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讲解(第二十七讲)

 

第二十七讲2016年5月26日尊敬的家人们,早安!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孝经·感应章第十六》。经文:子曰:“昔...

第二十七讲
2016年5月26日


尊敬的家人们,早安!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经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感应:相互影响,交感相应。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之间的感应。

“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明王,圣明的、英明的君王。这里是说:明王能够孝顺地奉事父亲,也就能够虔诚地奉事天帝,祭祀天帝,天帝能够感受,能够明瞭孝子的敬爱之心。

“事母孝,故事地察”:明王能够孝顺地奉事母亲,也就能够虔敬地事奉地神,祭祀地神,地神能够感受,能够清楚孝子的敬爱之心。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明王能明察天之道,地之理,天地之神也就能明察明王的孝心,充分地显现神灵,降下福佑。神明:天地神灵。彰:显著,明显。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天子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必定还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亲。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在宗庙祭祀先祖,表达不忘祖先的恩德。

“鬼神著矣”:著(zhù),昭著之意,指神灵显著彰明。一说(zhuó),附著之意。指鬼魂归附宗庙,祐护后人。

光于四海:通光,通横,充满,塞满。

无思不服:思,语气词。服,归服,服从。

此章经文大意为: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天子,奉事父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天帝,而天帝也能明瞭他的孝敬之心;他奉事母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地神,而地神也能洞察他的孝敬之心;他能够使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和顺融洽,所以上上下下太平无事。天地之神明察天子的孝行,就会显现神灵,降下福佑。所以,虽然天子地位尊贵,但是必定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亲;也必有比他更年长的,那就是他的兄长。在宗庙举行祭祀(充分地表达对先祖的崇高敬意)这是表示永不忘记先人的恩情。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唯恐侮辱了自己的祖先;在祭祀宗庙之时,必须至诚恭敬,才能感应祖先来享受他的祭祀。他真正把孝悌之道做到圆满,就会感动天地之神;(这伟大的孝道,)将充塞于天下,磅礴于四海,没有什么地方它不到达。《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说:‘天下东西南北各地,没有一个地方不服从孝悌之道的教化。’”

我对此章的理解也不深刻,因为这章很深奥。在唯物主义的观念下,更难体会和理解感应章的深奥之处。到底有没有感应,我目前也在体证之中,还没有很深的体悟。不过可以分享一下别人的感悟和成果。

日本江本胜博士做过关于水结晶的实验,即水知道答案。江本胜博士给三个杯子贴上了三个标签,分别是:我爱你、我恨你,还有一个置之不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让实验人员每天对贴着“我爱你”标签的水说“我爱你”,对贴着“我恨你”标签的水说“我恨你”,对另外一杯水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后,博士将三杯水放到-25°的空间冷冻了起来。水结晶后,发现贴着“我爱你”标签的水结晶非常的美丽,有的晶体像星星一样明亮漂亮。而贴着“我恨你”标签的水结晶则很散乱,颜色不鲜亮,也不规则。还有一杯置之不理的水结晶更糟糕,很不规则。类似的,让水听不同的音乐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若让水听古典乐或者舒缓的音乐,水结晶绽放的很美丽,晶亮,让水听流行乐或者摇滚乐,水结晶便不好看也残缺。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对水说话,产生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实验所验证的。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水都能感应出人的心念和态度,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书院在冬夏令营时和孩子们也做过这种实验,将米饭分三份分别放在小盒子里,分别贴上“我爱你”、“我恨你”,还有一个什么都没贴,置之不理。也让孩子们每天都对不同的盒子说不同的话,过了一段时间便发现贴“我爱你”盒子中的米饭很久都没有发霉,而置之不理的那盒米饭很快就发霉了,说“我恨你”的也很快就发霉了。置之不理的米饭是发霉最快的,其次是“我恨你”的米饭,最后过了很久才是“我爱你”的那盒米饭。可见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伤害是冷漠,不友善则是其次。天地之间和大自然的感应是很奇妙的,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前面讲过“孟宗哭竹”,孟宗至诚的孝心使自然中不可发生的现象都发生了变化,打破了万物生长的规律,那个时节并不是竹笋生长的季节,却有竹笋冒出地面,这按照现在的说法是无法理解的。这其中真实性如何,却是没有人质疑的,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人人都在歌颂。

