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替代中小尺寸市场加速  大尺寸技术路线不明

 

重量不足1克、厚度仅0.01毫米的一张“塑料膜”,竟可以在弯曲和折叠的状态下播放视频,眼前的这一“幕”让人啧...




忍不住想打一下广告:优秀OLED相关材料、设备、关键部材投资及产业合作请找小C君


今年以来,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OLED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6月30日举行的“2016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OLED发明人邓青云接受了《中国电子报》的独家采访。在他看来,OLED会最终取代LCD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显示技术。但是他也向记者透露,在中小尺寸市场,OLED替代LCD会比较快,而在大尺寸领域,OLED要想替代LCD仍需要时间。
据邓青云介绍,OLED发展史上有3个里程碑事件:1987年发表论文、2003年柯达照相机采用OLED,以及2013年OLED电视推向市场。

他表示,1987年一篇关于OLED的论文揭开了OLED显示技术发展的序幕,论文提出了两层结构,第一层是全透明层,第二层是ALQ层,这形成了OLED的最初概念。几十年过去了,这篇论文的引用量仍然非常高。

第二个里程碑是,柯达研究实验室发现了OLED,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看到OLED技术。柯达很快就生产了OLED有源矩阵显示,视角比LCD更好,因此在2003年时将OLED技术应用于照相机,然而由于价格高,并没有持续很久。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OLED技术首次应用到电视领域,索尼开发了11英寸的960×540像素的有源矩阵电视机,当时也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邓青云表示,索尼此后又开发了采用印刷技术的OLED面板,但这对索尼而言是一个错误,因为当时印刷技术并没有发展那么好。他们可以在圆心来进行显示,但是从未进行真正量产。

关于大尺寸OLED的技术路径,邓青云表示,OLED主要有两个竞争性技术,一个是三星、一个是LGD。三星电视是基于低温多晶硅、图形化RGB。LGD利用金氧化物TFT和RGB靠白光OLED,两大公司选择的技术路径不同。但是,在这两种技术中,邓青云更看好基于白光的技术,市场比较接受。

邓青云告诉记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CRT、TFEL、PDP已经过时,真正有潜力的是LCD、OLED、LED、E-Ink,我不确定将来是否还会有其他技术,因为OLED和LCD基本处于主导地位。曾经没有人关注OLED,当时认为寿命不够。在OLED技术30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司都用不同方式提升它的亮度和寿命。2003年Kido宣布可以用串级的架构让OLED变得更亮且寿命更长,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用低电流产生更高的亮度。对OLED来讲,功耗已经不再是问题。”

实际上,在中小尺寸领域,这两年OLED显示屏已经处于快速增长态势。邓青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手机行业OLED是非常确定的,它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2017年以后,苹果将采用OLED手机屏,将加快OLED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OLED显示屏非常轻,可以实现曲面、弯曲、折叠,甚至可以达到无缝连接,这都是OLED技术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OLED会取代LCD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显示技术。

但是,邓青云也坦言,尽管OLED电视画质更漂亮,可与LCD相比仍然较贵,因此只能定位高端市场。从厂商来看,目前也只有LGD一家在做,OLED在TV中占比很少,要想替代LCD还需要很长时间,只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才能推动OLED产业进一步发展。

国显光电常务副总裁张德强:大尺寸OLED投资升温,路线不明

对话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德强

中国电子报副总编陈艳敏

时   间:6月17日

地   点: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后来者居上,PMOLED出货量保持第一

陈艳敏:维信诺沉淀了12年,于2008年建成中国大陆第一条PMOLED大规模生产线,随后做到了全球销量第一,你认为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德强:我们公司的前身是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1996年我们在实验室里就看准了OLED方向,认为OLED一定能成为面板行业的一个新方向。于是,项目组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2001年,我们成立了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目的是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中试,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申请并获得了许多专利。

但是那时候还不具有规模的经济效应,为了扩大产业规模,我们又把实验室、中试的成果进一步应用在量产上,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自从我们PMOLED量产以后,产量逐渐提升,出货量也逐年增加,从2012年开始至今,我们全球出货量一直位列第一。

我们的成功依赖于我们原创性的创新,我们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做起,对于原理性的东西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PMOLED最热的是2003~2004年间,那时候全球有22家企业都在进行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但是过了两年之后,有很多企业扛不住了,有的转产,有的倒闭。表面上看起来是市场发生了变化,可是如果技术有创新,产品有竞争力,你就可以适应这个市场。

我们就是在那一波洗牌中生存下来的。PMOLED不是我们做得最早的,但我们是做得最好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从基础研究做起,有较深厚的技术积淀,同时我们与客户紧密合作,中试和量产技术的研发都是瞄准市场的,不断推出适合市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应用领域的中试样品和量产产品,因此产品更有竞争力。这得益于我们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技术创新,也得益于我们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陈艳敏:从技术到市场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在市场对接方面,维信诺主要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PMOLED当前的市场应用情况怎么样?

