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收官,给电视人留下哪些思考

 

4月9日(上周六)晚,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第一季完满收官,不比一线卫视当红综艺那样轰轰烈烈地出场,却也不禁让喜爱该节目的观众依依不舍。通过观察及了解整个项目的始终,小编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月9日(上周六)晚,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第一季完满收官,不比一线卫视当红综艺那样轰轰烈烈地出场,却也不禁让喜爱该节目的观众依依不舍。通过观察及了解整个项目的始终,小编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1:这个节目真的只是换个-30℃的地方虐星吗?

今年一季度,电视上突然刮起了一阵“极寒”综艺的旋风,一档是正在天津卫视播出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冰雪奇迹》,而另一档则是黑龙江卫视的全国首档中韩明星冰雪真人秀《冰雪星动力》。

两档节目的播出平台都在北方,不难看出,在大量户外真人秀夹击的大环境下,平台也开始思考因地制宜的节目创新之路。

不过相较于传统的户外节目来说,主打冰雪类的综艺因为场地、内容的局限,需要思考更多才能让节目不管是在内容层面还是立意层面都更立体,主打中韩明星的《冰雪星动力》就遭遇了这样的思考。

在节目开播初期时,《冰雪星动力》曾遭遇网友质疑:“这不就是换个地方虐星而已吗?”但随着节目播出的深入,观众们也渐渐发现除了在-30℃的环境下大玩“虐星”,节目包含的正能量和任何时候都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才是主旨。

1、文化交流“热” 景点游戏“冷”

从1月16日播出到4月9日收官,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总共播出12期节目,邀请了近20位中韩艺人参与节目录制,去到了20余个不同景点进行拍摄,体验了不少于40种的小游戏。

作为一档冰雪类真人秀,如何体现“冷”成了节目的第一要素,已经拥有完美冰雪背景的《冰雪星动力》,为了全方位体现黑龙江的冰雪资源和旅游资源,选择了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和哈尔滨等地的著名景点,甚至被誉为“行走的纪录片”。

而节目中为了“音乐之城”哈尔滨而设置的音乐特辑、为经典剧集《林海雪原》设置的威虎山特辑和融合了俄罗斯文化的伏尔加庄园特辑,更是通过专属的节目内容设置、经典的景点曝光等,为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做了不一样的努力。

另外,每期不重样的小游戏也秉持着一“冷”到底的宗旨,除了室外的滑雪、雪圈、雪上漂移、冰滑梯等游戏外,室内也离不开“冷”字,义气吃冰沙、室内接水球等也曾让明星嘉宾们叫“冷”不迭。

中韩明星体验雪圈接力


虽然小游戏把明星“虐”到不行,但游戏外的中韩文化交流也顺势成为了节目中的一大看点。

2月6日播出的春节特辑中,就曾多方位展示了中国和韩国在春节习俗上的大不同,韩国明星们习惯性的行跪拜礼和我国的鞠躬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大跌眼镜;然而在4月2日播出的林海雪原特辑中,韩国明星Tony(安胜浩)在看到长辈时又再次行了跪拜礼,令人不禁感叹韩国对于礼节和文化的严谨。

除了传统文化上的异同,游戏中也多次体现了现代文化中两国的交流和异同,比如石头剪刀布的手势、连线福不福的游戏,都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了中韩文化的异同。
韩国明星集体行跪拜礼


“胜者为王”这个概念想必不管用在哪里都不会错,但在《冰雪星动力》中你或许就要斟酌一下了。《冰雪星动力》在游戏设置上设定了一个“冰之水晶”的目标,通过每期的小游戏获得凿冰工具,运用得到的凿冰工具来赢取“冰之水晶”。

然而节目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工具”的选择上。赢得游戏的嘉宾,可以在9个不同的箱子中随机选取1个,但其中会有什么奇葩“工具”谁也不知道,经常辛苦赢了比赛后,却得到了充气锤子、双截棍、取暖器等令人哭笑不得的东西,搞笑的反转剧情屡屡上演,但你要以为拿到铁锹锤子就一定能顺利凿开冰块的话就太天真了,有一期节目中,一方队员铁锹、锤子各种强力工具齐上阵,却被一壶热水给打败了。

2、融合竞技精神 多维度实现“创新+”

《冰雪星动力》全程的游戏方式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将焦点放在今年的热点——奥运会和体育竞技上,但实际上,节目中却无处不蕴含着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

有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安排了奇葩道具滑雪比赛,有些选手是专业滑雪道具,而有些选手却是纸盒和窗帘等完全无法滑动的道具,但是拿到纸盒的千明勋和拿到窗帘的Tony(安胜浩)却坚持在劣势的状态下完成比赛;而在接水球比赛中不幸受伤的中国演员于震,也在负伤后坚持完成了节目的录制,并在伤愈回归节目后依然全力投入比赛中……这些例子无一不体现嘉宾们对竞技精神的尊重。

