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迎来又一春 ——“汇佳现象”见证中国民办教育发展

 

当经济发展转变为更多关注“供给侧”的时候,教育的供需矛盾解决也要转向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着眼于...



当经济发展转变为更多关注“供给侧”的时候,教育的供需矛盾解决也要转向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着眼于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既要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又要丰富并优化教育供给结构。

要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转变,真正提升老百姓的实际获得感,建立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各得其所、健康有序的教育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之一就是要靠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集团或者教育机构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供求矛盾的缓解。

中国民办教育正在进入到提升品质、提高品位、创新业态来打造品牌,提供更多更好教育消费的转型期。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界的领军者,包括私立汇佳学校在内的部分高品质学校正拥抱教育“供给侧”变革,坚守教育规律和可选择的特色教育,继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来引领教育消费的正确方向,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选择和需求。

教育“供给侧”

改革呼唤健康教育格局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仅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内地留学生就增长了23.5%,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内地学生更是增长了50%。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呈现了“高端教育需求外溢严重,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趋势。

今天,社会公众对高端国际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相比这种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教育需求,教育服务供给的现状整体上显得比较单一、僵化和相对低端。“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供给侧’产品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志泽感慨道。

据了解,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民进中央在拟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一份重点提案《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中建议:大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尤其要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多样化发展,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办好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品质的中国教育,努力把高端需求留在国内。促进教育事业和教育服务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有专家表示,当前,着眼于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要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之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二是丰富并优化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三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格局,让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各得其所,尤其是高品质的民办教育,在丰富可供选择的特色教育上应当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国际教育,把世界文化融入教育中








供给侧改革需要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格局,让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各得其所,尤其是高品质的民办教育,在丰富可供选择的特色教育上应当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在王志泽看来,今天,中国教育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批评,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自身的“失位”和“折腾”,在于不同教育类型明确定位、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尚未完全建立,不少学校因追求短期效应在不停折腾。要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转变,真正提升老百姓的实际获得感,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明确各自的定位。公办教育应当满足国民教育的基本需求,提供保公平的基本教育;民办教育应满足择校需求,提供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教育。这应当是合理健康的教育格局,但众所周知,多年来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定位并不清晰,经常给人“公不公”“民不民”的感觉;一些公办学校在干民办学校该干的事,结果造成一系列有违教育公平、均衡的问题出现,比如近年来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公办学校“国际班”现象。

因此,实现教育供给端的改革,需要通过在教育供给结构上进行深度变革,以及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政府是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决定着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目标与过程的吻合度等,影响着资源供给和服务质量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还决定着教育政策和治理方式的供给。因此政府可通过系列政策的制定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格局,比如通过税收政策调整,为民办学校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能量;引入类似“教育券”的做法,让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在保障孩子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激发学校供给端的积极性和教育创新,形成消费观引导下的教育供给和服务,有利于中国教育形成生动发展的新局面。

王志泽认为,今后,如果公办教育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基本教育,从教育供给上引导老百姓不择校或少择校,而是选择就读身边的好学校;同时有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民办学校,提供差异化、可选择的特色教育,满足老百姓多样化、个性化的择校需求,那种“高端教育需求外溢”、留学低龄化火爆等供需不协调的问题一定能得到较大程度地缓解。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只有教育的“供给侧”实现丰富多元可选择,才是对学生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最大尊重,才有可能不再用规定、纪律和号召去“引导”需求,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协调、持续,改革的成果才真正能够让人民群众乐于分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民办教育是重要途径

“长久以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控制需求。当经济发展转变为更多关注“供给侧”的时候,教育的供需矛盾解决也要转向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去年年底,在第七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陶西平指出,如何提供优质教育是摆在民办教育面前的首要问题。

“想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人太多了。我们采取控制择校的办法划定了入学范围,提高了入学门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更多精力花在研究需求和控制需求上。”陶西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到了研究供给的问题了。

在陶西平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能不能通过拓展更多、更好的资源来缓解矛盾?缓解教育供需矛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之一就是要靠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集团或者教育机构的发展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供求矛盾的缓解问题。“民办教育到了创新业态、打造品牌的时候了,要用四只眼睛分别审视形势、政策、市场和自身。”

2015年是教育目标年,从仁川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都可以看出,国家乃至世界都聚焦于提高教育质量。如果说过去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机会,那么现在的教育公平是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质量的公平。

陶西平指出,如今新的人才目标已经完成动力转化,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互联网+”时代下,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互联网+”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硬技能,还同时需要很多软技能,包括勇于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自主精神、跨界复合能力、学习适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

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既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的服务消费迅速增长。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优质教育,成为国际教育趋势、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民办教育需要创新业态,立足于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在过去三十年,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如今国家的各项政策使民办教育有了发展的大好环境。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也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

此外,就在去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种种政策举措皆是利好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陶西平认为,目前社会显现出对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制造强国的工匠技能培训需求、对优质高校和优质学科的选择性需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择校择园需求,以及政府购买优质教育服务包括第三方评估的需求。尤其是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支持专用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这些都对民办教育的优质发展提出要求。

