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买加斯卡与英国朋克相遇:「2 Tone」风潮

 

插播一条ska与朋克的故事...



七O年代末,一种结合斯卡(Ska)和朋克(punk)的新音乐流派在英国应运而生,它被称为「2 Tone」(Two Tone);不同于在伦敦时髦的国王大道上诞生的英国朋克,「2 Tone」来自大部分是爱尔兰人和西印度群岛移民后裔的劳工阶级所居住的西米德兰兹郡。



「2 Tone」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至1948年,一批因《1948年英国国籍法》(British Nationality Act of 1948)而乘坐帝国疾风号邮轮船从西印度群岛到英国的移民,他们被称作「疾风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

该法案赋予所有生活在英联邦国家的国民也具备英国公民身份,并拥有完全的权利入境并定居英国本土。这批移民为英国带来了斯卡和雷鬼曲风,并缓慢地被白人劳工阶层接受。



1979年夏天的海滩派对上,聚集了众多2 Tone音乐人
普遍的青年音乐具备排他性,通常被特定的族群独占:老人与年轻人、特立独行与古板守旧、摩德族(Mod)与摇滚客(Rocker)、懒鬼(Slacker)与雅痞(yuppie),或是黑人与白人,只有少数的音乐流派能完全或尝试拥有包容性。

而斯卡曲风与非裔加勒比海文化渗透进英国白人文化,开创出一种朝真正包容的音乐流派迈进,「2 Tone」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该流派歌手宝琳‧布莱克(Pauline Black)曾经说过:「一场实验即将发生。」



六O年代,光头党(Skinhead)把斯卡曲风当成自己的专属音乐,但他们日渐高涨的种族主义,致使光头党运动最终走向泡沫化。接着雷鬼取代了斯卡,但他们讨厌雷鬼更慵懒、恍惚般的缓慢氛围,因此光头党变成了绒头党(Suedehead),除了斯卡和灵魂乐他们也热爱当时的主流音乐,包括华丽摇滚、重金属和前卫摇滚。

接着1976年朋克音乐出现,新一代的年轻人看到音乐创作这件事,可以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主导这场斯卡复兴运动的The Specials乐团与杰瑞‧达摩斯(左三)
印度出生的杰瑞‧达摩斯(Jerry Dammers)是一名活跃于考文垂(Coventry)的年轻音乐家,他也曾是各种青年运动的追随者,包括嬉皮士、光头党、朋克,但让他真正爱上音乐的是斯卡。

达摩斯将朋克的活力与斯卡的曲调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类型「2 Tone」,一种具包容性和社会意识的新流派。他与当地优秀且志同道合的音乐人一同组建了名为「The Specials」的乐团,推出了新颖又适合跳舞的新音乐。


「2 Tone」黑白相间标志性的厂牌形象
乐团接着拿到了一纸唱片合约,并允许达摩斯创立专属厂牌「Two Tone record」。该厂牌首张发行的专辑,A面是The Specials的《Gangsters》,B面则是宝琳‧布莱克与其他音乐人在录音室组成的乐队「Selecter」。

达摩斯不但迅速签下了同音乐类型的The Beat(又名The English Beat)、来自伦敦Madness、Bad Manners、The Bodysnatchers,甚至还有新浪潮风格的艾维斯‧卡斯提洛(Elvis Costello)及其伴奏乐团The Attractions。



他们黑白相间标志性的厂牌形象设计,上面画着乐迷们的标准穿搭,粗鲁小子(Rude Boy)与摩德族的混搭风:松垮西装、白色衬衫、黑色领带和平顶帽。「2 Tone」用音乐使黑人与白人走到了一起,而The Specials有时也会对乐迷说教,发表团结青年世代的政治性讯息。

这场由杰瑞‧达摩斯和The Specials乐团主导的斯卡复兴运动,不但将传统的斯卡乐调与朋克精神融合,并在撒切尔夫人主政时代的英国社会下,克服并化解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这波风潮的主要商业吸引力局限于英国本土,但它仍间接地影响了八O至九O年代的北美斯卡朋克运动。

今天算是插播一条科普史,如果不知道2 tone,那就别说自己听朋克、ska了.

TCMMR

欧美、日本、台湾地区独立音 乐。这个账号有毒,千万别关注!
联系方式微信 liuzhongren888

投稿 1584401562@qq.com


    关注 theycallmemotherrock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