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早睡/晚睡的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Talk

 

“影响别人休息”易引发寝室矛盾,宿舍友谊的小床如何牢固?...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对全国134所高校的446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对舍友关系进行问卷调查。77.58%的受访者经历过室友不和,而“影响别人休息”、和“不良生活习惯”,是最容易引起寝室矛盾的原因之二,在每100个受访者中,大致分别有67位和55位选择这两个原因。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同学们的行为和想法,我们以“有个早睡/晚睡的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问题,邀请习惯相对不同(早睡和晚睡)的两类同学叙述对彼此的感受。

有个早睡的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自晚睡党的声音

羡慕型:



没啥体验,就是羡慕他们。——by今晚熬夜赶新闻

每天晚上告诉自己今晚一定要早睡,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他爬上床,而我只能默默转身看了一下还没划掉的备忘事宜,继续工作。——by小猪

眼看她的皮肤越来越好,而我的黑眼圈越来越深重。——by就是我啊

我是属于失眠的,失眠的时候看着他们安然入睡——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睡着。——by今夜无眠

在这个人人晚睡的时代,其实很佩服那些坚持早睡早起的人。——by就是我啊

心累型:



起床声音太大,每天晚上被吵醒,尤其没课的日子被吵到心累。赶上那天正好想补觉,更累。——by我是个很需要睡觉的

每个动作都放到最轻,还是觉得太重了。尤其第二天起床听见他们说自己动作太大声,其实心里很过不去。——by s

故事型:



晚上有时听到舍友说梦话,第二天起床后一定找机会告诉他/她。——by我

舍友睡一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经常被吓到。——by民小梁

之前,全宿舍都很佩服她早睡早起的习惯。多早呢,十点到准时爬上床。后来,在她的带动下,全宿舍的平均睡觉时间提早了一个钟。——by one

和谐型:



有一个舍友相对早睡,他上床睡觉了我们就会戴耳机,尽量少说话。他自己也买了窗帘和耳塞分别用来挡光和隔音。说到底还要沟通好。——匿名用户

早睡是别人的权力,在睡觉的时候尽量不产生噪音是一种美德。——匿名用户
有个晚睡的舍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自早睡党的声音


故事是这样子的:



我是宿舍最早睡的,其他舍友还在看视频。——by优土豆

买了眼罩床帘,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得环境来睡觉。只要他不弄出声音,我还是能睡着的。——by  S

爬上床后,闭上眼睛隐隐感觉到灯光,睡得不是很舒服。半夜醒来灯还没关,当时我就震惊了。——by野比大雄

宿舍一共六个人,每晚标配:四个玩游戏一个看电影,我睡觉。躺在床上就要睡着的时候,舍友突然一激动——然而我只能默默转个身继续睡。——by P先生

每天晚上都听着啪啪啪的键盘声和哒哒哒的鼠标声入睡。——by Candy

偶尔会在第二天被告知昨晚说梦话,说得很大声,当时我就羞涩了。——by越子李

想法是这样子的:



只要打得过舍友,还是可以好好商量的。——by撬不开的锁

友谊的小床说塌就塌。——by匿名用户

动作轻点,能不能不要大声说话?——by匿名用户

太吵了就提醒一下,几次提醒还不改就只能忍呗。换宿舍的话,谁能保证下一个舍友不在你睡觉的时候折腾?而且,为这事吵架多伤面子。为了宿舍和谐,只能忍了。——有为青年

明天起床一定要告诉他,昨晚吵到我了。——by贱客
早睡VS晚睡
对于早睡行为,同学们的体验和评价兼具正面、中性和负面。



而对于晚睡行为,则负面体验和评价居多。





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在睡眠状态下,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中的负面评价多数把时间推迟到了第二天早上。而具有晚睡习惯的同学,其睡眠状态被其他活动所替代,这些活动往往容易干扰他人正常作息,导致差评。

睡眠时间的安排属于个人生活习惯。

“早”和“晚”体现了不同人的习惯在时间上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形成了矛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迥异的人无法相互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并不能将所有问题归咎到心理学上。

《南方日报》近期的一篇评论指出:宿舍矛盾首先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是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学或许更强调“同性相吸”,可是在人际交往层面,不同性格、背景的人之间展开的交往更能促进个人成长……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如果一碰上摩擦便躲藏到“心理学”的龟壳中,一个人便永远无法收获友谊,更加不配享受互帮互助的良性宿舍关系。
从大家的不同反应来看,不同同学对周遭环境的包容度也不尽相同。“如何看待问题”在主观上影响了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2015年12月,《沈阳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沈阳某高校一个大一男生,因为同寝室友经常打游戏影响了他休息,但是又不好意思对室友表达不满,连续几个月睡不好觉、生闷气,患上了中度抑郁。

在舍友的问题上,不少同学顾及面子,选择了“能忍则忍”。“隐忍”是一种被透支的包容,它使问题得不到高效率的解决,继而积压在心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和压力,一旦超过临界点压力容易爆发,形成新的问题。

作为寝室问题的第三方,国内外高校似乎都在寻求某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哈佛在安排学生住宿时,主要依据学生自我介绍,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偏好;上海大学在新生中试点按个性需求来分寝室;我校亦根据新生籍贯分配宿舍。

适当的外力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问题的根源是学生本身。“解铃还许系铃人”,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上的短板并不会因“室友是谁”而有所改变,问题也并非因为“我在这个寝室”所以才发生。一旦遇到问题,短板会再次显现。有些同学换了宿舍后依旧产生问题,正是因为这个。

所以,只有积极地、智慧地解决问题,才能使宿舍友谊的小床避免坍塌。

伏尔泰曾经说过:“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这个契约,便是双方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会使事情进行得更加顺畅。

也许,下一次,你的舍友因晚睡或其他原因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试着当面提出来。

文字:R.m
整理:小三
编辑:cx²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韩师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