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49篇--卷二十三古人的“礼”治,是什么?

 

概述:中国古人讲求礼治。但建国以来“礼”备受批判,以为是封建流毒,是文明糟粕,是人治的马...



概  述:

中国古人讲求礼治。但建国以来“礼”备受批判,以为是封建流毒,是文明糟粕,是人治的马甲,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错误批判,被好多无知的人以讹传讹更觉得古人不知,治礼乱世了。其实,中国古人治礼,就是定规矩,就是讲法治的一种表现,这种法治,不仅遵循着法的原则,也考虑了人情和人性,体现了中国人的“和”的指导思想和办事原则。

摘  选:

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矩者,方圆之至也,礼者,人道之极也。

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礼,治辩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人生而有欲,欲不得则忿,忿无度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隆,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于其中焉,房皇周浃,曲得其次序,圣人也。

翻  译:

线绳是最直的标准,秤是最平的标准,规矩是最圆最方的标准,礼是人类道德的最高标准。

多么盛大的美德啊,主宰万物,役使群众,难道就靠人们的强制力量吗?我到过主管礼仪的大行官府,观看夏商周三代对礼仪的删减增益,才知道顺从人情来制定礼规,依照人性来作出仪节,由来已久了。

人间事理虽然纵横交错,千头万绪,而规矩却能无所不贯,用仁义诱导人们上进,用刑罚来束缚人们行为,所以道德高就地位尊崇,俸禄重就宠幸光荣,这是统一国内、规范万民的原则。礼是治理国家,辨正名分的最高准则,是国家强盛巩固的根本,是推行权威的方式,是建立功名的总纲。

人天生有欲望,欲望不能实现就忿恨,忿恨没有节度就要争斗,争斗就要造成纷乱。古代帝王厌恶这种纷乱,所以就制定礼义来调理人们的欲望,供给人们的需求,使欲望对于物质不会穷求,使物质对于欲望不至于枯竭,让欲和物二者相应地协调增长。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族群的根本,君主和师长是治理的根本。三项缺少哪个,人就不能安定生活。所以,礼上敬天,下敬地,尊崇祖先、君主、师长,这是礼的三项根本。

礼以财物作为手段,以贵贱等级作为制度,以事物多少表示差异,以隆盛省约作为要领。仪节繁重,用情较省,仪节超过了情感,这是礼的隆盛形式,仪节省约,用情较多,情感超过了仪节,这是礼的省约形式,仪节和情感内外表里并行融合,这就是礼适中的体现。有志行和操守的君子对于礼,该隆重的隆重、该减省的就减省,该适中的就适中。在礼之中,能够真心实意认可,全面周详掌握,从容恰当践行,这就是圣人了。


    关注 慕古习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