张德强:这一块我深有体会,因为OLED是新兴技术,这项新技术兴起之初,全世界懂得这项技术的人员都比较有限,我们要和客户一起研究怎么把OLED技术用好,所以我们当时的很多销售人员都是硕士、博士,我也做了多年的销售。当年我做销售的时候,客户正用竞争对手的产品,调不出图像,我还帮他们调。就是这样,经过长期的接触和沟通,我们了解到客户的一些需求,把用户使用产品过程遇到的问题写成规范,所以我们产品说明非常符合客户的要求。另外,售后服务也非常重要。不是搞技术的就很牛,而是要放下身段,不管售前还是售后都要真心为客户服务,并努力超出客户的期望。PMOLED起初主要应用在翻盖手机副屏和MP3上,当时的出货量很多,有的竞争对手一直守着翻盖手机和MP3市场,当这两块市场消亡了,他们也就倒闭了。

但是在翻盖手机、MP3是PMOLED的主流应用时,我们就意识到这个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变化将会越来越少。所以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寻找PMOLED新的应用领域,销售奖励策略也开始改变了,重点奖励在新应用领域开拓方面的功臣,在银行电子密钥、车载ETC、血氧仪、运动手环、电子烟、工业仪表等新的领域逐渐被培养起来。可见,除了产品创新,在市场中开拓新领域,进行主动性创新,也十分关键。

总结经验,我们认为,不管PMOLED,还是AMOLED,我们坚持在中试阶段就与客户紧密合作,进行原型机的开发;在建设量产线期间就开始与客户合作,提前为产品导入到客户端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并在市场应用环节不断进行创新,与客户一起通过创新创造市场。

冲出重围,AMOLED中国仍有机会

陈艳敏:维信诺并入国显光电之后,业务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德强:我们是属于同一集团,只是分工不一样,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做PMOLED,国显光电主要在做AMOLED,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OLED产业”。

陈艳敏:在过去几年里,你们在PMOLED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能否复制到AMOLED上?

张德强:这个问题问得好。AMOLED的技术包含TFT背板技术和OLED器件技术,也就是说要做成AMOLED,PMOLED技术是基础,然后还要加上TFT背板技术。现在做AMOLED比较成功的两家企业,过去都有七八年的PMOLED经验。

对于我们来说,过去积累的PMOLED经验是我们迈向AMOLED的门票。虽然它们的材料体系有所更新,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从2009年开始,我们认识到OLED与LCD所使用的LTPS-TFT技术有很大不同,因此扎扎实实地针对AMOLED用的LTPS-TFT技术进行了几年的技术开发和中试,并完成了量产工艺的集成,补上了我们所缺乏的LTPS-TFT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AMOLED可以顺利量产的原因。

此外,AMOLED和PMOLED的市场融合度比较高,PMOLED的客户资源和服务模式都可以移植到AMOLED经营当中。特别是服务模式,OLED毕竟是新东西,我们不仅要销售好,还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客户的工程师把产品设计好,我们在PMOLED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可以直接复制给AMOLED。

陈艳敏:维信诺是中国OLED产业联盟的联合主席单位、江苏OLED产业联盟秘书长单位,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张德强: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我感受最深的是合作共赢,这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PMOLED业务方面,经过与上游企业的几年通力合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产品竞争力。这是我们和产业上游企业一起合作的结果,为了使几类原材料更适合我们的产品,我们会向上游厂商派出驻厂工程师,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在显示屏的整个产业链中,我们一直认为面板厂商有责任带动上游和推动下游厂商共同发展。同时,OLED产业还在技术成长期,远没有到成熟期,我们面板厂商之间也要进行合作,发挥各家之长,共同努力,快速推动我国OLED产业的发展。我们之前做过一台12英寸的OLED电视样品,就是与同行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所以对于一些关键的共性技术,国内的面板厂商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提升我国OLED产业的竞争力。

