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席王,也有一个梦

 

我的梦想是村里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席王村村党支部书记席小平我的梦想是弘扬大汉文化,文...





我的梦想是村里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席王村村党支部书记席小平


我的梦想是弘扬大汉文化,文化立村,带动村子商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席王村村委会主任张军峰
席王村的村民们说,村子越变越好,日子越过越好,是所有席王人的梦想。

他们的说法不尽相同,但表达了共同的期盼。他们正在实现“席王梦”的道路上同心同德、共同向前!



村党支部书记席小平

在西安北三环、郑西高铁客运专线沿线,坐落着一座充满汉文化故事和历史底蕴的村庄,这里是隶属于未央区汉城街道的席王村。这里因现村址一半位于汉长安城墙遗址内,一半位于城墙遗址外,被当地村民戏称为“骑在汉城墙上的村落”。这里曾挖掘出了秦汉瓦当、汉代菩萨、猪形玉枕等珍贵文物,大唐感业寺历史故址也位于村内。



村委会主任张军峰

走进席王村,一条“柳树大道”映入眼帘,风起柳枝舞,既养眼又驱散了酷暑的燥热。这个拥有4个村民小组、566户、1910余人的村庄,村民生活富裕,文化氛围浓厚,村民质朴友善。村三委会班子成员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带领村民,坚持不懈走在构筑“席王梦”的道路上。



席王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照金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柳树大道:是致富路,更是幸福路

在席王村,那条宽阔的通村路“柳树大道”是全体村民的骄傲。“我们打小就爱在这里玩,这些柳树茂盛挺拔,夏天遮荫,雨天避雨,很漂亮很舒服!”路遇村里的一个年轻小伙,兴致盎然地向记者介绍,这些柳树是1998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席小平带领村民栽种的,已然成为席王村容村貌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席王村村委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莲菜等蔬菜种植业是席王村主导产业之一,每到收获季节,下起雨来,坑坑洼洼的土路泥泞一片,严重影响了蔬菜销售。席小平刚上任一年,便下决心要为村民修通一条致富路。

要修路谈何容易! 当时,施工材料、修路机器、劳动力,样样都缺。可是村集体没有钱怎么办呢?困难面前,席小平没有被吓倒,他一遍遍到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从交通局联系到了修路机械,又挨家挨户动员,获得了全体村民支持,村民们义务上工,最终,上下齐心,完成了修路大事。



村委会办公楼

路修好后,席书记又带领大家沿路栽种柳树。如今,垂柳千绦,成了席王村的一道靓丽风景。便利的交通为客商打开了上门收购的大门,村民自销也方便了很多,蔬菜种植的甜头让村民越尝越美。

村里老人回忆说,路刚修好那些年,每到晚上,他们就喜欢搬着凳子坐到柳树下纳凉拉家常。一条柳树大道,是席王人团结一心的见证,微风摇曳着柳枝沙沙作响,像和谐动听的音乐,让人分外舒坦。

  




柳树大道

多元发展 :是时代趋势,更是开拓创新

之后,席王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建起了蘑菇等菌类食品示范园,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业。村民生活日益改善,干劲十足。2003年席小平积极配合政府,又为村子引进了“万亩桃园”项目。那些年每到花开时节,村里一片绯红,吸引游人纷纷前来观赏。日益聚集的人气,为席王村带来了新的商机,村民陆续办起了“世外桃源”、“桃花岛”等农家乐,生意兴隆。在商业经营中,村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越来越与时俱进。



西汉宿根花卉种植示范园

随着西安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因北三环和高铁项目建设席王村北边土地被征用,之后村子又引进了西汉宿根花卉种植示范园、金年华印刷厂等多家单位,目前全村剩余土地900余亩。面对新变化,席书记为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获得村民大力支持,村里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种养殖业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经营农家乐、餐饮、旅馆或者在物流业、旅游企业工作,人均年收入一万余元,生活轻松舒适。同时村里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村民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历史文化遗迹大唐感业禅寺位于村内

张军峰主任告诉记者,村里各项民生服务工作和精神文化活动也别具特色。村里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张军峰在担任村主任之前,每年自掏腰包为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一本奖励3000元,二本三本奖励1000元,坚持了八年之久,并在任职后将这项工作常态化。另外,为每年考上高中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并且张主任也向村民承诺会将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村三委会班子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在村里营造起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席王高跷:是发展规划,更是为民谋利  

看着张军峰的辛勤努力,席小平书记称赞说:“他是企业家,年轻有恒心,这次回村工作能带领村子闯出新的模样。”



席王高跷表演

2015年上任初,张军峰就曾自掏腰包为全村每户赠送了一台净水器,让村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他说,这是自己的承诺,就一定要办到,他要让村民看到自己带领村子发展的决心。

席王村作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潜力无限。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寻找一个点,树立文化品牌,然后由点至面,将汉文化重新弘扬起来。他已经瞅准了文化旅游业这一发展方向。

西安人常说“大白杨的社火,席王的腿”。席王的腿即指席王高跷,以高、惊、险著称。2015年荣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初,作为未央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到区辖各村表演,演员娴熟的动作,丰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群众的热烈称赞。



踩高跷表演

无疑,“高跷”将是席王村率先要塑造的文化品牌。据张主任介绍,高跷,多由柳木制成,俗名柳木腿,高2米至2.45米不等。高跷起源于战争,主要作为一种攻城的武器使用。后来,因城墙不断加高,高跷渐渐丧失了作为战争工具的优势地位,流传到了民间,慢慢演变成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一种工具,南方人多用于田间劳作,北方人则多用于娱乐生活,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委会现存有高2.45米的柳木腿4付,高2米的普通柳木腿70余副。全村人酷爱高跷,几乎家家都有一副柳木腿,上至四五十岁的成年人,下到五六岁的小孩都能踩着走几下。村里还成立了专业的演出队,有专业演员100多人。演出前,演员要化妆、打扮;然后带上高跷,扮演《杀狗劝妻》《鞭打伊人》《顶台灯》《独杆轿》等各种戏剧里的人物,用夸张的动作、精彩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5年4月,“席王村同乐会”扩大为“未央区汉长安席王村高跷协会”,在传统的剧目外,又增加了《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许多有关大汉文化的故事表演剧目,进一步丰富了高跷文化。

席王的高跷文化表演融合了京腔、戏剧等地方戏曲成份,又兼具杂技等竞技项目元素,内容丰富,精彩绝伦,目前村委会正在为其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望未来,张军峰信心百倍,他说,席王要将古老、著名的高跷艺术延续下去,努力将其打造为汉城文化的一个品牌,形成高跷文化产业,带动席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结合原有的产业优势,席王村在“十三五”建设征程上必将呈现全新的面貌,全体村民的“席王梦”也将和整个“中国梦”一起,早日变为现实!




    关注 陕西村社促进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席王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