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于非闇 工笔花鸟写生心得

 



于非闇,原名于照。生于一八八八,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莱人,久居北京。清贡生,为华北名记者。工书,擅瘦金体。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他对传统极看重,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认真地临过赵佶的《御鹰图》、黄筌的《珍禽图》,并对其流传进行过考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其与陈之佛被称为“南陈北于”。两位巨匠级工笔花鸟画家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于老雄踞北方,于北方工笔花鸟画坛影响甚深,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为于派花鸟第二代传人。
于非闇写生心得


写生不等于创作,如同素描不等于写生一样。写生得来的素材,与素描得来的素材,还不仅是用铅笔、用毛笔的不同,写生意味着相当主观的选择对象,试行提炼,大胆地去取,塑造出自己认为是对象具体的形象,并还强调自己的风格。写生是为创作创造出比素描更好的材料,有时写生近于完整时,还可以被认为是创作的初步习作或试作。它很象旧时的“未定草“一样。因此,我把对花鸟进行素描这一阶段略去。理由很简单,对生物或标本素描,有很好的科学方法去练习,用不着我再述说。下面只谈我所摸索出来的写生方法。
于非闇写生心得
花鸟画写生的传统
花鸟画无论是工细还是写意,最后的要求是要做到形神兼到,描写如生。只有形似,哪怕是极其工致的如实描写,而对于花和鸟的精神,却未能表达出来,或是表达的不够充分,这只是完成了写生的初步功夫,而不是写生的最后效果。古代绘画的理论家曾说“写形不难写心难”,“写心”就是要求画家们要为花鸟传神。花鸟画写生的传统是要求形神兼到,描写如生。
于非闇写生心得
写生与白描
白描是表现形象的一种稿本,也就是“双勾”廓填的基本素材。它主要的构成是各种的线,用线把面积、体积、容积以及软硬厚薄稳定地表达出来。这是中国画特点之一,也是象形文字的发展。因此,线的描法不能固定,他是随着物象为转移的。写生是从物象进而提炼加工的,白描也是从物象进而提炼加工的,但它和写生的区别是不加着色,也不用淡墨晕染,凡是只有线描不加晕染的,在习惯上都被认为是白描,被认为是粉本(稿本),例如,绘画馆陈列的《宋人朝元仙杖图》,即是白描。
于非闇写生心得
初期写生
用画板、铅笔、橡皮和纸对花卉进行写生,先从四面找出我以为美的花和叶,每一朵花和叶都画成原大,视点要找出对我最近的一点,只取每一个花瓣、每一朵花或每一丛叶片的外形轮廓,由使用铅笔的轻重、快慢、顿挫、折转来描画它们的形态。而不打阴影,仅凭铅笔勾线表现出凹凸之形。画完,再用墨笔就铅笔笔道进行一次线描,线描又叫勾线。
在勾线时,我最初使用的笔法——用笔划出来的粗细、快慢、顿挫、折转并不按照物象——铅笔的笔道,而是按照赵子固笔道的圆硬,或是陈老莲笔道的尖瘦去描画,当时觉得这样做是融合赵、陈二家之长——圆硬尖瘦,是近乎古人的,却忘记了辛勤劳动得来的形象是比较真实活泼的。
在这时期里,我还不敢画鸟,所有画出来的鸟,差不多都是摘自古画上的,或是标本上的,并且还有画谱鸟谱上的。只有草虫和鸽子,是从青年时期即养育它们,比较熟悉,掌握了它们的形似。在这时,我已找到赵佶花鸟画是我学习的核心,但我还不会利用,我还妄自以为平涂些重色,好象更加近古,这样搞了两三年,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我一方面对遗产加强学习,特别是赵佶的花鸟画,一方面从文献上发掘指导创作的方法,我一方面对花鸟进行写生,一方面从民间花家学习失传的默写方法。这样才由弯路里逐渐地走了出来。
于非闇写生心得
中期的写生
我已经把素描和写生结合在一起,一面用铅笔写生,加强线和质感的作用,一面用毛笔按照物象真实的线加以勾勒。凹凸明暗唯用线描来表达。同时,还加以默记,预备回家默写。这样在一朵花瓣,不但用线可以描出它的轮廓,还可以用线的软硬、粗细、顿挫等手法表达它的动静、厚薄、凹凸不平等具体形象。把观察、比较和分析所得的结果,在现场就得到了比较真实的记录。对于禽鸟动态的捕捉,却仍有一些困难,尽管我已不生搬硬套图谱了。
在这一时期我养了二十几种鸟。同时我又读了一些关于鸟类的书籍,特别是鸟类的解剖。我一面观察它们的动态,主要内类动作的预见,一面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我从动作缓慢而且精致的鸟去捕捉形态,逐渐地懂得它们的眸子和中指《爪的中指》有密切的关系,关系这它如何动。
这样到了接近我近期写生之前,我已经掌握了它们的鸣时、食时和宿时的动态,对于飞翔,我只发现了她们各自不同的飞翔方法,包括上升、回翔与下降,还没有能够如实地去捕捉画面上。但是到了画面上,它并不能象写意画那样一下子就形神兼到,因为工笔画的刻画------务求工细,它是他国线描、晕墨、着色,以及分羽、丝毛的。这样,没有实践的经验,就很难把鸟的精神表现出来,就更不用说什么见笔力的地方。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困难。
我的克服方法是多看、多读和多作。对于遗产要多看,对于生物要多看,对于文献上的理论要多读,对于禽鸟的记录也要多读,对于写生也要多画,由多画更加熟悉它们的各个不同的动作,因而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与近代的画禽鸟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画出斑鸠飞翔与啄木鸟飞翔的不同,鸽子回旋与喜鹊回旋的不同。日积月累,逐渐地克服了塑造形象上的一些困难,逐步地觉得不让工致把我束缚住,已逐渐地走上了形和神的结合,但还没有达到形和神都到了妙处。
在我中期的写生,一方面务求物象的真实,一方面务求笔致的统一。有时强调了笔致,就与物象有了距离,如画花画叶画枝干,无论什么花、什么叶、什么枝干,总是用熟悉了的一种笔法去描写,对于“骨法用笔”好象做到了,对于“应物象形”却差的很多。有时忠实于物象,却忘记了提炼用笔,例如,画禽鸟,毛和羽一样的刻画工致,对于松毛密羽,一律相待,不加区别,所画鸟禽,什么形成呆鸡,不够生动,并且毫无笔致。因此,我更加观察(包括生物与古典名作),更加练习。

