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晓媛:2016,吴春来老师在蓝山

 

2016年7月10日,一篇《别了,永州小语》,让我心里对吴春来老师有太多的不舍。如今,请允许我把吴老师来蓝山...





2016年7月10日,一篇《别了,永州小语》,让我心里对吴春来老师有太多的不舍。如今,请允许我把吴老师来蓝山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当做是对他的一份念想吧。

诗意浸润的课堂
welcome
初识吴春来老师,是老公今年参加了“永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回来之后,兴致勃勃地谈起本次学习的收获,谈到令人敬重的吴老师,之后,我关注了吴老师的“孤舟话语”, 拜读了“孤舟话语”的一篇篇精美文章。 “在虚伪、功利、浮躁的红尘,以孤独的灵魂书写语文的世界,在文字的平仄低吟、歌咏,但愿与你结伴而行,一同抵达远方的风景……”吴老师的世界总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从此,平淡无奇的日子仿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水,日子仿佛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每读他一篇诗意隽永的文章,都有新的感悟,都会有一种心灵的震憾。从此,我成了吴老师忠实的“粉丝”。在全县的“小学语文老师”QQ群里,也不时看到他跟老师们聊天的信息,我虽然很少参与,却也时时关注着这些信息,他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的。

五月底,突然得知吴春来老师要来我们蓝山指导教研工作的消息。我喜忧参半,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因为学校领导安排我和另外一名同事每人上一节教研课。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这堂经典诵读课了。平平凡凡的我,虽说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平时在学校的教研课也上过很多,但要在专家面前上课岂不是班门弄斧?那段日子,回想起来,真的很难熬,焦虑、不安、失眠……一想到要上课的事,心里就七上八下。

近了,更近了。掰算着日子,我们又接到通知,吴老师将于6月15日来蓝山举办“语文高效课堂”讲座,届时会有全县300多名中小学教师来参与此次活动,会场设在县职业中专。由于时间和天气等各种原因,之前准备的两堂课不用上了,这天大的好消息让我如释重负!6月15日,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带领明德小学四年级的30名同学奔赴职业中专,到现场聆听名师讲课。

安顿好孩子们坐下之后,吴老师也进入了会场,进入了课堂。他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是如此年轻,如此儒雅,有着谦谦君子的学者风度。开始上课了,没有太多的开场白,吴老师的课堂是如此真实,如此朴实。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杨氏之子》。之前四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文言文,也没有给他们预习课文。那节课,吴老师通过自己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经典诵读课。

课前,吴老师让三个班的学生各自推荐了一名字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抄写课文,其他同学把课文抄写在白纸上。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抄写加深印象,一方面也检查了学生的书写情况,体现了他对学生的书写相当重视。对于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书写质量下滑的现象,很值得提倡。吴老师表扬了一名把课文抄写在白纸上的学生,这名学生是我们班的,没想到他问学生,你的老师来了吗?请起立示意,我惴惴不安地起立,向他点头示意。表扬学生的同时,连老师也一同表扬了,在这样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平心而论,其实我所教的班级,书写质量就不是很好,这次能得到吴老师的表扬,真是受之有愧,不过,我心里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随后,吴老师让学生进行评价,三个同学的字写得怎样,特别注重发掘学生巧妙、得体的评价语言。

在教学中,吴老师首先教给学生方法:“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然后,吴老师以“读”贯穿全课,在这堂课上,我们听到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读中自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背诵。

初读:指名读,一生读,读后评议、正音;二生读,读后说停顿;三生读,读后再正音,学生评价,老师总结。

二读:集体读,师正音,然后带读,读难读的句子,如“孔君平诣其父”的停顿就特别地进行了指导。

三读:引导学生去掉标点读。在这个环节,吴老师让学生一次次地读,他不厌其烦,一次次地耐心引导,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朗读,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当一个同学已经举手回答了好几次问题时,他以商量的口吻对这位叫何佳欣的同学说,你能把这次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吗?在教学中,他再一次总结学习方法:一定要读懂,读懂了就能读好停顿。“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从一次次的朗读中,逐字逐句的理解了课文意思。

而后,吴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一句来理解,问学生,为什么说他聪惠?于是读背下一句,连着又背出上一句,体会杨氏子答问的妙处。就这样,循序渐进,再让学生试着背诵全文。一堂课的容量其实很大,渗透了古文中的通假字、古代对人的尊称, 以及“为设果”这个省略句的一些古文知识,而且,引导学生用文言文说话,进行内化,让人感觉到古文也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如:让学生仿照“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的句式来讲,“蓝山   氏子    岁,甚    ”,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整堂课于无声处用诗意浸润课堂,师爱有型而点拨无痕。

在体会了杨氏子运用谐音回答的巧妙之处后,吴老师让学生含蓄地劝老师少布置点作业,“少布置点作业”,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显然不敢放开了来说,通过吴老师的鼓励,渐渐有学生敢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蓝山程氏子九岁,甚聪惠。某一日对师曰:“老师,您愿意把山背在背上吗?”台下听课的老师一片唏嘘:这不就是大师的教学风采吗?最后,吴老师让全体学生起立,面向听课老师,大声齐背《杨氏之子》,至此,学生的背诵可谓水到渠成。学生背诵完后,吴老师示意下课了,此时,学生们竟然忘记了跟吴老师道谢,说再见,竟然把我们事先排练好的面向听课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老师”也给忘了。也许,孩子们还沉浸在吴老师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里吧!