陈艳敏:当前三星在中小尺寸AMOLED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三星的经验给国内的企业带来哪些启示?中国平板显示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张德强:我觉得三星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韩国的环境和资源投入有关,另一方面与三星转OLED的决心也有关,近期,三星逐步停掉LCD产线,同时三星也很注重基础性研究。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跳不出这个规律,也应该重视基础原理的研究,重视方向上的判断和进行一定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现在OLED产业没有LCD时代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铁三角的存在,我国在OLED方面起步较早,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就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

只要我们能够看准方向,能够投入基础研究,能够加快布局的话,我觉得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如果别人布局完了,技术非常成熟了,专利也没有空间了,我们再投入就晚了。

量产经验匮乏,设备厂商选择需权衡

陈艳敏:在AMOLED上,国显光电投入很大,也已经量产了,你们量产的蒸镀设备是用哪家的?在设备选择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张德强:OLED是个新领域,生产设备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当初PMOLED选择设备的时候,我们既没有选择报价最贵的设备,也没有选择号称最好的设备,而是选择一个能够应用我们的技术的合适的蒸镀设备。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我们设备的月产能是8000片,是一般竞争对手的两至三倍,这也是我们PMOLED业务能有较好赢利的原因。

参照PMOLED业务,我们买AMOLED生产设备的时候,也是选择一家既有AMOLED技术基础,又和我们有合作意愿的设备厂商。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量产,而且产品质量达到了在业内还比较认可的水准。

通过对PMOLED和AMOLED设备的选择,我们认为,能买到有量产经验厂商的设备当然不错,但如果买不到,凭借我们多年的技术积累,鉴于对于原理性的东西比较了解,加上多年的中试和量产实践积累,我们也可以和设备厂商一起努力,最终调试出适合自己的设备,这样我们的产品反而更有竞争力。

OLED技术看起来很神秘,实际上可以分解成很多普通的技术,例如蒸镀设备要求真空度高、对位精度高、蒸发均匀等,但是对相关技术进行分解后,每一项技术都是很普通的,但每一项技术及其整合,都需要面板厂家用“工匠精神”去潜心研究。所以我们不要太迷信“非谁的设备不可”的说法。如果面板厂商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OLED技术和工艺的话,即使买到了相对成熟的生产设备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产品。设备厂商所掌握的生产工艺技术终究是有限的,面板厂商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才能顺利地实现量产。

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我觉得只有掌握了基础研究技术,进而在中试线和量产线上研究生产、工艺技术,才能够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技术,不一定非得选择哪一家设备,可以找一家水平还不错,同时有一定合作意愿的厂商,也能够造出一台适合你用的生产设备。其实选择已经有业绩、但不愿意对设备进行定制化改进的设备厂家,还是选择一家尚无量产业绩、但愿意与客户合作进行定制化创新的设备厂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挑战风险的决定。

持续创新,柔性AMOLED明年量产

陈艳敏:国内有厂商在柔性AMOLED产线布局动作比较大,国显光电在柔性显示方面也有布局,并率先推出了可以完全卷曲的柔性AMOLED显示屏,请问未来的布局重点是什么?

张德强:我们柔性AMOLED技术布局比较早。2003年我们已经开始做柔性OLED面板的研究了,现在柔性OLED面板的相关专利已经超过一百多项。2012年,我们主导了一项柔性显示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国内企业主导的第一份柔性显示的国际标准;去年,我们和国际同行一起主导另一份柔性显示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现在我们进行的5.5代AMOLED量产线正在进行扩充产能,部分产能将会是生产柔性AMOLED显示屏的,今年下半年设备陆续就会到位,预计明年我们能批量生产柔性AMOLED产品。

同时,我们已经在规划建设新的生产线,加大柔性产能。

做OLED很难,做柔性OLED更难,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把基础打牢,市场是检验我们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陈艳敏:能谈一谈对柔性AMOLED技术和市场的理解吗?在你看来,我国柔性AMOLED面板应该如何发展?

