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美术新潮] 向过去和未来振荡

 

85美术新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群体。主要成员是:张晓刚,毛旭辉,张隆,潘德海和叶永青等。...



85美术新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群体。主要成员是:张晓刚,毛旭辉,张隆,潘德海和叶永青等。

理性绘画小议
张隆
中国美术报 1986 第51 期


编者按:从本期刊登出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的短文中,可以看出他们更强调“直觉”和火热的“野性勃勃”,而异于85新潮的理性精神。(张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学生“新具象画展”领导者之一,“西南艺术研究群体”主要召集者之一)

当今迅猛的理性之潮力求到达由形而上到行而下的超越。他们的思考前提是: 审视不是为了否定,而是寻求包融,这恰恰显现了东方思想的缺陷。九九归一、百川入海、如此之类,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钝化。而所谓“理性的真理”充其量也只是为了寻求表达捷径而对艺术苦难的妥协。

艺术家应该是一个种族想象力的象征,他的手作为种族的触角,伸向一个遥远的领域,在最遥远的地方显示他的虔诚。他不是上帝,不是操杀众生的主宰,他就是我们自己。而我们此时正处于全部思想,全部感觉的焦点之上。

超越只是一个永远的呓语而已。自我与艺术永远在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本质相互进入了对方,每一部分都陷于疯狂或忧郁、冷漠或惊喜,迷乱和彻悟之中,这才是艺术家作为人的使命的实现以及艺术最终成为艺术的正确途径。

而舒群先生在《内容决定形成》(《美术》1986.7。)一文中论及理性主义绘画时却这样写道:“在这些作品前,观众首先意识到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而对眼前的场景,他感到了个人的渺小与人类精神的伟大,那个展厅的整个氛围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式塔感觉,使观众置身于其中如同置身于斯特拉斯教堂一样,感到理性光辉的笼罩。。。。。。”无疑,他在这里所说的“理性”是一个上帝形状的东西。他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因为他为人描绘了一个通往异化之路的图景。整个人类精神成为每个个体的顶礼膜拜之物,个体的自由在那里永远不可能解放,这种东方式的痼疾难道又要以艺术的名义来毁灭个体吗?

一件作品,仅仅是一个“反照板”。它的正面是人类,背面是那个运动着的完整世界---艺术本体,在这个世界内,人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理性在那里只能熄灭。画家必须居于这两者之间,这是一场极其艰难困苦的博弈,他一个人同居于棋局两侧,向过去和未来振荡但只活在现在。这一“反照板”所启示的,不仅仅是所谓的“灵魂状态”,而是灵魂闪烁着异象之光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无思而动而又永不休止的努力,这需要画家有一个健全的神经。



----------------------------

投稿邮箱:longjjym@qq.com


    关注 艺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