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别:黄芪

 

黄芪《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山西。

产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分别大小,理直扎捆后晒至全干。



形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粗下细,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及横长皮孔。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强纤维性,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的1/3~1/2,木部淡黄色,并有放射状纹理及裂痕,习称"玉栏、金井、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功效:性温,味甘。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伪品:蓝花棘豆干燥的根外观虽也呈圆柱形,但分枝较多,尤其根的上半截短,下半截多分枝,身长多在10~40厘米左右;表面灰棕红色或棕褐色,表面皮孔少且不明显,呈灰褐色横向延长,有的栓皮易剥落;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刺状,无裂隙等特征;闻之亦气微弱,但口尝味微苦,略具刺激性,嚼之无豆腥气味或略有豆腥气,但不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动物试验可起到增加体重、延长耐力的强壮作用,而伪品不具备上述功效,不可代替黄芪使用。

附注:一般保健或者治疗中使用的黄芪指的都是生黄芪,也就是黄芪晒干以后的切片。炙黄芪是用蜂蜜炮制而成,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以上内容参阅相关书籍与网络等文献


    关注 同和堂医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