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孩子爬藤那么难

 

今天有点儿标题党哈。因为题目是一个挺热门的问题,但内容却只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至于答案,我不知道。...



今天有点儿标题党哈。因为题目是一个挺热门的问题,但内容却只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至于答案,我不知道。

周末的晚上,一边看《我是歌手》的回放,一边和孩子好友的妈妈COCO在微信里聊天。她姑娘在ED时就成功地被常青藤录取,之前的几个月,她一直都很关心儿子的录取,也一直坚信儿子能够实现梦想。我们俩有时候会在微信里聊聊天,发现对很多问题都有相似的看法。然而那晚的讨论,我俩却对一个问题的认知非常不一致: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中国女孩远远多于中国男孩。

我的观点是:美国大学更偏向于录取中国女孩子,这里面有歧视的因素。歧视的原因很多:生物学、种族、国别等等,都有可能。

COCO却觉得,大学的挑选是公平的,之所以中国男孩子少,还是因为能力问题,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举个例子,和国外的男孩子相比,很多中国男孩子不够成熟、自立性差,也不够绅士。相反,只要是水平到了,一样会被顶尖大学抢。比如,去年四中被哈佛耶鲁双录取的朱同学,即使我们俩都只是在学校的分享会上听他讲了讲,但都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明显高出同龄人一大截。而且,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个谦和有礼貌、招人喜欢的男孩子(声音也很好听,我就不说了哈)。所以,水平才是决定是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

COCO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辩驳。只好又说了一个原因:也许男孩子们都不屑于上这些学校,他们喜欢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不在乎排名。比如,我儿子一直说电竞社的同学们最聪明,性价比也高(我儿的性价比,就是学习时间与学习产出的比值),人家虽然没上藤校,可是去了卡内基梅隆(据说某位我儿子口中最聪明的男同学,在卡梅的夏校里就拿了某门课程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没想到,COCO依然有反驳我的理由:我觉得这就是中国家长要反思的。大家从小就是按照工程师的目标培养男孩子,重理轻文,那么在申请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美国顶尖大学过程中受挫就不奇怪了。因为,这些顶尖名校要培养的是Leader,而不是工程师。

哎呀,竟然也好有道理。可是,为啥家长们都重文轻理呢?仅用我们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来解释好像并不全面。尤其是在出国留学的群体中,学习数理化在找工作、留美机会上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可这就是理由了吗?突然想起之前跟好友燕儿讨论升学时她的观点:中国家长对于读书与工作的关系总是本末倒置。先关心啥专业能找到工作,最好是光鲜亮丽的工作,再根据工作决定孩子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至于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反而变成了考虑要素中无关紧要的部分了。可是,就算家长们都算计到了,也只是现在的状况,谁能知道二十年后又是什么样的情景。不过,追随自己的热爱去学习、去工作,饿死的可能性不大,但大富大贵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为五斗米折腰”,尤其对于“男性应该承担养家糊口之重任”的中国社会,这还是一个挺现实的问题。

周末的时候,把COCO的观点分享给燕儿,结果燕儿又说了句令我大跌眼镜的话:环境使然,中国当前的环境就不太适合男孩子的培养。男生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是需要去打破规矩的,而中国要求的就是每个人必须老老实实地遵守这些规矩。

不对?国外才是遵守规矩。--我一下找到了驳斥的理由。

国外本质是追求每个人自由的,规矩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而国内,规矩就是核心要求,虽然大家都在执行时不太守规矩。

可是女孩也是同样在这个环境里啊,为什么就没这个问题?

因为人们对女孩和男孩的要求不同啊。包括那些名校。

这倒是。国外顶尖大学挑男孩都挑了几百年了,但挑女生的年头好像还没我岁数大:)

后来,我特意回看了那一篇总结文章,好像在关于顶尖大学录男生为什么少这个问题上,我只是罗列了事实没有写原因(太庆幸了,幸亏啥也没写,因为真的不知道,一切都是猜测)。现在看来,唯一的结论就是:爬藤啥的,都应该顺其自然。但我们这些男孩家长的确需要想想,该朝哪个方向、又该如何培养男孩子。这可不是为了美国名校,而是为了男孩子们的终生幸福。


    关注 梦想中的那片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