于非闇写生心得
近期写生


在北平解放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文艺理论,更增加了学画的信心和决心。就写生来说,我把描写的时间缩短,把观察的时间演唱。例如,牡丹开时,我先选择一株,从花骨朵含苞未开起,每隔一日就去观察一次,一直到这株牡丹将谢为止,观察的方法是从根到梢,看它整体的姿态,大概到第四次时,它的形象神情,完全可以搜入我的腕底了。当观察时,我早已熟悉它生长的规律,遇到出于规律以外的,如遇雨遇风等,我就马上把它描绘下来,作为参考。对于花卉的写生,我就由四面八方,从根到梢,先看气势,这样搞到现在。我不熟悉的东西,我还要继续去练习。
关于禽鸟,我也比以前有所改进。在以前,我对于比较鸟的动作和分析鸟的各个特点还不够深入。我就更进一步地观察,对于它们各个不同的动作上也加以仔细的比较。同时,对于各种鸟特点的分析,与它们各种不同的求食求偶等生活习惯,和它们各自不同的嘴爪翅尾也初步找出它们与生活的种种关联。
在造型上,我也改变了一律的刻画工整,我不但把描绘鸟的毛和翎加以区分,我还对松软光泽的毛、硬利拨风的翎,随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随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品种,加以笔法上各自不同的描绘,我还估计我自己的笔调和风格。这样,我对禽鸟的写生,就用速写的方法加以默写并考虑如何更艺术地加以处理。
总之,我由素描到写生,仅凭铅笔毛笔的线显示出物象的阴阳、凹凸不平、软硬、厚薄等,是经过一段相当艰苦的练习的。这练习是从我的审美观点选择对象起始。选中之后,在表达形象的技法上,也是付出了相当的劳动才能使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写生花鸟画早已失传,并且认为是院体画,欠雅。因之,最困难的问题是无可请教,等于闭门造车,是否合辙,我自己并不知道,我值得东冲西撞地消耗了不少的精力与时间。上面我虽勉强地分了三个写生的时期,但是我到现在,对于较为不甚熟悉的花鸟,却仍在观察体验中,我的经验告诉我,越是多观察生物,越感到表现技巧的不足,越能发掘出新的表现技巧。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唯有知不足,才能使人进步。


声明: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创稿件及互联网筛选,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均标明来源或作者,若因客观条件所限未知未标注的请原创人与我们联系及时标注或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  来源:大众书画(cndzsh)


    关注 大众书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