回想起来,吴老师课堂中的精妙的过渡语不失时机的串连着整堂课,提纲挈领,收放自如,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又如移花接木,润物无声,诗意浸染,仿佛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一节课就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留给听课者许多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吴老师真实、朴实又扎实的课堂,让四年级的学生轻松地学会了五年级的教学内容,真是引导得法啊。难怪,在后来的听课交流会中,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说,好想再做一回吴老师的学生!好想吴老师再给我们上课!我想,这堂课也一定会成为他们心目中最难忘的一堂课吧!



精彩的讲座
——语文教学中的“五性”与“八有”


2016年6月15日,上完课《杨氏之子》后,我们把孩子送回学校,再返回听课会场,这时,吴老师的讲座已经进行了好一会儿了。原来,吴老师都没有中场休息呀!他的敬业精神再一次让人感动。

吴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了语文教学中的“五性”与“八有”。

一、语文教学中的五性指:

1.教的导向性,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的传递性,教师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的传递,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学的传递。没有传递,就没有教学。这其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感染力、亲和力、观察力和倾听力。

3.教的整体性。只有先有整体,然后再有具体,只有先有宏观的了解,然后才有微观的品读。只有先有面的把握,才有点的欣赏。

4.教的连续性。要实现四个延伸。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要实现从书本到生活的延伸;实现从个别到普遍的延伸;实现从课文到语文的延伸。

5.教的生成性。教师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二、学的“八有”

一是学有所依。教师要依据学情,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进行设计。

这个环节,吴老师举了一个老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让老师们当场谈感受,其中,大洞中小的肖海艳老师对此发表了她的看法。

二是学有所思。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去思考,要有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



三是学有所动。语文课要干什么?就是要搞活动。如:学生上台抄写课文就是一种活动。总的来说是是“听、说、读、写”的活动。活动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去掉无效的活动。比如,学生读课文读得不好才是好,学生表现不太好的时候才是显示教师教学精彩的时候。

四是学有所展。教师要会看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展示为中心,展示,也包括让学生提问题,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从“不好——稍好——更好”才是真正的“好”。

五是学有所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毛病:①学得太多;②学得太少;③学得太复杂;④浅尝辄止。而教师帮学生正是“长善救失”。

六是学有所争。争,即争辩,让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提高。

七是学有所得。教学要实现一课一得,一课多得。光是热闹的40分钟是没用的。得,得到的是语文知识的积累。①积累语文知识;②积累、背诵优美的文段或文章;③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④提升人的境界。吴老师强调,上课不是表演,与其上完一节课后,那么简短的《渔歌子》都没有背诵下来,还不如什么也不讲,就让学生背诵。

八是学有所让。让学生拥抱学习的海洋,放手让学生学,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纵观吴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其实就是一个语文教学“五性”与“八有”的整合,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明德小学经典诵读及大阅读教学专家指导会
welcome


2016年6月16日,吴春来老师在县教研室黄宏志主任的陪同下,来到明德实验小学,对我校的经典诵读及大阅读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参加此次活动的除了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外,还有来自三完小的李丽婷老师和大洞中小的肖海艳老师。

之前我和盘珊英老师准备的两堂课因为天气原因(那两天蓝山有暴雨橙色预警,所以学校放假。)而没有上,学校领导临时布置,让我们以说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让吴老师作现场的具体指导。于是,那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着手准备说课稿了。我心想,说课总比上课好啊,所以尽管时间紧迫也乐于接受了这个任务。



因此,那天在明德小学的活动首先就是让我和珊英上台说课,珊英先上台说的,她结合自己的课件,发挥她良好的口才,结合吴老师昨天讲座的一些理论来进行说课,而我,还在为说课稿做最后的誊写准备,所以竟然没有静心去听她讲的内容。轮到我上场了,因为有过上次去长沙上台发言的锻炼,所以这次显得没那么紧张了。之前我也查过资料,再对上课内容进行整合,自认为还比较完善,但因为没有上课,充其量也就是纸上谈兵的一次说课。但在说课过程中,我特意说起了我磨课的事,虽说有些离题,但我还是说了出来,我说到自己在26班磨课后,廖婕妤校长和郑玲、李武旺对我提出的意见,廖校说她觉得应该再总结一下学习经典诵读的方法;郑玲说感觉我还是没放手让学生去学,读得少了;李武旺说,你认为别人的意见对的就照做,不对的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我说,我始终认为,磨课时别人对你提出的意见,就是自己课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意见甚至比上完公开课后听到的意见更贴切、更直白。所以我要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说完后,就是吴春来老师的具体指导了。这才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吴老师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与老师们作近距离的交流,他侃侃而谈,更像拉家常,让老师们感觉到很轻松,渐渐地没有那么拘谨了。首先,他讲到了诵读。他建议老师要提高诵读水平,可以通过看视频、听录音等方法去提高自己说普通话的能力,提高朗诵水平,如果自己都读不好的话,还不如就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诵读的方法、读诵的手段和诵读的内容都要精心设计。诵读应注意:重音、停顿、节奏和语调的处理。他建议老师们给学生成立朗诵协会,让诵读水平高的学生当小老师,以此带动全班朗诵水平的提高。他相信,只有日积月累地教下去,学生才会长久地积累下去。

