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自树诗风品自香—李晓波诗词作品欣赏

 

诗评...

自树诗风品自香
----李晓波诗词作品赏析
 
关拴满


掐指算来,认识李晓波先生已经足足二十有六年了。那还是在山城宝鸡求学的时候,愚与他有幸同窗。那时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但文学天赋已经在他身上崭露头角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才思敏捷、出口成诗,是班上有名的才子。他给同学的题赠、留言,多以七言古诗的形式出现。或励志、或缅怀,或叙同窗之谊、或发少年之狂,总之都是捻笔在手,须臾成诗。

在那个自由体诗炽热流行的年代,他却近乎顽固地执迷于古体诗词,我一直不以为意。我不懂古体诗词,也不知他的所赋是否押韵合辙,但仅就可以表情抒意,大家就已感佩不已。现在想来,他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瑰宝古体诗词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即自那时始。

转眼很多年过去了,他的那份对于古体诗词的拳拳之心,依然没有丝毫改变。他一如既往地眷恋着古诗词,并热情不减地续写着对于古诗词的恋歌,一步步地开始从青涩走向成熟,渐入化境。

这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也紧跟时代,开通了QQ空间、微信。他的创作之路,他的一些即兴之作、有感而发,也便藉由网络媒体,一一展现在身处异地的老同学眼前。由此,我得以对他的作品有一个笼统的感观,一个粗浅的认识。细究起来,这也许是他多年以来厚积而薄发的沉淀吧。



他现在所创作的古体诗、词、歌、赋,所涉内容广泛:或吟古、或喻今;或咏志、或抒怀;或铺景、或叙人;或点滴情趣、或溪语潺潺;或潋山水风光、或采人杰地灵;或缅先贤先烈、或扬真理正义;或掐社会脉博、或踩时代潮流;或品先贤遗篇吟颂,或临古迹名胜嗟哦;或揽辙步韵,文友唱和、或劈斧开山,屡有新篇。他的作品,总体而言,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品下去滋滋有味。正所谓,文品如人品,他的创作,正如他的为人一样,不求外表华丽,唯求内在厚重;不图哗众取宠,但求淳朴有味;不求无病呻吟,只求言之有物。这是为人之道,自然也是创作之道。我的理解,这就是他孜孜以求的风格。

近年来,他的锤词炼句,他的遣字用语,功力日臻,这尤其体现在他的格律体诗词、歌赋上。因为古诗词文体较短,但表义丰富,只言片语之间,所要表现的人和事、表达的感和思,都要跃然纸上,还不能平白,要有穿透纸背的表现力。格律诗还须平仄呼应,相得益彰。这就对语言和字、词的准确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晓波先生现在却运用得如鱼得水,信手捻来。能做到这样熟稔,我想,这应该得益于这些年他在楹联研习和创作上的精进吧。

晓波先生的创作,大多立足于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立足于平凡生活的日积月累,立足于自己的感同身受,立足于自己细小微末的思想所触,立足于自己平淡朴素的乡土情结。下面,略摘几首,以我的肤浅认识,稍加引述:

其一,《七亩角见闻》

石径崎岖车走难,野花芬艳草屋闲。

瘦翁淡定说竹凳,小弟欢欣带笑颜。

常见相识行路远,才知老妪站门前。

莫嫌荒岭人来少,七亩角为世外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用平淡朴实的语言风格,白描般的手法,描述了乡游山村七亩角时的所见所闻。人物:瘦翁、幼童、老妪;景物:石径、野花、草屋、古居、木门槛;情境:老翁擅讲老屋(的故事),幼童好奇游客,老妪闲坐门口。一幅乡野村趣的山水图便勾勒了出来摆在读者面前了。在如今这个全民进城的时代,这样恬静淡然的生活情景,展现在您的眼前,您做何感想呢?最后一句“莫嫌荒岭人来少,七亩角为世外源。”便给出了诗人自己心中的答案。久在闹市走,羡慕桃花源啊!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呢!

