娇小容易被早春微热的日光温暖的蚂蚁,比如以下两种)者已经出巢,采食迎春花蜜。

亮毛蚁Lasius fuliginosus
也许是某种臭蚁,因为体型太小,我只给出一个或然的鉴定结果。亮毛蚁的奇特之处在于,初孵的成虫是黄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为黑色。其实不少蚂蚁也有类似的性质,只是变色比较快。

淡黄大头蚁

Pheidole flaveria Zhou et Zheng, 1999
1999年的新种,记录产地只有广西和河南。虽然名叫大头蚁,但本属的职蚁二型,有一种大头的兵蚁,还有这类娇小的工蚁,我曾在北京见过大头蚁的兵蚁,但这次只有工蚁。这种蚂蚁以其独特的体色区别于同属种类,并以其亮丽的黄色赢得了一些蚁友的喜爱。据说在鸟圈,产地的新记录还是一桩有点分量的新闻,然而到了虫圈,新记录显得不那么稀奇。有些类群全国只有一个组在研究,记录的产地也就非常片面。

群聚的红脊长蝽成虫

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
红脊长蝽是整个华北地区最常见的群居长蝽,半翅目是渐变态昆虫,不存在以蛹越冬的情况,在如此早的春天看到成虫,可见红脊长蝽的越冬形态是末龄幼虫或者成虫。一朝春风顾,它们从枯叶缝隙的眠梦中醒来,开启新一轮的枯荣。#另外,生科的小伙伴为什么不看一看它的种名呢?#

旷野

虽有春寒,夕阳下的草地上空已有群虫飘飞,如果看得比较仔细,可以看出是蚊子。其实,这些“蚊子”属于摇蚊科(Chironomidae),养鱼常用的红色蠕虫就是摇蚊科的幼虫。

摇蚊科 Janypus nebulasus
摇蚊科Telmatogeton japonicus
摇蚊科Parochlus kiefferi(近似)
说到摇蚊,不妨多讲几句,由于摇蚊和吸血的几种蚊子颇为相似,常遭无妄之灾,以至于这一科的英语是non-biting midges,从中可见欧美科普工作者直冲云霄的怨念。“摇蚊”这个中文名也是有来历的,摇蚊科体型细弱,其飞行受到风的影响,飘摇无定,故名摇蚊。在一些资料如EOL中,大蚊科的一些属被归入摇蚊之中。

早春百草新生,除了摇蚊之外,地面上实在乏善可陈。若还有什么容易见到的活物,就只是在地面游走,几与泥土一色的蜘蛛了。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 Koch, 1877
这是老朋友了,动物学实验拍照的时候就见过。附肢上的环纹(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有点漂亮。

黄褐狡蛛

Dolomedes sulfureus Koch, 1877
狡蛛、狼蛛、舞蛛,傻傻分不清楚。我曾经被一位大神打脸(其实打多了就习惯了),后来也找了一些资料,但是仍然很难区分

本次推送到此结束,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关注 生声不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