关于口语交际,涉及到“说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说话的场合,要考虑到在什么地方讲。正所谓“到哪山唱哪歌”。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平时就要多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说话,培养学生敢于上台说话的习惯。毕竟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讲和站在讲台上讲话是不一样的,这样能锻炼他们说话的胆量。

二、学生说什么样的话。说话之前要对自己说话的意图很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教师教什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话题。学生用怎样的语言来说,可以用生活中的话来说,也可以用书本中的话来说,还可以用文言文中的话来说,如:“蓝山盘氏子十岁,甚聪惠。”他提议,明德小学,可以从学校的名称入手,教育学生修身、养性,从德、行方面收集资料,以开发口语交际课程作为样本教材。

四、用什么方式说。口语表达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描述性、记叙性、抒情性、议论性和说明性等几种方式。其中,记叙性的方式只要把事情讲清楚,特别适合低年级学段的孩子们。

五、教师怎样去教。可以通过学生的错误去教,通过学生的好的去教。其实这就是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课堂中生成性的东西可以成为一堂课新鲜的活力,给整堂课带来创新的思维。

以上种种,如果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时时注意,用吴老师的话来说,那真是“善莫大焉”!吴老师的具体指导使老师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县教研室黄宏志主任也不时插几句话,他俩默契、风趣的话语让大家哈哈大笑,现场的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

答“记者问”环节
welcome


吴春来老师到明德小学来,最后一个环节是与老师互动,且称之为“答记者问”环节吧。我向吴老师请教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大班额下的教学实效?”当了解到我们这里一个班80人以上甚至多到90人的现状后,吴老师慎重地说,因为他没有教过这么多人一个班的,没有做过的事,他不好表明什么,不过,他建议,在这样的大班上课,老师上课站中间比较好,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班上要有小组长维持纪律。

关于小学生作文的指导,向来是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在吴老师在此,老师们岂肯放过这宝贵的学习机会?于是又向他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这个问题。吴老师指出,小学生作文要求不要过高,能做到以下几点就不错了:①不写错别字;②把字写工整;③不写病句,把话写清楚;④把一件事写清楚;⑤写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抒真实的情感。

在语言描写方面,切忌成人化,要突出童真童趣。当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心理描写、想象描写,如果学生把作文中的一些心理描写去掉,会显得很枯燥,所以作文中一定要让孩子们多作些心理描写。

吴老师认为,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叫孩子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让他们喜欢写作文,老师再进行“拨乱反正”。

①“鼓励”是教作文最好的方法。

②在全班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③适当的点拨,方法的指导和比较。

至于作文的选材,吴老师说,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积累,多阅读,提前布置作文内容,专设阅读课,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好途径。

在这一次指导会中,吴老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朴实淳厚的学者风度,与老师们零距离的倾囊相授,再一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德小学的老师们有福啦!

后记:
那天中午,我跟随县教研室黄主任和学校领导,有幸跟吴老师一起共进午餐。在饭桌上,他没有高谈阔论,只是默默地吃饭,偶尔也说点什么,那斯文、低调、内敛的样子,跟在讲座时的他判若两人。午饭后,他就匆匆离开蓝山回永州了,百忙中的他能抽出时间来蓝山进行教研指导,真是我们的荣幸啊!

之后,我还是一直关注着他的文章,直到7月10那天,看他发表的《别了,永州小语》,知道他从此以后不再管小学语文这一块了,心里真的很不舍,为了工作的需要,吴老师即将迈向更高远的目标,在此,我祝福他,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关注他,在此,再道一声,敬爱的吴老师,请珍重!

往期回顾


  • 周末作文‖写作隽语
  • 周末作文|| 作文课请给“思想”开个口
  • 吴春来老师《在情景中描写人物细节》作文课之我见
  • 吴春来: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 作文所教的一切不过是常识
  • 阅卷老师告诉你高考满分作文的“四大秘诀”
  • 2016年湖南省小语阅读观摩活动评课实录







孤舟

话语

在虚伪、功利、浮躁的红尘,
以孤独的灵魂书写语文的世界,
在文字的平仄里低吟、歌咏,

但愿与你结伴而行,

一同抵达远方的风景……

吴春来老师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guzhouhuayu





长按上方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孤舟话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