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哥》里的岁月如歌

 

第一次看到喇嘛哥的文章是在去年的朋友圈里,看着文章写得不错,作者名字叫喇嘛哥,就以为喇嘛哥应该就是一个...





第一次看到喇嘛哥的文章是在去年的朋友圈里,看着文章写得不错,作者名字叫喇嘛哥,就以为喇嘛哥应该就是一个像俺们家乡召庙里穿着紫红袍子的喇嘛,文章嘛,应该是这个喇嘛在每天的修行中积累的人生感悟。所以文章看过就是看过了,就像对待仓央嘉措的那些优美诗篇,看过以后只记得文字,毕竟我们凡人的思想境界和活佛、和喇嘛有天壤之别。

后来初中同学转发了他的那篇被莫名冠上姜文名字的前几天还在撕逼的《狗日的中年》,我很好奇,问同学认识这个喇嘛?同学说喇嘛哥不是喇嘛,是她的同学的亲戚,是个公务员。哈哈,好吧,是我见识浅薄啦。在确认喇嘛哥不是喇嘛后,突然觉得这喇嘛哥的文章还挺接地气,然后开始关注喇嘛哥的公号,有时间就去看他的文章,实话实说,文章写得确实不错,情感细腻、朴实,就是喇嘛哥的文化确实是瘦啊,我总能在他的文章里找出错字,有时候想留言提醒,又怕喇嘛哥好面子不给我发布,每次看到喇嘛哥文章里的错别字,就好像看见秃子头上的虱子,不抓下来我浑身痒痒,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反正喇嘛哥自己也承认自己文化瘦,搞不清他、她、它的用法嘛,反正我的研究生同学还有念错字的时候,我又何必较真。那么多学了几十年母语的人都能认错字,写错字,为什么偏偏要对一个从小学蒙语的喇嘛哥这么苛刻呢?说到错字突然还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画画,孩子爸在看电视,突然飘来一句话“我的妈呀,那咋也是纨绔(wan ku)子弟哇,竟然能念成zhi kua子弟,唉,这些电视剧还咋看了,换台换台!”我边画边偷笑,这电视剧真还看不成,丢人败兴,就算演员是文化瘦狗,认不得纨绔子弟,导演哪个蓝?就当导演也是文化瘦狗,那剧组的那么多人又哪个蓝?就当剧组的所有人都是文化瘦狗,还有那个编!剧!哪!个!蓝!你写的出剧本好歹算一只文化肥猪哇,难道你也不认识,难!道!你!当初写剧本的时候用的是五笔?!

看了喇嘛哥导的还是编的《戈壁额吉》,觉得这个蒙古人还确实挺有才,再后来又看见喇嘛哥写歌啦,突然觉得这个半恰老汉还挺能折腾的,甚上也误不下他。再后来又看见喇嘛哥开始卖碟了,而且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卖碟,还在刚过去的诗歌那达慕上闹了个签售会,圈里有好多朋友都去买碟了,我这人就不爱凑热闹,你们说好我偏不,我得自己认为好才能下手。再后来在喇嘛哥的一篇文章里听了一首喇嘛哥唱的歌,赶脚还不错,沧桑的中年男人唱出了生活的感悟。于是就想我也快掏上五十大洋买上一张碟哇,车上的碟都好几年没换了,买来买去都是老歌,听得都腻了,顺便支持支持喇嘛哥,支持支持本土文化人,微信给喇嘛哥转账五十元后在第三个还是第四个早上碟来到了我的身边,我没看外包装上的介绍,也没看什么词曲作者、演唱人员等等,迫不及待的放在车上开始认认真真的听,但是听了几遍都没听出哪首是喇嘛哥唱的,后来翻看外包装才发现喇嘛哥是词曲,碟里就没有一首歌是喇嘛哥唱的,都是喇嘛哥的词曲,别人唱的,唯一一首歌里看见演唱人员里有喇嘛哥,我听了脱十来遍还是没听出来哪个是喇嘛哥的声音,因为演唱人员有九个,我在数到第五第六个就开始呼噜倒不清蓝。后来索性不管了,是不是喇嘛哥唱的都无所谓,我只想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领悟词里曲里和歌声里传达给我们思想和情怀。

扯了半天好像还没进入正题,还没说喇嘛哥《岁月如哥》给我的感觉,歌词和曲风说实话我都挺喜欢,每首歌都有不同感受,每首歌都能将岁月听成一首歌,《岁月如哥》的慌乱与平淡,《图克木草原》淡淡的忧伤,《伙伴》的开心与思念,《离人歌》的无奈,《侠客行》的豪迈与不羁,《我》的自我与洒脱,《唱自己写的歌》的倔强与骄傲,《天堂里的妈妈》的想念与安详,《故乡在远方》的空旷辽远,《醉》的任性,《缘生缘灭》的领悟与感慨,《一辈子的兄弟》的真诚与情谊,都把漫长平淡的岁月唱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


还要说的就是对于我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听到喇嘛哥唱的完整的一首歌,因为当初买碟的本意就是要听这个甚也要折腾的喇嘛哥唱的歌来来,不过结果也不是失望。


最后给出鉴定结果,合!适!的!这个半恰老汉甚都能折腾出点名堂,把日子过得滚汤热水,把生活折腾的热气腾腾,生活就是要热气腾腾!



    关注 梁东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