而前期体育明星王北星的加入也昭示着黑龙江卫视对冰雪体育的重视,因为王北星不仅是黑龙江冰雪体育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冰雪体育的代言人之一;后期节目中邀请了各种素人运动员参与录制,除了在尝试星素结合外,《冰雪星动力》也试图通过素人为黑龙江的特色冰雪运动代言,提倡竞技精神。

另外,《冰雪星动力》在节目的制作上也进行了多维度的尝试。从节目初期的纯游戏模式到后期的主题尝试,再到场景化、剧情化模式,《冰雪星动力》一季12期节目就经历了从1.0到2.0的进阶,在“因地制宜”的节目创新大环境下,黑龙江卫视《冰雪星动力》不停为节目做加法,加旅游IP构建、加冰雪文化推广、加剧情化制作、加中外文化交流……这是其他综艺节目未曾尝试也不敢尝试的。

于震带伤坚持录制
思考2:二三线卫视为什么还要不断综艺上新?

2016年黑龙江卫视提出“新鲜生活,绿色中国”的全新频道方针,力求拆破围墙,华丽转型。不管是从节目编排、还是综艺自制,黑龙江卫视都在试图迎合更年轻化、更新鲜的群体,帮助频道整体更年轻。

然而整个电视圈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谓白热化,而竞争最为猛烈的时段又在晚间,其中又属周五晚上的撕杀最是凶残,随后即是周六,再是周日,然后相对是周间。一线卫视晚间节目的编排,除去大剧热剧外,基本上是周末大综艺大季播,周间小综艺或热门综艺复播,基本已将电视收视时段包裹得严密无缝。

在明显无法与一线卫视竞争的情况下,二三线卫视为什么还要勇敢地创新综艺呢?

1、不进则退,综艺创新誓在必行。

早些年间,黑龙江卫视凭借情景剧栏目《本山快乐营》与系列本山剧,一时间平台收视率大涨,关注度、好评度大增,稳居二线卫视中的先锋阵营之列,是当之无愧的东北之王。2012年,浙江卫视凭借一档《中国好声音》迅速成长,随后跃阶为可与江苏卫视PK的平台,然后又不断通过发力综艺,成为可与湖南卫视较劲的平台。

媒体圈马太效应明显,但也并不意味着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只有竞争是永恒的!没有恒久的第一名,也没有恒久的最后一名,在这个竞争圈里,不进则退。电视剧的购买与排播基本上拼的是财力,在有限的经费下,更有可为空间的是综艺。综艺虽然也拼经费,拼大咖,但更多的拼的是创意。凭借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可能直接阶梯式地改变一个台的处境,且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

2、综艺更有热度,即使是同等收视率,实际效应却翻倍。

相比于电视剧来说,综艺节目更有议论度,在市场上更有声音。

其中,一个更有利的因素是,除去少量的自制剧或定制剧来讲,电视剧是买来的,是别家的,卫视只是播出平台;而综艺通常是自制的,是我们自己的,带着整个团队的心血与诚意,面向观众,面向市场。尤其是季播化的节目,把所有内容、理念浓缩到十多期节目里,集中性地向观众释放。

现在有几个卫视晚间编排还保留有双或多剧场的策略,如湖南卫视,去年下半年尝试过周播剧的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其中也有黑龙江卫视。

除非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热门电视剧或一线年轻平台,现在更多的电视电视剧观众都是“沉默”的,沉默地收看电视剧,不参与讨论(少部分人线下讨论),不参与互动。而综艺节目的收看,有着天然的话题,再配合线上线下的发酵,在同等收视率的情况下,带来的实际效益却可能是不温不火电视剧的多倍。

3、平台需要发声,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声!

综艺节目通常从项目筹备开始,就有着其产生的背景,其整个节目生产制作的理念,带着整个团队的心血与诚意,也融入了平台自身的风格的特性,会向观众传递节目之外的信息。

一个平台有着很多的途径来向观众向市场传递信息,会议、发布会、行业杂志或报刊等,可是最直接最易有接受度的是通过内容的传播。而且,一个平台想要拥有的持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就需要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内容,不断地输送给观众,向市场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思考3:《冰雪星动力》给黑龙江省及卫视平台带来了什么?

1、平台年轻化
由于长期播放抗日、谍战等男性观众喜爱的电视剧,黑龙江卫视的观众呈现出男多女少、中老年人占比多等特征。对比黑龙江卫视2015年度观众构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冰雪星动力》节目的观众有了明显的变化:

女性观众增多,与原平台男女结构出现反转;观众年轻态,4-34岁的观众占比明显增加,增长比例高达7.5%,45-54岁沉稳,有着丰富阅历人生积累的观众也有明显增长,而相应地55+的老龄化观众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近16%。

可想,若是黑龙江卫视能长期持续地提供类似的年轻化内容,将大大地改善平台老龄化态势,使得平台更具价值,在年轻人当中更有影响力。

2、全国关注度提升

也许有人会质疑,一档收视率表现平庸的综艺节目真的会有全国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吗?现下小编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告诉你肯定的答案——有!