其二,《还牛堡留题》

祖辈还牛树新风,耕读传家世无争。

孝亲敬老彰大爱,举案齐眉显真情。

质朴勤劳在继扬,诚实守信已传承。

和谐社会要共建,经典美谈誉古潼。

这又是一首与乡土生活相关的律诗,但是属于老调新弹。诗人回顾还牛堡人历史上就有的淳朴民风,着重展现当代还牛堡人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推陈出新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新社会,从而誉享古潼关的精神面貌。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讴歌新时代的农民耕读传家、孝亲敬老、夫妻恩爱、勤劳质朴、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农民的特色,创造新生活,一幅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这既紧扣了时代发展的脉博,又迎合了我党农村宣传工作的需要。是一首不错的宣扬主旋律的作品。

这首诗语言仍然很平实,所用都是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读来朗朗上口,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其三,《七律 三河口情思》

夕阳斜照大河流,回望高塬满眼秋。

曲径有石迎故客,长廊无意送新游。

摇头芦叶留欢乐,抚掌荷花笑恨愁。

坎坷人生君莫怨,锦衣玉饮也含忧。

这首七律借景抒情,抚今叹古,劝喻人生,是一篇不错的好诗。通篇格律对仗比较严谨,比如:“曲径有石迎故客,长廊无意送新游。”“摇头芦叶留欢乐,抚掌荷花笑恨愁。”分拆开来看,就是两幅不错的对仗工整的楹联。所谓诗联一家,从这几句就可以看出端倪。好的律诗,就是由一副副工整的联句组成,表达出诗人景、意相得益彰的意蕴。

最后一句:“坎坷人生君莫怨,锦衣玉饮也含忧。”为点睛之笔,一语点破。诗人劝喻大家:人生嘛,不管贫穷、富贵,不管命运坎坷,还是锦衣玉食,都应该平常视之。什么样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忧愁和烦恼,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一定没有。

亲临三河口(渭河、汾河、黄河),诗人抚今思古,触景生情,生发出了这个劝世之作。点赞!

其四,《沁园春 三河口观景》

文友相约,意览三河,五位共临。举手频频照,金城胜景,雄关如虎,激浪多存。洛渭西来,远看云彩,偶有飞鸦出密林。塔高矗,望长堤东去,四处温馨。

盘石静坐思忱,广场上,鲜花随绿荫。靓女携手过,顽童戏闹。恰如仙境,世外桃林。绿柳轻垂,船形酒店,伫立河沿迎客宾。中国梦,让潼关美丽,富裕人民。

其实李晓波先生最喜爱的古文体,还是词。这篇词,他采用了《沁园春》的词牌。仍然是三河口,诗人这回邀约了三五文友,一起来观景,当为以文会友时的即兴之作。

词的上阙写远景,下阙写近景,并逐渐引到当今世事,最后引用到了当今最流行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梦!这首词可谓有来有去,从现实中乘兴而来,到幸福生活的前景中去。篇尾紧扣时代脉博,与时俱进,词中引入了很多当代文化元素,为时代服务,不失为古体诗词发展的好方向。



其五,《一丛花 潼关羊肉泡》

正值冬日味犹香,炉内火苗长。潼关老店停足望,有新饼,亲自端详。锅边香菜,红椒糖蒜,肥瘦任君尝。

碗中泡饼再加汤,就蒜味更长。清晨一顿羊汤泡,一天奔波不心慌。纵是艰辛,或为奋斗,先要喂饥肠。

这首词,乡土味十足,读来令人回味悠长。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风格,淳朴的民风习俗,令人馋涎欲滴在家乡饮食,令人忍俊不禁的字里行间所渗透出的西北人的生活情趣,直让人想击掌叫好!

词的上阙写羊肉泡的做法和吃法,下阙写吃羊肉泡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情景,又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冬晨羊肉泡馍馆的红火景象。这幅画现在在我眼前,好象活了一样。

“纵是艰辛,或为奋斗,先要喂饥肠。”最后一句,诗人又是习惯性地点题,不管是生活艰辛的打工扛活的,还是拼搏职场的白领职员们,都喜爱用这羊肉泡馍来当作早餐美食。好一副羊肉泡先吃饱肚子再说其他的潇洒架势。

喜欢这样的文风,喜欢这样的用词遣字,正如这美味可口的羊肉泡馍!

以上,大概摘出李晓波先生QQ日志中的几首诗词欣赏了一遍。或欠偏颇,或欠周到,仅只代表了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读者大众,是否认同?

如果要讲缺点,希望李晓波先生在格律体诗句的格律对仗方面,再多下点功夫。但是,读李晓波先生的作品,总的来讲,古诗新风,让人如沐春风,令人耳目一新。希望大家读了之后,也能产生跟我一样的共鸣吧!

2015-11-15草于北京中关村

作者简介:

关拴满(1971-2016),陕西宝鸡人,原北京中关村伏安基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IT精英,网络评论人。

(摄影:李宏弟)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潼关文艺
 
投稿邮箱:3112358509@qq.com


    关注 潼关文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