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远山里的足球魂

 

光华小学首开男女同校先河,鼓励男女学童平等。球场上性别更是无差,女孩像一匹匹未驯化的、还飘洒着野性泪珠的马驹,栽倒在地,由背迅速拱起,听不见一丝因痛的唏嘘。...



在繁盛的六月的尾声,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石门乡,一个海外可在信封上直书“中国石门坎”的苗疆圣地。

奇迹属于历史,而我们向来是不惮以最糟糕的限度来揣测山区教育的,但向来也愿意用一腔热忱来臆测山区教育的模式,埋头读书,一心向往大山之外的世界,而体育更像是一种闲时嬉戏。但在这里,一切不止于此。

1943年光华小学扩建为石门坎私立边疆民族初级中学,这是西南苗区第一所中学。除了新式的校舍、场地,旧格局还在,历史还未朽败,为伯格理敬立的溯源碑上字迹仍清晰可辨:十年灌溉皆良友,创字释经;两度梯航与君行,分班授课。石门万花齐放,良苗一新……



我们进来时正值午休,期待中的书声朗朗也暂歇了,眼前尽是跳动的小小身影。

教室、办公楼和球场构成由上至下的三级阶梯,百年前英国人伯格理带来的枫树种已洒下大片荫蔽。球场是嵌在半山腰的一坪泥地,也许是标准大小,但周围的土垄和砾石又将边线模糊了,灌木促成直下的路,带锯齿的蕨类植物又在招摇着,被割伤会感到刺麻。球每次滚下,隐没于灌丛,孩子便直冲而下,惊险地在灌木间挪移。



我们加入了一场友谊赛。前后在球场重拾了意义,在山间前后是模棱的,不如向上或向下。球在脚上、在人墙间,进行柔软的冲撞,运球中的呼号从不指示什么,那是幼年身体的语言,充满刚性的待解的密码。光华小学首开男女同校先河,鼓励男女学童平等。球场上性别更是无差,女孩像一匹匹未驯化的、还飘洒着野性泪珠的马驹,栽倒在地,由背迅速拱起,听不见一丝因痛的唏嘘。

总被奔跑所感动,我看着他们连成的顺畅无阻的青春线条,在眼前强烈的却是一帧帧曝光过度的画面,在空中流溢的晶莹的汗线、失球时微蹙的眉脚、胳臂挥着像春天的枝条,这过度的曝光是由于山里少见稀软的云霓,放晴的六月,云朵蓬大而绽放,阳光清澈却褪去了热度。我几次闪避冲来的球影,而幸得许多尚未凝固的微笑。



我们还需知道,1919年,在这里建起了贵州第一个足球场和足球队,被后人称为“贵州足球的摇篮”。在几十米之外,便是百年前简陋的游泳池遗址,相较后者,足球场显得合理、纯粹了多,但二者指涉的都是根源本土的体育精神。要思考的是,我们此行,除了要带来大山之外的消息,更应保存什么。视角的置换当于评断之前。

上课铃敲响,孩子们纷纷向上爬,回到教室。球场显得慌乱而空荡,我们站定,待心跳平复,仰面大口呼吸,阳光明晃晃的颗粒就铺满眼角。


    关注 行者无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