张德强:通常我们把柔性分为四种状态或四个阶段,分别是固定曲率弯曲、能多次弯曲、能折叠和随意弯曲。我们认为有两个指标要重点关注,一个是曲率半径能不能达到小于3mm,一个是弯折次数能不能达到10万次以上,只要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客户就都可以用了,所以我们的设备和工艺必须做到这两个指标。

可以说柔性OLED显示屏可以给终端客户带来很大的创新空间。使用户对柔性OLED这一新技术有充分了解是我们的工作。还有,苹果手机出来之前,我们怎么知道触控功能会这么方便呢?苹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集成创新,手机中加入了触控功能,改变了大家的使用习惯。所以现在柔性AMOLED面板出来之后,我们的想象力是不够的,我们正在与客户一起来推动柔性OLED的应用。

柔性AMOLED面板也应该像之前一样,从基础研究开始,比如为了应对制造过程中的高温,开发合适的柔性材料;为了应对弯折过程中的应力,要开发新型的器件结构;弄清楚了如何提高弯折性,如何保证低水氧透过率,然后进入中试线,最终实现量产,我相信这是个必由之路。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步骤做的,并不是什么时髦就去做什么,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是看清技术的发展趋势,把该研究的问题研究明白了,步步为营,最后实现量产。因为如果不这样,跳过基础研究和中试阶段,风险会很大,在量产阶段会遇到很多问题,交更多的学费。

抢占VR机遇,国内厂商需提前布局

陈艳敏:现在虚拟现实很热,对于面板厂商是一个新机遇,VR显示终端对于AMOLED面板有什么要求?

张德强:VR显示终端对于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刷新率要达到90Hz以上,OLED面板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我非常看好OLED面板在VR领域的应用。此外,OLED面板更轻,对比度更高,也可以做成柔性的,按照这样看,OLED在VR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未来可能持续增长的市场。另外,VR对显示屏的分辨率有很高的要求,针对高PPI,我们已经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了。

陈艳敏:既然VR显示终端非OLED显示屏不可,国内面板厂商如何在VR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呢?

张德强:据我了解,国内面板厂商在VR市场都有动作,你陆续会看到相关消息的。但是回到刚才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得静下来,如果要真正做出产品的话,就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概括出一些技术指标,就像我刚才提到,做柔性必须要有两个指标一样,对于VR也一样,比如VR显示终端需要高分辨率、低功耗等,我们把客户的需求拿到,然后化为研发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和下游厂商保持密切的互动,随时调整我们的目标,然后静下心来实现相应的指标,最终进入中试和量产。

投资升温,大尺寸OLED路线不明

陈艳敏:当前国际OLED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中国OLED面板企业如何抓住机会?

张德强:现在韩国依然是最为领先,中国大陆投资很多,最近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有一些动作。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越好,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能容纳这么多厂商;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完善产业链,推动整个OLED产业持续发展。

陈艳敏:OLED领域逐渐升温,你们会有哪些并购或者重组的计划吗?

张德强:我们对未来公司发展的规模扩张已经有了具体规划,过一段时间会公布。下一步我们用创新的发展模式,除了要做出好的OLED显示产品、做大OLED显示产业的规模,我们还会加大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和与同行的合作。

陈艳敏:你们现在主要专注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在大尺寸OLED方面有何考虑?

张德强: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我们有布局,只是现在大尺寸OLED的量产技术路线还没有确定,我们的策略是提前去关注,分析清楚其发展脉络,并在关键技术方面做研发布局,这样就可以在适当时候,以合理的成本切入市场,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当年在做中小尺寸AMOLED研发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两三条技术路线中比较,最终选择一条比较合适的路线进入量产。

今年是我进入OLED领域的第20个年头,在清华大学,我跟着导师做过OLED基础技术开发。在公司,我做过产线建设、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产线运营。我深知做好OLED有多难。我非常认同任正非先生的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做不成大产业的”。我也觉得很幸运,在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为之奋斗了20年的OLED的时代到来了,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我国的OLED产业能迎来灿烂的未来。
高精尖人才集结号吹响!
不用看JD!只要你是面板界精英,小C君倾力免费为你谋得高薪好职位
简历请投递至hr@cinno.co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今天的头条是招聘广告:小C君找小伙伴啦!》

《报告 | 2016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分析 (简版PPT)》

《直击 SID 2016 | 上百张照片视频带你亲历全球最新显示科技

《台积电、联电订单满手 芯片重现排队潮

《昆山国显光电AMOLED二期开建!携手华夏幸福河北投建30K第6代AMOLED生产线》

《最强OLED题材股诞生!强力新材与台湾昱镭光电战略联盟设立新公司》

《报告 | 百页PPT洞悉全球OLED产业链及投资机会

《硅基(Si)OLED:你不可不知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中的黑马!》

《Senseg静电触控反馈技术到底是什么?全新触控时代超乎你想象!》《全球最权威 VR 报告汉化版来了!让你彻底搞懂它为何能代表未来

《2015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排行榜》

《2015年国内手机品牌LTPS面板采用率达37%,国产化自给率突破20%》


    关注 CINN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