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我们也在学习

 

对于各类的育儿书,我看的不多,跟别人交流起来,我也常把未见得挂在嘴边。只因为我自己对于书本上的这一套有太多的质疑,毕竟每个孩子如此不同,教育本没有绝对。...



对于各类的育儿书,我看的不多,跟别人交流起来,我也常把未见得挂在嘴边。只因为我自己对于书本上的这一套有太多的质疑,毕竟每个孩子如此不同,教育本没有绝对。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们说的再对,对于我而言也未见得合适。举一个例子来说,且不管其观念是否正确阳光吧,有人建议小孩子因为哭的时候不抱不哭才抱,就算这种观点是对吧,我在简单尝试后就放弃了,因为这对于我而言,更是种折磨,我也许可以让我的女儿哭那么2分钟,可是实在受不了她撕心裂肺的可怜样。所以吧,我的观点都是,看看书吧,然后呢,照着自己能接受的不那么痛苦的方式做。

这半年来朋友们推荐了两本书,我觉得比之前的都适合我,一种退回到故事本身来讲故事,而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



一本书名大概是家为什么会伤人,没有太多的鸡汤,当然里面说的不仅仅是与孩子的相处,但里面告诉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如何更平等地对视,而不是生物学上的父母角色,又或者冠冕堂皇的朋友角色。这本书好在没有特别的理论,只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案例,让我们自己去对号入座,去体会属于自己的片段。书不长,读起来也不费劲,可以当一个个故事来看。

还想提到一本书,有关美国精英教育。这本书让我有比较多的自省,对照了下,觉得我们这代人受各种资讯的影响,对于所谓西方、美国的教育,存在至少两种比较根深蒂固的印象,第一就是快乐教育,提倡要让孩子们多玩,在玩的过程中发展;第二就是家庭关系,通常父母在孩子18岁成年以后就不再负担,不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这当然与我们传统特别不同,我们是个何其重视教育又一直以来被淹没在题海里的民族,我们是一个恨不得把食物嚼烂了喂到孩子嘴里,既啃老也啃小的烂亲情社会。呵呵,没有贬低的意思。是这么个文化巨大差异,但由于我们对于西方的本能敬畏崇拜,对这两点的宣传即使存在些许的困惑怀疑,也不自信,小心翼翼把困惑与怀疑老实收拾起来。

美国精英教育至少在这两方面给了我启示。第一,所谓的快乐教育,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是美国蓝领工人阶级的做法,精英阶层对自己的下一代教育问题丝毫不放松,该学什么、该背什么、注意哪些礼仪都重视的很。第二,18岁离开家庭是上一代美国大环境下的产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美国人在从事与我们同样的车间工作,工资也比我们高的很,所以很多孩子高中毕业后就工作成家,自然对父母的依赖少了许多。随着全球一体化,现在同一工种的工资差异已经基本被抹平了,所以现在的美国,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本科、硕士等等,总是努力在孩子找到合适工作前给予帮助。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不是说一定得是精英,也不是说蓝领的育儿方式出不了精英,而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不要去撞这个大运,用错误的理解去搏这个概率。我并不喜欢道德批判,媚外我从来也欢迎,但如果要媚外,也要媚真实的外,不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那个。

对了,这两本书我刚好都有电子版,有需要可以找我。当然网络上也好找。


    关注 换一种方式来学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