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论文那么喜欢撩你 你为什么不理它?

 

上一节课,你对着老师的PPT拍得正欢,论文作业趁机闯入你的相机,拨撩着一群人的小心脏。...



►►►►上一节课,你对老师的PPT拍的正欢,论文作业趁机闯入你的相机,撩拨着一群人的小心脏。


它在提醒你啊,期末到了,该复习(预习)了!





一篇几千字的学期论文,主要包括定题、收集和整理材料、拟写提纲、撰写正文等步骤。在定题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关于写作对象的信息,形成更加系
统、深厚的知识积淀。这时,原本不熟悉的内容因这种接触被加深印象,更多原先不知道的内容也因此扩大你对事物的认知范围。比如,写一篇关于“贾宝玉为什么
出家”的论文。假如之前你只是通过课堂和原文阅读了解贾宝玉的大致人物形象和情节活动,为了写论文,你得仔细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一言一行和各种心理状态等
相关细节。因为这些细节的填充,你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而具体。>>>>平时不看书的同学,这个时候便能高效地吸收书本知识了。

定题和整理材料,考验的是我们对材料的比较、思考和筛选。而提纲的拟写和正文的撰写,又要求我们以写作对象为中心建立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体系,逻辑、思辨等各种思维能力在发挥作用时得到增强。这有什么用呢?往小了讲,这在考试中可以对付论述题和分析题,平时对课本内容分析得熟练了,考试不难对付;往大了说,这些思维能力对任一领域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写论文有点像说话,首先要说对了,其次得有合适的解释来证明你说对了,不然你就白说了。为了找到这个解释,得费点心思。一费心思,就有过程和结果。所以,学
期论文这玩意儿推着你把这学期学到的东西再学一次,而且是更加透彻地学习。它是你的学习成果,反映你学得怎么样了。这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巩固,也能作为老师的考察依据,一举两得。所以一到期末,它就来你。



>>>>但是,不少同学对学期论文并没有多少感觉。这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1
重复

期末作业大多数被论文占据,形式和过程的不断重复令人疲惫和厌倦,违背了大学生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本性。就像单曲循环一首歌,到一定次数便会听乏。
2
假大空题目

很多论文作业的题目过于传统并且大而无当。比起笼统地分析,新颖、具体的题目更能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比如,研究“大观园中的石头”,就比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来得趣味。大而无当的题目不容易激起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创造性的问题反而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兴奋。老师们可以适当改动传统的论文题目,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寻找有趣的切入点来完成论文。
3
老师只有半桶水

老师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论文训练,没有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和考核能力,对学生所写论文的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公正,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常常写学期论文,但韩师该专业的同学们不管写得是好是坏、原创还是抄袭,经常都是一个分数。
4
没有实际意义:

大学生写出的论文不见得有多大意义,特别是工科类的,没有实际的操作就写论文,无疑纸上谈兵。再者,那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比如新闻采访,论文写得好,就不见得实践功夫了得。
5
懒惰:

写好一篇完整的论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懒惰者只想着最好什么也不做。
6
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校学生不会写、不想写毕业论文,本质上是学术思维方式和能力匮乏的表现。回首中学时代,同学们读书、生活围绕的核心问题便是高考,而研究性学习、思维拓展训练等思维“启蒙”的学习却被老师、家长们视为“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高考试题的相对封闭性、答案唯一性等特点,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创新精神。(本段摘自《中国青年报》)



结语
“论文”本身并不是指责的对象,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它常常被以学期作业的形式“倒逼”着学生去写?很明显,问题出在“人”身上。也许,教育的双方都应该矫正心态,以赤诚的眼光看待论文,才能让它发挥最大效益。

文字整理:R.m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梁佩怡


    关注 韩师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