实夫拜虎,是明朝时期的事,明朝有一个叫包实夫的人,他也是很孝顺,而且博学多才,是一个教书先生。有一天他很晚了回家去看望母亲,在经过山岗时,跳出了一只老虎,老虎咬住了他的衣服,将他拖去了山林深处,老虎才把他放下蹲着看实夫。包实夫就拜着老虎问道,你将要吃我么,那是我的命运注定的,我有什么怨恨的,但是我还有父亲母亲,两个人的年纪,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倘若你可以应许我终养了我的父母,那时候假使我还存在世上,那末我一定自己来送给你吃,你看可以不可以呢?那老虎听了包实夫这一番说话,就舍了包实夫竟自去了。后人就把那个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冈。人与动物之间的感应也是很神奇的。

我们书院收养了很多的流浪狗,我的太太陈三毛她对狗是很有爱心的,无论什么狗在她面前就会变得很乖。多年前我们碰到了一只藏獒,我们都知道,藏獒对主人是最忠心的,三毛看见藏獒后很喜悦,藏獒也是如此。玩了一会后,藏獒的主人要和我们分别了,藏獒蹲在分叉口很犹豫,到底跟主人走还是和我们走,因此人与动物之间也有很神秘的感应。

任何大自然、天地之间也是如此。天仙配的传说故事,董永家很贫穷,为了安葬去世的父亲,便卖身葬父于富庶之家,而这一切感动了下凡人间的仙女,后来和仙女在淮阴结为了夫妻。富庶之家答应做到三百匹锦缎便可以赎董永的身,最后七仙女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帮董永赎了身。后来回到了淮阴,仙女告诉他是上帝派她来帮助董永赎身的,说完身体升天而去。这个故事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史书中也有记载。淮阴位于湖北,现被称为孝感市。孝感市便来源于这个传说,这个传说来自东汉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也没人质疑这个传说故事,可见天地神灵之间各有感应。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感应,在之前讲过曾子和他的母亲。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不在家,家里来了曾子的朋友,他的母亲不知怎样去招待他的朋友,于是悄悄咬了自己的手指。这时在山上砍柴的曾子突觉一阵心绞痛,心中便想是否是母亲出了什么事,于是赶忙回家。至孝之人是可以感知到父母的心念的。

十二岁之前的小孩子更能感知到父母的心念。有一句话说:“十二岁之前的孩子是父母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书院中经常观察孩子状态的变化,如果孩子情绪有莫名其妙的变化,那他的母亲一定也是情绪上有了变化,常常发现也确实如此。

有一个故事:李忠辟震。元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姓李,单名叫一个忠字。他是晋宁地方人氏,从小时候,就早已没有他的父亲了,单单剩着他母亲和他住在一块儿。李忠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到了大德七年八月里,这个时候,忽然逢到大大的地震,有一座郇保山头移过去,所过各处地方的百姓房屋都倒的倒掉,压的压下,一时间被破坏的房屋数目,竟有一万零八百个区域。因为这场大灾难压死的人民数也数不清楚,可是那座郇保山,说也奇怪得很,飞散过来,到了将近李忠家里的时候忽然分做两行。再过了五十几步,那座郇保山再合了拢来,所以只有李忠的家里是保全的。

上述故事,我本人也还有很多的疑惑。前段时间和大家分享时,说到过传统文化中的东西,我们要去实证,而不能一味的否定。因此我认为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要认为我们比古人更聪明,我们要以恭敬虔诚之心去学习,在我们生活中去实证、领悟,既不能盲目的相信,也不能轻易的否定,我认为这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各位家人平安幸福快乐,谢谢大家!


    关注 北京怀柔继光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置之不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