①百度指数高涨,平台搜索度上涨


从上图近半年来的百度指数图可以看出,相较于去年,今年以来“黑龙江卫视”关键词的搜索有都会明显的上升,而这其中不乏与“冰雪星动力”该节目的开播、频道改版、中老年人婚恋节目《门当户对》等有关联。而近半年,微指数“黑龙江卫视”被热议的峰值亦是出现在《冰雪星动力》节目开播的当天及前后。

②全网播出,崭露头角

《冰雪星动力》网络播映采取了全网播出的方式,影响力的视频网站皆已包含,如腾讯、爱奇艺、优酷、乐视、搜狐等共9家。除了播出完整节目外,各视频网站还播出节目的花絮、预告片、宣传片、主题曲、视频新闻等。

随着每期节目的播出,鉴于节目的优良品质,各大视频网站还为其每期配备了相应的首页、移动端首页、综艺频道Banner、焦点图、小图、综艺卡、文字链等花样资源,共同助力节目火爆,单期播放量达50万,逐步崭露头角。

③打破区域性,域外贡献率高达96%

通常,卫视的收视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本地收视,有些节目的本地收视甚至达40-50%,这种现象有利有弊,有利于拉升整体收视率,能保证基本值,但是同时也显露了节目的影响力限于当地,未形成全国影响力。

根据分城市收视数据,截止到第10期,《冰雪星动力》在南北方多个发达城市均收视良好,如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大连等城市,温州、成都、杭州、海口、重庆等东部及南方城市也收视靠前。而哈尔滨本地的收视率却排在第7名,收视贡献仅为3.54%。

虽因本地收视明显不足,致使收视无法攀升而遗憾,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节目较好地得到了省外观众的支持,也利于带动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旅游文化及民俗等的传播。

3、冰雪文化旅游资源得以传播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其省的旅游业发展极为重视,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力方向之一。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201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夏季主推生态化突出优势,发展避暑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医疗健康游、极地游和边境出境游;冬季主推冰雪特色优势,突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滑雪等重要卖点。”

《冰雪星动力》该节目完美地将节目与当地各大旅游景点、冰雪文化、东北民俗进行了结合,再通过中韩明星效应进行传送与发散。在节目中,动态地向观众展示了森林、江河、湿地、冰雪等丰富自然风景与人文,同时将原有的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游乐项目一一整合进了游戏当中,成功地向电视观众推送了一张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亮丽名片。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哈尔滨一日游、省内游增长显著,整个黑龙江省共接待游客901.14万人次,同比增长31.18%;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同比增长13.61%。

而其中,节目中多集游戏重要场所,冰雪大世界、亚布力度假区等增长幅度大,雪乡景区更是累计接待游客11.61万人次,收入1.14亿元,分别增长110.8%和106.6%。
4、团队的建立与锻炼

很多二三线卫视由于长期没有综艺节目,或者户外节目,制作力量缺乏,即使有时候有意愿想做一档节目,也顾虑重重踟蹰不前,极有可能创意流产,另一种选择即是与制作能力雄厚的团队一起合作,共同出品。

近几年来黑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也多以棚内节目为主,如《最爱中国字》、《真的假不了》、《全民电影》等,此前还没实践过大型户外综艺节目。而此次,黑龙江卫视选择与韩国一线的节目制作公司herald联手打造《冰雪星动力》。

Herald集团旗下主要团队曾制作过《Running Man》、《丛林的法则》等多档超高人气综艺节目,一举捧红了“亚洲王子”李光洙、“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金炳万等,很多韩国一线的综艺界或影艺界的歌手、演员等都与其有过良好的综艺合作。

借由一档节目,可以与业界优秀的制作团队合作,短时间内集中地学习整个项目的制作及流程,从脚本、故事情节设计,到人员的分工组合、踩位、后期制作等,从团队贡献到敬业精神,从节目制作到节目宣传推广等,都可以高强度地进行融合与锻造,最大程度最快迅速地帮助自己节目制作团队、宣传推广团队等的建立与成长。

当然,除去以上列举的几点,想必其中得失,黑龙江卫视及节目组更有感受。
现下,《冰雪星动力》第一季已然收官,而黑龙江卫视的创新并未停止。2016年,频道改版,重新定位“新鲜生活•绿色中国”,致力于打造“中国三个第一”:中国第一绿色频道、中国第一生活卫视平台、中国第一互动服务中介平台。

从与湖北卫视跨地域合作的《一起出发》和《非正式会谈》,英国顶级合作人倾情演绎的《一路向北》,到《冰雪星动力》、《奔跑吧大兄弟》,再到全天伴随式美食生活节目带《中国早晚餐》系列,再到3月底起一周双播的《门当户对》……我们有理由相信黑龙江卫视正在布一个更大的局,聚力突围,谋求发展。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关注 传媒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