而从市场投资方面来看,今年“互联网+教育”成为资本热点,“慢教育”与“快网络”的深度结合,使教育呈现新的形态。从2013年试水到2014年的迅速升温,再到2015年的竞争白热化,互联网教育几乎成为近两年加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据《互联网教育行业深度报告》显示,预计5年内,互联网化的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陶西平表示,创新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社会的建设,是新时期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民办教育应当引领教育消费的正确方向,而不是利用教育消费的不当需求;应当通过创新业态和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选择需求,而不是激发群众盲目的选择需求;应当加强自身内涵和特色发展,而不是维系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当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除了提升品质,民办教育还应提升品位,越自觉就越自由。民办教育机构应自觉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这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本保证,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制定管理办法的重要依据。”陶西平表示,如今,民办教育到了打造品牌的时候了。中国民办教育将进入到一个提升品质、提高品位、创新业态来打造品牌,提供更多更好教育消费的转型期。

比如,在民办教育领域,普惠园要寻求示范发展,非普惠园要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优质性发展;普通高中要特色发展;民办高校要加强应用型优质学科建设;职业学校应立足特殊技能的高水平培养;培训教育要寻求多样化品类的个性化发展。

“汇佳现象”见证

民办教育发展

作为北京首批民办中小学校,1993年建校的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从最初的一所仅有36名学生、16名教师的学校,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等各类教育、科研与服务为一体的知名教育集团,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生万余人。

在校长王志泽看来,一定程度来说,汇佳的出现就是教育供给端变革的产物。23年前,政府以文件确立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开启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这也意味着教育供给端出现了民办教育的元素。20多年来汇佳所取得的发展,正得益于这个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王志泽一直持守这样的观点:一个健康的教育格局,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应各守其位,其中,民办教育一定要提供差异化、可选择的特色教育。在过去的20多年,汇佳一直坚持做真正的民办教育,持之以恒地实践国际教育,关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做可供选择的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办学规模等方面,汇佳都在践行差异化、高品质的特色教育,成为北京乃至中国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的领军者。
艺术教育,让孩子发现美、感受美
如果依据单一的以分数作为依据的评价标准,教育充当的是筛选机器,筛下少量的“成功者”和受益者,却产生一大批失败者。真正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应当尊重人性的需求,让每个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教育不是让孩子沦为棋子的棋盘,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成就梦想的舞台。

汇佳在1993年建校时,同期成立的私立学校将近20所,但发展至今,首批私立学校存留下的所剩无几。上世纪90年代,为迎合当时市场的短期需求,众多民办学校纷纷复制公办学校的课程、教师和培养模式。汇佳学校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独辟蹊径,以前瞻的眼光选定并坚持“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汇佳关注强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习惯养成的训练、双语双文化的熏陶和持之以恒的平和心态。“汇佳20多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创设一个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的开放平台,让所有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与未来。”

王志泽认为,如果依据单一的以分数作为依据的评价标准,教育充当的是筛选机器,筛下少量的“成功者”和受益者,却产生一大批失败者。真正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应当尊重人性的需求,让每个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教育不是让孩子沦为棋子的棋盘,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成就梦想的舞台。20多年来,汇佳教育一直旗帜鲜明地拒绝单一分数维度的竞争,比起简单的功利化目标更关注教育过程,尽力维护教育空间的完整性。我们在不断地寻求一种完全的教育,寻求一种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受学生欢迎并且能够与学生共享的本真教育;创造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舞台,减少单一竞争体系下的失败者,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书写自己的成功故事和幸福人生。

20多年来,从汇佳校园走出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其中包括2000余名走向世界名校的IB高中毕业生。作为北京全面引入IB课程(国际预科证书课程)的学校,汇佳IB高中毕业生得到众多世界名校的认可和青睐。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出国班和国际学校不同,汇佳绝不是单纯为出国设计课程体系,而是按照国际公认的教育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鲜明个性和综合素养。

“教育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学生出国留学,更不是孤立的强化英语,也不是单纯地走出国门。教育国际化是按照世界公认的教育规律办学,包括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教育活动的国际化,母文化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以及教育评估的国际化等。”王志泽表示,国际教育不能做井底之蛙,更不能闭门造车。有品质和生命力的国际教育应当在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中得到检验。

汇佳基于国际标准的双语双文化教育,正在不断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2006年,在中国教育部门和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汇佳教育投资举办的HWA国际学校在新加坡成功建校,开启“中国内地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的新篇章。这是中国大陆教育机构在国外率先设立的中国国际学校;中国大陆教育机构在国外率先建立的设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全日制学校;中国大陆基础教育率先国外办学校;中国大陆民办教育海外办学的率先尝试。

作为一所以双语教育和东西方文化融合为教育特色的中国国际学校,HWA国际学校拥有与生俱来的中国特色,同时实施面向世界、开放多元的国际化教育,得到众多外籍家长的信任和青睐。

2013年,在汇佳学校成立20周年庆典上,陶西平先生曾表示,汇佳率先向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吹响了号角,再经过20年积淀,汇佳会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优秀人才的摇篮,成为中国教育、中国民办教育璀璨的明星。

王志泽校长表示,立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趋势,汇佳教育将一如既往地创新教育业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来引领教育消费的正确方向,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选择和需求。今后,汇佳将持续不断地积淀,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件事,专心于“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径,创设一个让每个孩子都能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汇佳学校沿着“北京的汇佳、中国的汇佳、世界的汇佳”这一发展方向踏实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成就“世界名校”的汇佳梦。



之后几天将持续刊发《推动民办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系列特刊详细内容,敬请关注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关注 蔚蓝视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